王燕
摘 要:在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主动进行了有益尝试,顺应了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但根据笔者的调研及课堂观察发现,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教学设计质量不高、信息化模式封闭、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等现实问题,并不利于高职体育学科真正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目的在于提升高职体育的信息化教学成效,推动体育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高职 体育 信息化 教学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144-02
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行业已初步迈入信息化时代,基于我国当前全面信息化时代框架下的高职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教学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提升办法,其中基础学科已基本实现教学信息化,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成效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价值。但就高职教学重要组成部门的体育教学来说,在教学信息化探索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拉低了高职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质量和培养成效3个层面的质量。基于这样的教学认知和学科发展现实,本文经过大量的教研和课堂观察认为,当前在全面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必须认清当前我国高职体育在实现信息化教学探索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教学设计主要问题着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教学信息化设计的相关探索,以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培养成效和时效性。
1 全面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解析
1.1 存在较重的学科信息孤立化、静态化问题,是造成学科信息化程度低、质量差的主因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强,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的要求。但由于财力、人力的制约,信息化较强、功能实现较好的学科基本局限于专业学科上。而体育教学虽是高职教育基础学科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功利化教学主导思想下,高职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实现程度、信息化质量并不高。其中,教学信息化学科设计存在较强的孤立性和静态性问题,成为阻碍高职体育与其他边缘性学科实现融合发展的主因,这种教学设计局限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一,高职院校主动建设体育学科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动力不足,仅有21.8%的高职院校主动开发了不同层次的体育信息教育平台,将课上、课下及各级竞赛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通与对接,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对89%的学生产生了正向影响力,展现出较高的精神风貌与体育精神,但高达78.2%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动力开发体育信息化教育平台和真正推进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架构与设计;第二,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仍然单一,教学平台设计仍停留在单向化技术处理层面。高职体育的教学信息化设计的本质仍未摆脱过去的教师主导制教学模式,所谓的信息化实质仍不外于构架于多媒体技术下,以教师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输出、学生被动输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在训练手段上仍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机械式训练手段;第三,教学平台设计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学习需要。当前的教学平台基本上是将传统课堂搬到校园网平台上,师生互动功能设计简单,仍处于“教师—学生”的单向化处理层次。
2.2 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学科设计思想缺乏兼容、融合发展思路,阻碍学生能力的融合发展
21世纪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与固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多元化、综合化,相对于体育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和平台设计的保守而言,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学科设计思想缺乏兼容、融合发展思路的危害性则更大,这是阻碍多学科之间实现融合发展及学生培养成效提升的主观因素。由于平台设计需要大量的教学积淀和教育技术的配合与发展,达不到目前的高职体育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但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学科设计思想缺乏兼容、融合发展这样的保守性办学思路却是危害性最大的。根据笔者为期1年的课堂观察结果看,当前78.8%的高职体育教学负责人虽然认识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力,但在具体的施教层面仅有12%的负责人进行了体育学科的兼容性能的研究,并积极以民族传统体育等形式引进中国文化、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学等学科,主动进行了融合发展探究,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效益。
2 全面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出路及未来发展走向探索
2.1 加强认识体育信息化教育平台的价值,加快功能设计并满足学生的现阶段需求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我国高职体育学科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因此在现阶段高职学生出路越来越难,社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当下,高职要想大幅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则必须要转换思维,彻底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的成效,加快体育教学信息化功能的设计与开发,要保证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综合化、职能化与交互性的“教学—运动”多向管控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设计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延时化、碎片化、重复性使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层次、浸润式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根据自己的时间、体能利用好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并可利用运动打卡及膳食监测等功能来监测学生每周的有效运动时间及膳食作息的合理性,减少惰性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率,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形成内在自主性,使学生实现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2.2 體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注重媒体化、资源共享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教学个性化功能
体育教育平台的设计不仅要能够从多层面对学生的运动、膳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成效等进行监控,更要回归教学的本职,即未来高职院校的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注重多媒体运用与功能开发的同时,必须要积极探究在体育学科的介质作用下将体育教学与国学、中国文化仪礼、社会学、思政教育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与渗透,对学生从体育技能、体能、心理健康、三观教育、社会认知等多维度进行能力培养,切实提升体育教育信息化设计的层次与培养水准。
3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高职学生普遍成长于信息化、科技化时代背景,对于各个学科的信息化、知识的多维化、融合化发展具有较高渴求,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学适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目标。在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之后,笔者坚信:在当前社会信息化逐年提升的当下,积极认清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价值,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充分探究以体育信息化平台基础上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成效,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和未来人才发展的潜力,这是当前我广大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教研任务。笔者面对高职体育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要体育信息化教育平台和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价值、发展趋势及其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大胆地探究和设计,是具有一定教学创新性的,但由于在认知上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需要根据当今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条件需要不断进行更为深入、合理性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高钺,陆秋.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292-293.
[2] 张利,刘志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平台自顶向下设计原理与实践——以龙知网为例[J].职业技术,2017,16(4):43-45.
[3] 叶风瑾.信息技术与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整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378-379.
[4] 邵峰.信息化技术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建设[J].农家参谋,2017(1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