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2019-03-15 01:58陈友华
唯实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主党组织基层

陈友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时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可以发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广泛变迁,社区治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坚实社会治理基础,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是我们党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性决策。本文力图对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与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党的领导至关重要

治理和管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方面的很多差别。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多数情况下需要扮演“全能型选手”角色。社会治理则强调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等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平等的网络关系,不再是政府包干、执篙撑船的“管理”模式,而是开启了党委政府“掌舵”主导、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进而形成法律、市场、文化、习俗等多种管理方法,以实现社会的良治。

1.民主与团队精神的培育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治理安排。民主制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往往将“民主”窄化,并使之局限在政治领域周期性投票内。然而西式民主并不适合其他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非西方国家。不同的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特点,制定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因此其民主政治制度是多种多样的。

民主不是一个口号或标签,而是一种通过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探索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手段。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的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而晚清以来进行的一些民主化尝试成效也并不明显。这说明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会出现争吵不休、效率低下甚至社会紊乱等情况。不能笼统地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有符合国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发展需要的民主才是“好东西”。同时在实现民主过程中,更需要有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团队精神是一种突破个人胜负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每个人都需要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反之,会责任扩散、凝聚力不强。因此从社会总体发展角度来看,我们急需一股力量将所有人都统合起来。

经济增长、社会结构转变、对外开放、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等推动着中国民主的发展。中国式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领域。通过修改完善宪法,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化、制度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努力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合”思想、兼容并蓄、以人为本等内容相契合,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方式。

幾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仍有很大发展和提升空间,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大国,民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必将继续推进中国式民主的发展。

2.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涉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各主体之间属于完全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由于民主与团队合作精神在中国仍没有完全形成,常常会导致社会的失序与混乱,进而无法达到社会治理的初衷。为了提升民主的效率,进一步推动法制社会建设,我们需要一个领导组织或领导阶级,领导与协调各类组织协同共治。在中国,这个领导组织自然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我们可以实现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不可能把国家和社会治理好。社会治理改革是一项纷繁复杂、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要顺利推进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党的自我革命决定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水平的提升,决定了可以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坚持党的领导是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组织动员是基础、管理运行是关键、引领服务是重点、权责约束是保障,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3.为何能够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但不是一般的组织。现代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性、专业性联合体,但这些组织通常都是以行业、专业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自由联合、进出随意,可以不以共同的政治信仰为前提,也可以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相对自由松散。其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导致其对成员的约束力较弱。但中国共产党完全不同,它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组织网络,一套严密的管控制度,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进入门槛高,并且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对党员的约束力很强,进而其战斗力也很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党,但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政党。世界上的政党很多,但这些政党,从其党章、党纲、组织体系来看,与中国共产党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乃至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导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其执政行为不仅合法,还需合乎党章党规党纪。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执政者提出与普通公民相比更高的要求,这是和其他执政党不一样的地方。所有这些为党的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1963年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55年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等经验做法得到了推广。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更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各类案例可以发现,许多地区积极探索完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等渠道,让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在现代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主要体现在思想、组织和行为层面上。

思想上的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突出社区党建的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也是社区公共事务与政治生活的主要领导者和广大社区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做到了价值引领,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组织上的引领。在组织架构上,突出了党建核心作用。一方面,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城市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大批城市新群体,聚集于商业楼宇、开发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企业等,他们具有身份差异大、影响力强等特点。鼓励他们在社会中发挥好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优势的同时,党组织应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管理层级、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大力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立,加强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注重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来有效整合社会群体,依托党的组织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开放城市治理的公共空间,将社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框架,把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主体凝聚起来,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

行为上的引领。党组织做到了行为示范,率先垂范,才能促进社区治理创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扩张、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已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区治理创新已是大势所趋。社区党组织所承担的任务也必然由单一的党建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多重任务转型。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制化、组织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

三、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

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区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社会治理的源头和支点在社区,社区治理涉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主体。以往讨论限定在社会内部的“三社联动”或者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政社互动”是远远不够的。党组织要把握原则方向,但并不意味着事事亲力亲为,甚至包办代替,市场的力量在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展专业化的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搭建多层次、多元化服务结构,提高社会自我协调、自我供给能力,形成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自治体系,才能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社区治理需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的良性联动,特别要重视市场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性,市场能做的交由市场完成,力所不及的交给社会,最终社会也不能完成的,由党委政府兜底。

政府、市场与社会实现“三方联动”,从而形成载体、人才和资本的有效对接。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的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有效地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它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但也应该看到,市场才是社会服务最主要的提供者,政府与社会在社会服务提供中仅仅扮演着补充与兜底作用。社会组织所掌控的资源与能力均较为有限,仅仅依赖社会、政府抑或“政社互动”,是很难实现社区良治的。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形成良性“联动”,进而形成合力,可以弥补政府与社会在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中的不足。“三方联动”在社区管理协调、社区服务提供、社会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逐漸显现。

现代社会要更准确地认识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维持社会良性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内部各要素的“三社联动”,更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联动”。已经有部分地区在此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依托党建网络体系,在基层社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不仅促进了纵向联动与横向协作,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治理网络存在盲区的问题。

四、社会治理的路径与目标

江苏目前建设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推动从“社会人”向“组织人”的转变。就江苏社区治理的经验来看,社区治理的路径可以总结为“党建引领、聚焦富民、科技助力、协同共治”,进而打造形成“和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其奋斗目标。党建引领下,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坚持富民导向不动摇、不偏离、不松劲,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是职责所在。聚焦富民,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还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建设良好生态,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让群众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治理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科技助力,就是要引入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构建“社会治理+互联网”管理模式,开发“掌上社区”APP等应用,优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实现“预约在网上、代办在网格、服务在社区”。协同共治,强化的是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的是党建引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明晰的是基层政权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推动的是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职。

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权益意识日益增强,如何进一步扩大自觉自愿被引领的效果,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课题。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区正逐步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社会资源的承载点和党在基层工作的支撑点。加强党建引领,既是提升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也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把服务和引导教育社区居民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社区居民群众需求和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居民群众的满意度高起来、党建的生命力强起来。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民主党组织基层
基层巡览
中国式民主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