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高品质高中,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共同的品质愿景是一种基础性、引导性的工作。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坚守三个基本原则:巨大的经济投入必须彰显教育性和课程性;学校品质发展必须坚守渐进性原则;高品质高中建设是学校集体行为。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高品质高中建设中,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了学生个性发展,以适性教育形成了资优学生培养的实践模式,通过聚焦课堂优化了常态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品质高中;价值追求;理性原则;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B-0004-05
为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要求,引领江苏省普通高中追求优质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质,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18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并于同年10月启动了2018年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申报工作。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遴选培育、创建评定一批具有高品质理念、高品质队伍、高品质课程、高品质生活、高品质文化和高品质管理,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自觉创建的责任担当、自信建成的理想追求,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引领并带动全省普通高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1]。
回顾江苏的教育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省教育厅“苏南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了区域人民政府对教育的巨大投入。20多年的巨资投入,无锡地区一批四星级高中都有了占地几百亩的校园,有了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学校千方百计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校生活已有了巨大的变化。无锡率先成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一批学校在优化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11年,无锡市教育局启动了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战略,引导高中基于学校的基础全面提升办学内涵。201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意见》,由此,无锡市普通高中开启了建设高品质高中的实践探索。五六年的实践,形成了“省内探索项目必有无锡,无锡探索项目全面繁荣”的教改现象。经过长期的区域性实验,先行先试的无锡高中教改经验正在形成。在迄今为止的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无锡市高中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在高品质高中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形成了若干理性认识与真实行动。
一、我们相信什么?——高品质高中的价值追求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江苏的教育现代化已经完成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两个阶段的目标,目前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2]。研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关于高品质高中的系列文章和多次讲话,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高品质高中”基本内涵的若干关键词:“培养模式”“多样性”“示范性”。
我认为,在学校品质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共同的品质愿景是一种基础性、引导性的工作。2018年2月,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行政扩大会议上,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学校品质发展,要牢牢把握影响学校品质发展的教育信仰——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哲学(即我们相信什么)。这既是学校文化的标志,也是高品质高中真实发展的基础。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已有了许多“我们相信……”。“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学校形成了以“关爱、激励、期盼”为特征的管理文化,教师常态教学出现了热腾腾的陪伴、帮助、个性指导等共同行为;“我们相信教育是农业,实践中,我们反对教育简单化,教育评估反对一刀切”,倡导“学习自主、行为自律、个性自强”;“我们相信,教师发展是学校最重要的生产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已积淀了较成功的经验:代代弘扬以“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天一精神”,以多层次的“项目团队”(领军人物和核心骨干)引领教师队伍的发展……
走向高品质高中,我们已确立了清晰的探索方向:以“课程更多选择,学习更多自主,发展更多个性”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以“丰富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为特征的高品质高中内涵建设。
实践中,我们主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地图,倡导鼓励的学校文化和热腾腾的师者情感,倡导所有教育行为和教育语言拒绝“冰凉”;高品质高中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更加关注人的个性的自主和自由成长,更加关注差异性学习和个性化帮助,更加强调激发每个人成长的内驱力,更加关注每个人每天的进步,高品质高中将着力于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舞台;高品质高中相信“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由此,高品质高中反对教育过程简单化,反对教育评估标准化,反对学生发展一刀切。
二、我们坚持什么?——高品质高中探索的理性原则
我从事教育工作36年,在重点中学校长岗位上历练23年,长期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使我深信,“教育是一种慢活”,“教育是水磨功夫”。这些语言理性地揭示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但在教育现实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仍经常看见一些轰轰烈烈的“创新”,常见一些运动式的“改革”。
没有创新,社会就没有进步;但何为创新、如何创新,这就有一个理性的问题了。让人警觉的是,倘若教育创新只是产生了许多大而又大、泛而又泛的“理念”,甚至有的学校把名词当作思想,而没有真实的行为,它就变成了“忽悠”;倘若“创新”只出现在领导视察、评估验收时,这种“创新”就成了表演。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当这類“创新”成为一些校长的思维习惯和学校发展的“技巧”时,它的危害是严重且深远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在某些学校,已经有了“课题写作”的枪手,有了“课程演出”的团队。当我们走进这些学校,当我们与师生交流,我们常会悚然:校园这片圣地,竟也滋长了“专业作秀”,甚至存在了专业的“忽悠”,这样的“创新”,应该予以当头棒喝[3]。
大约有这样两个问题教育界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其一是教育要排斥排浪式改革(北京市教委原主任陶西平语)。夏丏尊先生曾这样告诫:“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4]我们必须始终清醒:教育,不是为了落实这个“项目”,不是为了展示那个“样本”,教育是为了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他们今天健康成长、明天幸福生活及以后担当社会的责任。
其二是教育要排斥专注表演的“教育家”。如果我们认同教育是农业,那么校长就应该有农夫对待庄稼的爱心,有勤奋耕耘的品性,有等待作物丰收的耐心。校长的人应该在学校,校长的心应该在孩子的发展上,校长应该说校长专业的话。
高品质高中应该有高品质高中的品性,高品质高中应该坚决拒绝这样的“创新”行为:把名词当思想,用概念忽悠百姓,用展示代替常态。高品质高中的校长应该拒绝戾气,多一点书生气。高品质高中的校长,应该更加朴素、更加勤奋,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扎根学校实践,和教师团队一起,一步一步推进学校发展。我多次在校长论坛上大声疾呼:大道至简,教育绝不是为了成为“样本”,教育一定要走出“虚概念”。
传统的教育必须改革,但今天的改革更应该十分理性,即回到学校本来的面貌,回到教育的本质——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个性,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坚定地相信,只有尊重人的发展、尊重教育自身发展两个基本规律的改革才能长远。
实践中,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在高品质高中发展的过程中,大约有三個基本原则是一定要坚守的。其一是巨大的经济投入必须彰显教育性和课程性。高品质高中的基础是提升校园环境、丰富课程资源。学校应该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它的所有场景和情景都应该呈现“熏陶”“浸染”的功能,“每一寸土地、每一堵墙壁、每一棵树都在叙述教育故事”。学校不仅是教育场所,也是孩子们的生活场所,校园的品质必然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所以,温馨家园的建设、高雅生活环境的营造、多元文化环境的呈现就应该是高品质高中资金投入的基本方向。高品质高中还要求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体育中心、艺术中心、学生社团活动中心、STEM课程中心、国际课程教育中心等都应该成为投入的重要方向。一定要说的是,倘若投入方向的价值追求仅仅是为了展示,投入的项目主要是装修,而非实质的课程资源,那这种投入行为就背离了高品质高中的本义。
其二是高品质高中应该非常宁静,学校品质发展必须坚守渐进性原则。坚持“走小步,不停步;积小步,变大步”的改革节奏,校长和教师团队应该非常专注、非常专业地做教育,学校文化拒绝喧哗,反对浮躁。学校应该在教育发展的轨道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轨道上优质、有序地前进。校长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既有理性、又有勇气拒绝“排浪式改革”,坚定地拒绝“革命性创新”,学校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成果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其三是高品质高中的建设绝非仅是校长行为,而应是学校集体行为,即学校师生都认识、认同学校的教育信仰,都清楚、认同学校的发展愿景,都积极参与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既是学校品质提升的贡献者,也是学校品质优化的受益者。
三、我们探索什么?——高品质高中的行动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已在战略层面规划了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它是一种愿景呼唤,学校层面,则应该更多地落实意见精神,开展行动研究。但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学校层面,有一个焦点肯定是必须被关注的,那就是“始终瞄准创新人才培养,致力于探索未来高中的范式”。在我看来,高品质高中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课程的丰富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性,教师角色的多元性”。“高品质”实质上是学校文化的思维方式和集体性行为的标准。高品质高中的所有行为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所有课程资源和教师行为都应该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近十年,天一中学在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例举如下:
1.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支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我们直接看到的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许多中小学生陷于无穷尽的题海与冰冷的考试之中,学生升学评价的简单化使得“以分取人,分分计较”的现象变得非常普遍。但更深层的问题却绝对是我们的课程体系仍显单薄。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使得学习缺乏选择,一部分学生苦不堪言,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确有一些天资聪颖、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受制于统一的课堂教学,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完全有能力挑战更难的课程,甚至进入科学研究。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丰富课程”,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选择,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满意、满足[5]。
朱卫国在《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一文中这样写道:“高品质的学校生活,应当是一种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和自由感。”[6]他在《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一文中又这样写道:“衡量一所高中有没有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要看学校和教师有没有了解学生的个性,有没有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和条件,有没有实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有没有鼓励、指导个性发展,有没有创造和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和氛围等等。”[7]对“未来学校”我们有这样的渴望:学校应该如同一片丰富的森林(课程非常的丰富),学生应该如同一群鲜活、灵动的小松鼠(宽松的环境,自由、自主、自律的生活与学习),学习就犹如一群小松鼠在丰富的森林中自由地跳跃,自主摘吃自己喜欢的坚果(学习的选择性、成长的个性化)。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已相信,森林中的蘑菇不是种出来的,更不是选拔出来的,它一定是在适宜的土壤、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从2011年起,天一中学就致力于以“丰富阅读、丰富经历、丰富活动”为特征的“丰富课程建设”,形成了常态化的科技节(五月)、体育节(十月)、艺术节(十二月)三大节,建设了四大板块(天一科学院、天一人文学院、天一运动社、天一艺术团)近百个学生社团,有了“名人课堂”“项目研究”“英才计划”等许多学生个性发展平台;在“把课程种在校园里”“让孩子们生活在书院里”等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由“熏陶式”“浸染式”的“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校园生态课程基地”“资优教育课程基地”“天一书院课程基地”等八大课程基地组成的课程基地群。可以这样说,丰富资源促进了选择性学习,选择性学习催生了天一学生群星璀璨的可喜景观。从表象上看,天一的教学质量已进入稳定高位,高考成绩始终处在无锡领先位置,在省内位于领跑方阵;学科竞赛、全省作文大赛、省内外中学生科技比赛、央视多项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赛,天一学子都群星闪耀……可以肯定的是,在天一学子群星璀璨的背后,是丰富课程的支撑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选择。
近十年,天一以“丰富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学校课程模块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多、更好地走向综合,课程体系已超越学科本位,超越课堂本位,超越知识本位,初步呈现出未来课程的形态。分层分类的课程设置方式、依托社团的组织形式、项目研究的学习方式、开放的课程资源、多元的评价方式……,这些在理论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对周边学校乃至省内外重点高中产生了辐射作用。
2.适性教育,形成了资优学生培养的实践模式
分析教育现状,表面上看到的是学生负担太重,学生校园生活单调、枯燥;但如果我们做深度分析,一定会看到,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了“千校一面”的学校状态:课程标准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选择机会很少,课程学习基本上仍在“一刀切”的层面;大班教学、教师考核等因素又导致课程实施中缺少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性”“主体性”“研究性”等先进理念很难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落实。
在分析了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天一中学教育实验的基础,2001年暑期,学校正式成立了资优教育中心,开始了资优教育的系统性实验。
十多年过去,以“适性教育”为指导的资优教育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一个课题的恒久实验,让资优学生培养项目先后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獎等奖励。“整体设计,系统培养,努力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实验,让天一中学在资优学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学校2014年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培养积极的生活者”等理念则实质性引导和推进了天一中学的整体教育探索。学校育人模式转型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品质性提升。
3.聚焦课堂,优化了常态课堂教学
早在1995年,天一中学就组织了对常态课堂教学的大规模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炼了学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显性特征:注重情感,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常态课堂教学提出了“三注重”的原则性要求,对一批批进入学校的新教师也提出课堂教学要贯彻“三注重”的基本要求。渐渐地,天一课堂教学就呈现了“三注重”的校本化特征。
2005年,天一中学组织面向全国的“同课异构”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近千人参加。从此以后,一年一次的“聚焦课堂”就成了研讨课堂教学的全国性盛事,近几年,每年参加活动的教师都在4000~5000之间。我常听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凭天一中学一校之力,怎么会有这么多教育同行,甚至还有港、澳、台教育同行以及国内不少国际学校的外籍同行积极参与?”;二是“天一中学有点傻,这么多人来听课,为啥不收费?”(也确有教育机构、刊物来洽谈商业性合作)。我常这样回答:“我们是一所学校,我们想做真实的、专业的课堂教学研讨。”有这么多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说明教师真实感受到“聚焦课堂”的必要性。一年又一年,14年过去,今天天一中学的“聚焦课堂”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课堂研讨的品牌性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一直在研讨这样一个问题:高中教育最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直接看到的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但深层的原因绝对是太严重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标准化。传统的课程体系在丰富性、选择性上严重不足,传统的课程实施在自主性、趣味性上严重不足。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有了这样的共识:有了丰富性,才有选择性;只有尊重差异,才有对人的真正尊重;只有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探索了以下路径:建设以“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为特征的三类丰富课程,让孩子们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舞台,有更多的体验。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成了“群星璀璨”的美景。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8/5/17/art_55510_7641293.html.
[2]仲茜.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任务 大力发展适合的教育[N].现代快报,2018-1-30(封7).
[3][5]沈茂德.我们如此努力,为什么总感到痛苦?[J].教育视界,2015(17):13-16.
[4]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译者序言1.
[6]朱卫国.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01):6-10.
[7]朱卫国.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下篇)[J].江苏教育报,2016-12-14(002).
Approaches to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Shen Maode
(Nanwai Kings College International School Wuxi, Wuxi 214135,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needs to form common educational beliefs and visions of quality, which is a basic and guiding wor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we should stick to three basic principles: huge economic investments must highlight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school quality development must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progressiveness; and it is a collective action of school. In the constructing of high-qual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we have sustained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with plentiful resources of curriculum, we have optimized the practical modes of students cultivation with suitable education, and we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by prioritizing it.
Key words: high-qual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value; principle; ac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