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润伟
博罗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惠州 516100)
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因多个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慢性呼吸道炎症病理表现[1]。哮喘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近几年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哮喘患者痰液中存在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依据哮喘患者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哮喘被分成如下四种类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寡细胞型,同时不同类型的哮喘患者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2]。然而,当前国内关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与肺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中就探讨了不同哮喘类型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及肺功能。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男140例,女86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5.6±3.2)岁;哮喘早发型134例,晚发型92例。226例哮喘患者中有50例重症患者(重度组),其余76例为轻症或中症患者(非重度组)。重症哮喘:过去1年借助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推荐的治疗药物后仍旧不能达到理想控制水平,或者近1年内超过6个月时间需规律进行全身激素治疗方法控制哮喘发作。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3]。②患者病史均在3个月以上,同时纳入研究的患者也均处于哮喘非急性加重期。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行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炎疾病、肺结核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淋巴瘤、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增高疾病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及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①炎症表型测定。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主要给予患者3%的高渗盐水,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以诱导出患者痰液。应用0.1%的DDT处理痰液,然后经水浴—过滤—离心—涂片—美蓝伊红染色一系列流程,进行细胞学计数分析,依据结果行气道炎症表型划分,痰中性粒细胞<61%及嗜酸性粒细胞≥3%可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性粒细胞<3%为中性粒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性粒细胞≥3%为混合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性粒细胞<3%为寡细胞型。②肺功能检查。借助肺功能测定仪监测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测的操作均严格参照说明书进行,具体检测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指标水平。
本次研究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借助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结果,检测出226例哮喘患者中有83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占比36.73%;72例为中性粒细胞型,占比31.86%;50例为混合细胞型,占比22.12%;21例为寡细胞型,占比9.29%。226例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中有哮喘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28.92%(24/83)、55.56%(40/72)、32.00%(16/50)、19.05(4/21)。各种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患者哮喘家族史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
重度与非重度组气道炎症表型相似,不同表型构成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患者气道分型比较 n(%)
重度组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比其它三组低,提示中性粒细胞型的哮喘患者肺功能损伤最严重(P<0.05),见表2。
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我国哮喘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4]。哮喘疾病在春秋季节发作率高,患者多持续发作且病症严重,这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因此,有效预防及控制哮喘发生及发展也成为了当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重点。
哮喘疾病的主要病因为气道炎症,所以在疾病的评估上,可以将气道炎症程度作为主要的参照标准[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最为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占比为36.73%,这同以往相关的研究类似。同时本次的研究也显示,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患者合并哮喘家族史要显著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针对这一情况,不能明确具体的发生机制。
对于哮喘患者,近些年气道炎症表型越来越受重视,主要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可快速发挥药效,但是在停药后患者的病症容易复发,同时在用药过程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比较高,这显示应用传统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治疗哮喘[6]。此外,传统治疗哮喘的药物常常只是依据患者的哮喘症状、肺功能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在治疗过程中还常常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药物种类及用药剂量,然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气道舒张药物容易掩盖掉气道炎症,这样可使患者的炎症反应逐渐恶化[7]。为此针对哮喘患者,在常规用药的治疗基础上,配合吸痰治疗也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吸入痰液后可以改善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同时诱导痰监测气道炎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标本易得、依从性好及重复性好的优点,对哮喘疾病的治疗与管理起到重要指导。
此外,临床研究中还发现,哮喘患者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增高情况,对于具体的增高机制当前尚且不能明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哮喘患者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这使得中性粒细胞型的哮喘患者FEV1、FVC、FEV1%pred、FEV1/FVC要低于其它气道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这一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型的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在Jung[8]等的报道中也显示,中性粒细胞型的重症哮喘患者比其它类型的哮喘患者肺功能更差,为此针对中性粒细胞型的哮喘患者,需要密切监视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且及时调整治疗药物。此外,同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相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也可以评价气道炎症水平,为此在未来针对重症哮喘的患者,也可以会将FeNO纳入到哮喘的诊断中,并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嗜酸性粒细胞型属于最常见的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且在重症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患者的肺功能最差,为此临床中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测及对症治疗。
表2 重度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重度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表型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其他三组相比,P<0.05。
FEV1/FVC 57.76±9.03 46.62±8.89*56.69±9.17 58.86±9.27<0.05表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寡细胞型P n 22 14 9 5 -FEV1(L)2.34±0.75 1.52±0.62*2.26±0.72 2.18±0.71<0.05 FVC(L)3.81±0.87 3.16±0.82*3.61±0.79 3.74±0.83<0.05 FEV1%pred(%)67.26±12.69 48.82±11.42*64.49±11.39 68.17±12.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