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霖琳
〔摘要〕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上,当出现说话、做小动作、随意走动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时,需要心理教师巧妙地運用策略来管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实践,我发现:设立心理委员辅助心理教师、运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评价学生、认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做到点名批评、用代币奖励法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这四种策略能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37-02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以游戏为主体,特别是中低年级。理想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我的探索中,经历四个阶段:体验活动—感受内心—反思自我—心理成长。但现实中教师用尽全力还是无法完全控制场面,学生闹哄哄,甚至出现随意走动、互相推挤等危险行为。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良好的课堂纪律,让活动顺利开展,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呢?
一、师生携手——设立心理委员辅助教师
一节心理活动课,一个教师要面对50个学生,若想保证课堂纪律,难度确实大。我在小范围内将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心理委员”的教学模式。“教师+心理委员”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四名心理委员共同完成心理活动课的备课和实施,主要是优化活动设计和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和探讨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环节,特别是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心理委员体验活动就相当于试上,可及时发现活动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再根据心理委员体验活动后提出的建议和实际情况修改不足处,优化活动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学情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因无法理解活动要求或游戏规则而出现的混乱场面。因此,优化活动设计,能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奠定基础。
以“我会合作”这课为例,我在组织心理委员体验活动时,发现游戏“渡河”的规则用言语讲解复杂又难以理解,学生无法开展活动。但改用动作来呈现时,学生就能够理解,顺利地开展活动。据此,我组织学生将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再配以我的解说,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游戏规则。真正上课时,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渡河”,并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课上,教师通过分组环节,将50人的大班化为四个12人左右的小组。大班化小组,一个心理委员负责一组的课堂纪律和活动开展。有心理委员的辅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调控全场,聚焦个别,沉着地处理突发情况。这与以往教师一个人负责50个学生的课堂纪律相比,教师用在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及次数会有所下降,有利于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组织活动中,提高心理活动课的质量。
若没有心理委员的帮助,课堂纪律不仅肯定没有那么快调整好,而且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活动的后半部分有可能没办法顺利地开展。
二、巧用评价——运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
小学生特别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不同风格的评价语,会对课堂纪律产生怎样的影响?我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选择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和一般的评价语作为对比,设计实验。这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三周的心理活动课,教师运用一般的评价语来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例如:“你真棒!”“你有进步!”观察者观察并记录课堂纪律表现情况。第二阶段:中间三周心理活动课,教师在该班级使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评价学生,例如:“你这节课有进步,能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如果没有那么多小动作就更好了!”“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后多多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观察者观察并记录课堂纪律表现情况。第三阶段:后三周心理活动课,教师与第一阶段一样使用一般评价语评价学生,观察者观察并记录课堂纪律表现情况。
我根据记录表,对比三阶段的课堂纪律表现,发现:当教师使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时,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好。由此可见,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改善课堂纪律。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既能肯定学生的表现又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和高度期待,从而促进学生的课堂表现越来越好。
三、定小目标——认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
现在一个心理教师基本上要负责十几个班的教学工作,这使得叫出学生姓名都很困难,不利于心理教师的课堂管理。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说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很难用点名的方式直接提示。心理教师常通过间接方式提示,例如,“第几列第几桌的同学请安静”,但这种方式效果不理想。有时学生浑然不知教师说的是自己,甚至还需通过数数才知道教师说的是自己,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起到效果。
既然心理教师无法认识所有学生,那么先将目标降为:认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争取做到点名批评。我设置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评价表,如表1。
我在开学第一课就布置学生制作三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名牌,上课时放桌角。学生每出现一次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就收走学生一张名牌,直至三张名牌都被收走。没有被收名牌的学生记表现优秀,课堂纪律记3星;被收一张名牌的学生记表现良好,课堂纪律记2星;被收走两张名牌的学生课堂纪律记1星;被收走三张名牌的学生,课堂纪律记0星。课后,学生要来认领自己的名牌。教师可借课上收名牌和课后记录评价表的机会记忆学生的姓名和样貌。这样,一个月左右,教师基本上就能认识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做到点名批评,学生在课堂上也就不敢随意违反纪律了。
四、代币奖励——规范课堂行为习惯的法宝
物质奖励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我在开学第一课布置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设计自己的集图卡,并告知学生一节课最多可得到两张贴图,每集齐五张贴图可兑换一个奖品。我设计的表格如表2。
若学生课堂表现突出,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奖励贴图一张。例如:小陈,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在上课时,总是能保持端正的坐姿、认真听讲的状态。教师经常表扬她并奖励贴图,其他学生也想得到贴图,于是渐渐向小陈学习。为了得到贴图,其他学生会越来越投入课堂。
若学生课堂表现进步,也奖励贴图。例如:小威上课时爱插话。教师跟小威约定:若是他上课插话的次数少于3次,奖励贴图。等到小威插话次数少于3次的行为得到稳固后,教师再跟小威约定:若他上课不插话,奖励贴图。就这样,小威上课插话的毛病慢慢地改正了。
代币奖励法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既能帮助教师塑造榜样行为,也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有进步,教师也感到上心理活动课越来越轻松。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课堂纪律相当于心理活动课的地基,教师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在这基础上建起属于自己的高楼大厦。若想建好心理活动课这栋高楼大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婷.促进心理活动课课堂纪律的四字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9):26-29.
[2]何璟晶.运用积极的解释风格优化课堂评价语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4):42-43.
[3]彭晓琴.让心理课堂“活而不乱”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5):18-19.
[4]赖舒璇.积分制——规范初中心理课堂行为习惯的制胜法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4):20-21.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福建,361111)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