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强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学生、家长之间重要的联系桥梁,其所起的沟通、信息传递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班主任不光要管理好每一位学生,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还要管理好班级事务,及时解决班级里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班级,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长远目标为基础,从制定阶段目标、加强有效沟通、和谐师生关系、家庭学校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生角度出发展开分析,对提高中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实效性;探究
一、以长远目标为基础,制定阶段目标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培养过程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在时间上也是很长的,尤其是在初期学习培养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言行举止,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管素养。好习惯的不断积累,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由此可见,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是有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展现出来的状态也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强迫学生去接受一些特定的行为约束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在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然后科学合理地结合个人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培养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这样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天性。
二、加强有效沟通,和谐师生关系
在许许多多班级事务中,其中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随着高中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光要管理好班级内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班主任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出现旷课、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时,班主任要以此为切入点,及时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在言语上不能过于激烈,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要采用平和的状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语言上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地去感化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清楚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尤其是高中生,本身自尊心特别强,心理也比较脆弱,班主任在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面要沟通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家庭学校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生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甚至比学校更为重要,所以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与家庭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提高班级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班主任要积极拓展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与此同时也能够给家长科普科学管理学生的方法。例如:现阶段,家长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早期就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鉴于这种情况,班主任要让家长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了解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并要改变这种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家长足够的尊重,用温和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对家长传统的教育方式加以科学引导,积极鼓励家长走进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知己,这样孩子更愿意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孩子表现优异时,家长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的前提保障。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并且要管理好班级事务,及时解决班级里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班级,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差异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高高中班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8):99.
[2]张永霞.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
[3]周琦.在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0.
注:课题名称:提高中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型: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号:BY【2018】G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