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娣
(蒙城县庄子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一个聪明的孩子,除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较强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话、说话的训练与阅读写作的训练相比,不仅分量少,而且没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利于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那么低年级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从哪入手呢?
培养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培养儿童听的能力和培养儿童说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有各种途径和方法。我从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培养儿童听的能力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听故事
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他们更是百听不厌。在搞好课堂教学外,我经常给学生讲童话故事。讲故事时,我力求做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并配以适当的动作、神态,让学生进入角色,边听边思考。听虽然是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但由于听的本身已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故事中的语言营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被学生从中吸取了。
2.听课文
在听一些课文时,我首先给他们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把课文听一遍,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听得认真、专心,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同时对所获得语言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加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时候,学生理解比较粗浅,于是,我再指名一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仍旧不看书,专心听,听后回答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注意到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字面的理解逐步向深层的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也随之得到发展。
3.听问题
在听课中,我要求在听到问题时迅速、准确地归纳出来。有时,在课堂上我故意设疑,有意讲错,明知故问,如让学生通过听,辨析词语用法的正误、辨析句子构成的正误、辨析说话语气的正误等,使学生即有机会训练自己“听”的辨析能力,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提问、反问等方法及时迅速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意见。
1.从早抓起,从培养说完整话抓起
说话训练,要从说一句话到几句话,要求说完整、说通顺、说清楚。这项训练,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课堂上,我让小朋友人人都作自我介绍,事先我作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说。自习课上,我又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谁?经过我的一步步引导。 同学们懂了说话应该有条理。对刚入学的学生不必提过高要求,鼓励他们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培养儿童说完整话,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工作,否则,话都说不完整,说话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2.丰富儿童生活,以看促说。
要培养儿童说话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大话和假话,必须丰富儿童的生活,引导他们根据客观事物去想和说。于是,我带领孩子去春游,观察春色,观察植物, 观察动物等, 在观察活动中,我耐心地教会孩子们看的方法和顺序,在找“春天” 时,引导他们用眼睛看,耳听、鼻闻、手摸,脚踩,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事物形象,用时发展语言。例如:让孩子们用视觉去辨别花的颜色、形状;用嗅觉去分辨花的香味是浓香还是清香;用听觉去感知鸟鸣和蜜蜂叫的声音;用手去摸摸柔软的柳枝;用脚去踩踩松软的泥土。一边感知,一边积极寻找词语来描述形象。 这种看说结合,即教会了学生观察的方法,丰富了词汇,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表达兴趣,以演促说。
激发兴趣是促进学生乐于表达的有效手段,其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时在儿歌、散文,故事课教学后,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竞赛活动,或把复述课文给爸、妈听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促使学生自觉学说,大胆发言。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对话(“听通知”“买书”“请假”等),仿说绕口令等,学生都很喜欢。
4.手、脑、口并用,以做促说
在与学生相处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凡学生自己经历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就连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例外。基于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意让学生动手,充分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边做边说,展开想象。如:养兔子、养狗、种花、做手工等。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用方言说话,口语也不规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一些障碍, 因此,在要求儿童讲普通话时,我把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放在首位。因为我深知: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假如我们用规范语言进行说话,他们对老师进行钦佩、倾慕时,就会进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无论平时还是课堂上,我都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讲普通话,用规范化语言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模仿的范例。
最后,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