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甜甜
摘 要: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等腰三角形、函数、方程等内容当中都有所应用,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分类的依据要清晰,另一个关键是要对结论进行验证,验证的标准是得出的这个结论能不能满足已知条件。
关键词: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教学实践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性质比较多,恰当地分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下笔者总结了等腰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几种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希望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一、关于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
当题目当中給出了三角形的边长,但是没有明确地说哪个边是腰、哪个边是底时,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分类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设这个边为腰;第二种情况是设这个边为底。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实际上这样求出来的两组边长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还要进行验证,而进行验证的标准就是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其中一个边长为6,那么它的底边长多少?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是边长为6的边不确定是腰还是底,这时分类讨论的两种情况分别是:第一种情况是设长为6的边为腰,则另两条边为6,3;第二种情况是设长为6的边为底,则另两条边是4.5,4.5。这时,要验证这样两组边长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也就是满不满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经验证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6或4.5。
例如,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的边长:一边长是6,另一边长是17,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时。很多学生会想到应该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是设腰为6,底为17时,则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是6,6,17,这时要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验证,因为6+6小于17,不符合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三个边组不成三角形,所以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第二种情况是设腰为17,底为6,则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是17,17,6,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验证,经验证符合三角形的性质,所以这个三角形是成立的,则其周长为17+17+6=40。
二、关于等腰三角形角的分类
我们都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因为两个底角相等,所以只要已知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角的度数。当已知顶角或底角时,这个三角形形状是确定的;当已知的内角为直角或钝角是,可以确定这个角就是顶角,因为如果直角或钝角是一个底角的话,那么三个角的和就会大于180°;当已知内角为锐角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其实是不确定的,这时就要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设这个角为底角,第二种情况是设这个角为顶角,当分别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后,还需要检验这两种情况满不满足三角形的基本条件,检验的标准就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至少有两个角是相等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大小时。设一个角是x,另一个角就是2x,这时就要分情况进行讨论了。第一种情况是x为顶角,则另两个角都是2x,根据三角之和为180°,得x+2x+2x=180°,解得x=3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6°,72°,72°。第二种情况是当x为底角时,则另两个角是x,2x,得x+2x+x=180°,解得x=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45°,45°,90°。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大小是36°,72°,72°或90°,45°,45°。
三、关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分类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也有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而钝角三角形的腰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等腰三角形腰上高就是另一条腰,所以当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时,必须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设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第二种情况是设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三种情况是设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的情况,当确定三角形的各要素后,还要进行验证,除了满足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外,还要满足已知条件。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因为腰上的高可能是三角形内部,也可能是在三角形的外部,还可能是在三角形的边上,已知条件中说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所以就要对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设△ABC为锐角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过B作BD⊥AC于D,则∠ABD为40°,在直角△ABD中,则∠A为90°-40°=50°。第二种情况是设△ABC为钝角等腰三角形,AB=AC,过BD垂直于射线CA于D,则∠ABD=40°,所以∠BAC=130°。第三种情况是设△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则BA就是AC上的高,所以∠ABD是0°,与题目不符。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50°或130°。
等腰三角形既符合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在解答问题时,一定要考虑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当得出结论之后还要进行验证,因为分情况进行讨论的时候,理论上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所以还要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徐仁杰.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初二)[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7(9):12-13.
[2]钱荣妹.从等腰三角形压轴问题管窥分类讨论思想[J].中学数学,2014(10):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