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9-03-16 03:30钟磊荣千
艺术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高校

钟磊 荣千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思潮迅速涌入人类社会。高校是思想文化交流传播的主阵地,繁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严峻挑战。本文从解读当代社会思潮内核入手,分析现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带给高校的现实困境,以高校师生为实施主体,为高校应对新型挑战、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社会思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1,4]高校作为提供专门人才和精英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关键一环,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科学把握“三个地带”[2]理论,坚持科学的办学目标,增强文化使命感,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

1 高校中社会思潮的主要体现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影响和反映广大群众思维和利益诉求的思想理论和精神趋势,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意识表现形式。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催生了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交锋阵地,应坚守红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抵制黑色地带。

红色地带是高校稳固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地带,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重力坚守。在红色地带中,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坚力量,高校要毫不动摇地培育与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在社会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最能影响和反映社会大众利益诉求和思想状态的思想倾向。由于在社会思潮中居于领导地位,所以主流意识形态都带有强烈的国家特性,反映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等。高校要想建立牢固的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大力发扬学习主流意识形态至关重要。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都是反映国家和人民正确思维、追求卓越的精神诉求的正面思想,在主流意识形态中起代表性作用。坚守红色地带是高校实现教育使命、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的强有力依托。

灰色地带是高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的待转化阵地,一定要积极克服,加快转化进程。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社会思想意识,对社会主流价值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带有明显的敌对势力特性,在大力争取下是可以克服消除的。这些社會思潮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对其的道德底线、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混乱了高校的学习氛围,延缓了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程等。

黑色地带是高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阵地,一定要坚决抵制,大力管控。处于黑色地带的错误思想观点对社会群众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有负面作用,其不仅带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同时也伴随着隐蔽、攻击和排他等鲜明特点。错误思想观点排斥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攻击中国指导思想,抨击中国共产党领导,拒绝承认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同时错误思想观点还歪曲本国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采取片面的态度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抹黑式的分析研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披着“民主”“自由”“人权”等华丽外衣,冲击本国社会群众的思想意识,实际上是妄想夺取本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阶级势力的精神诉求。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是现今黑色地带中错误思想观念的鲜明代表。错误思想观念使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社会舆论混乱,削弱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社会归属感,同时也使得高校校园环境杂乱,思想教育开展难度剧增。

2 高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现实困境

高等院校作为思想文化吸纳流传的主阵地,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多种思想舆论争相夺取的主战场,使得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困难重重,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是高等院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面对的环境困境。当今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物质文明逐步丰富,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力量相互较量成为普遍现象。各大高校应清晰地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和多种社会文化思潮长期并存竞争已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适应复杂多样、交织混乱的思想环境是高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条件。

第二,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是高等院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面对的新媒体困境。进入21世纪之后,媒体舆论突飞猛进地发展,成为了社会大众传播思想、抒发利益诉求的有力渠道。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互争锋和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也被赋予了自发性、随意性、攻击性、匿名性等特点。正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公开性等特点,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发散,在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的主力群体,普遍思维活跃、心智不成熟、怀有猎奇心理,但由于辨别能力不足,极容易受到蛊惑变成网络阴暗言论的制作和传播人员。各大高等学校应清楚地意识到,清朗的网络空间是高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的强有力保障。

第三,敌对势力的遏制渗透是高等院校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面对的阶级困境。自新中国成立初期,敌对势力就企图把中国遏制在“摇篮”里,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其并没有放弃幻想,希望影响中国,颠覆我党的领导,抨击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使我国国家发言人在众多场合多次郑重承诺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3]敌对力量依然把我国发展态势视为威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势力渗透和围堵。意识形态因为具有引导性、多元性、隐蔽性等特点,生意成为了敌对势力竭力抹黑中国道路、理论、文化,加大策动“颜色革命”力度的武器。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主要阵地,历来是敌对势力渗透错误思潮、扭曲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分裂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加大防范力度,坚守阵地。

3 稳固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当下,高校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程,积极培育和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转化处于灰色地带的社会思潮,抵制错误思想观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贯彻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方针,同时也要求高校、教师、大学生共同发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意识形态安全才会牢牢扎根于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作为培育高级人才、服务社会的核心场所,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应从以下两方面发力。第一,高等院校应坚守本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有重点地吸收传播社会思潮。奥利佛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高校要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稳固意识形态安全,立场方向举足轻重。高校如果出现立场动摇、方向迷失的情况,那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的阵地就会丢失,国家人才培育将会出现严重断裂。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高校应坚定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吸纳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减轻潜伏在灰色地带中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抵御错误思想观点的涌入。第二,高等院校应肃清校园环境,积极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大学生稳定思想、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依托校史,形成本校教育特色,努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明建设。高校除了要建设良好和谐的线下校园环境,还应加大校园网站管理力度和宣传力度,肃清网络舆论空间,唱响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更好地巩固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加快自我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程。

思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直接承接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学生价值观树立的主力军,要推进本校稳固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思政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发力。第一,思政教师应该主动革新知识,加强自我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的分辨和剖析力度。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思政教师在坚持不懈地领悟本国指导思想的同时,也要透彻了解西方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模式,研究其指导思想。思政教师要提升科研能力与分析能力,对比分析所收集的中外相关资料,得出相应结论。同时思政教师也应及时感知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变化,观察国内外最新社会思潮动态并全面剖析,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第二,思政老师应运用“前线”优势,收集总结当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坚力量,有强烈的猎奇意识和抒发个人主观意识的诉求,往往是当前社会思潮的最为灵敏的感知者,如果不加以引导,会成为错误思想观点传播的“帮手”,产生多种病态思维。思政老师在高校中处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前线,有直面大学生思想意识问题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政教师应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处理学生所展现出的思想意识问题,并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引导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课下要善于总结当代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并细致分析问题的源头和处理路径,运用科研手段,形成一定科研成果,减少错误思想对教育对象的冲击力。

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思想变化关乎高等学校校园整体氛围的发展演变。为促进高等院校形成友好和谐的校园氛围,稳固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大学生应从以下两方面发力。第一,大学生应加深对本国指导思想与大政方针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对多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现今思政课虽然在高校中属于必修课,但主要采取公共课的形式授课,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备考时才会花精力去学习。如此一来,导致大学生相关理论功底太差,缺乏辨析评价多种社会思想文化的根基。同时,由于日渐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的发展,正负面信息交织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接收传播的主力军,在面对多样繁杂的舆论信息时应保持清醒,拥有一定的辨别技能。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练就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提升自我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第二,高校學生应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争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学习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群体。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完成理论学习外,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注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价值,勇做时代的弄潮儿。[4]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也才有根基可循。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高校作为文化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涌入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高校应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贯彻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方针,直面复杂多样的环境困境、新媒体困境和阶级困境。高等院校要想建设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全校师生共同发力,抵御社会中多种思想观点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 2017.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219.

[3] 王岐山:坚持和平与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R]. 2019.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8.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湖北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省级智库)课题“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HBYSXT009

作者简介:钟磊(1965—),副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荣千(1994—),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高校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