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为桨荡起“五彩”金华

2019-03-15 01:58瞿桃林
唯实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华初心村民

瞿桃林

40年前,江苏昆山金华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闭塞村庄。经过40年的探索实践,40年的跨越发展,金华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艰苦壮大的历史。如今,在这块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艰苦创业,金华村已由昔日张浦镇经济薄弱的“老幺”村,建设成为党性红色、发展金色、生态绿色、民生橙色、文化紫色的党群“五彩”之家和坚强堡垒。

小岛变通途,发展日日新

回望过去,这个村坐落在吴淞江中的一个小岛屿上,内分南华翔、北华翔两个自然村,四面环水,历史上村民进出全靠六条摆渡船,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百姓怨天怨地。“若要出头,先建桥头”。1992年,村党组织、村委会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建造了金华大桥。首先与振苏窑厂沟通,而后再修桥铺路,延伸与外界的直接联系,从此摆脱了世世代代“出门靠摆渡”的历史。一通百通,岛屿变通途,发展日日新。金华村就是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步走过来的,曾经四面环水的“孤岛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市里和镇里的帮助下,盘活“沉睡”资产,搭建田园客厅平台,做好“腾笼换鸟”文章,发展农旅一体产业,先后筹资跨村易地建成了“四个二”经营性资产(即:打工楼12幢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店面房2万平方米,简易厂房近2万平方米),引进薰衣草庄园,开展“村企合作”新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实。2017年,村级集体总资产达1.2亿元,经营性资产达7500万元,可用财力达1630万元。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群情振奋,勤俭创业,村内无一闲人,基本做到人人有工作、家家有物业或经商办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农户腌制的“金华腊肉”热销江浙沪,村里成立了腊肉协会,帮助困难农户销售,一个冬春户均收入可达三四千元,多的达一两万元。另外大多数农户投资参股村富民合作社,年终分红户均2500元左右,近五年累计已分红1630万元。与此同时,村里还每年拿出30%的资金红利反哺农民。2017年,人均分红1300元,全村每年分红达5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过上了和谐安详幸福的生活。

守护老风韵,翻出新格调

40年前的金华村,“走的是泥泞路,住的是小平房,种的是隔江田”。改革开放以来,金华村根据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先后两轮翻建新房。2005年前后,围绕“大力整治村庄、保持原有风貌”的总体要求,在逐户过细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动员村民自觉拆除危房、违房、破房、下脚房,并由村集体出资搞绿化、建“油路”(沥青路)、设停车场、添公厕等公共设施,同时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活动,致力于美丽村庄建设。岛外的北村于2001年8月并入金华,该村原是张浦镇最大的一个村,总户数689户,人口2500多人。前几年已全部被拆迁,村民分别居住在镇里建造的新颖社区。2014年底,按照市镇两级政府关于农户翻建新房的规定,在南、北华翔两个自然村拉开了新一轮农民自费翻建新楼房的序幕,并按规定每套建筑面积严格限在270—280平方米,占地面积只准三分,房型色彩、大小、高度及布局,全部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原有宅基地超过三分的农户,动员其将多余部分退出,一律收归集体;原宅基地不足三分的农户,能协调的补足三分,不能协调的按原有面积建造。例如村民杨正泉原有宅基地八分,村组织动员其退出半亩宅基地还给集体,这一行为非但没有带来杨正泉的反对,反而他说:“有人说我傻,但我觉得这样住得更适宜,以前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就应该按照规定建,更何况我是党员,不能忘记初心。”

一句“初心”,道出了金华村的幸福核心。作为全国文明村,金华保留了水墨江南、鱼米之乡的水乡风韵,抒写了如诗如歌的浓浓乡愁。根据“美丽昆山”三年提升工程和昆山农房翻建标准,金华在村容风貌塑造上注重留住乡村的“形”,杜绝景观“城市化”、建筑“西洋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使营造优美生活环境、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村民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得益于金华村民良好的文明意识和精神风貌,近年来,全村没有一户搭出哪怕一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党建聚人心,建功新时代

“羊群领路靠头羊,大雁无首难成行”。2016年,金华成立“金华摆渡人·老汤工作室”,这个“摆渡人”就是金华原党委书记汤仁青。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员干部一个个主动接过他手中的“桨”,怀揣“摆渡人”的自觉,一任接着一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全村党员在农房翻建中率先把大房小房拆除,沿路党员家庭还带头退后两米拓宽道路。同时他们纷纷把身份“亮”出来,将“共产党员家庭户”牌子贴到自家大门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村党委组织开展的“佩党徽,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洗礼灵魂、锤炼党性、坚定信仰、担当使命。2018年下半年,金华村党委还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传承践行红船精神,让他们重温建党历史,铭记奋斗历程,争做优秀党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金华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作用,不断擦亮“时代菁华”党建服务品牌,实行“村党委+行动支部”工作法,将党建工作精细化、项目化,“党建+先锋”“党建+整治”“党建+生态”“党建+产业”等四支“行动支部”相继组建,在行动上建支部,在行动中凝民心、聚力量、增干劲,努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村振兴长征路。

富强志更宏,护育文明花

道德模范正面引领。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半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在村公示栏展示;每年举办5—6期道德讲堂“好人专场”,通过身边的榜样来教育人、感染人。村民沈雪芳连续15年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洗发、理发,村民好媳妇陈彩英曾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小村里传播,成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独特风景。

道德是灵魂,树立的是旗帜,凝聚的是人心。为弘扬孝老爱亲的好风尚,村里邀请“好人”来给党员群众上课。通过这样的“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金华村的每一个党员群众都荡起了爱的“双桨”。“我能发家致富,多亏了党改革开放的政策好,现在我条件好点了,不能忘记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村民金明告诉我们,2017年,一位村民查出重病,金明二话没说就送去3000元捐款。类似的慷慨解囊、纾危解困,金明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的人。如今慈善工作站已成立八年,共募集資金205万元,为180多户需要帮助的村民送去了爱心。曾是受助村民的盛雪琴痊愈后年年捐款,救助其他困难群众。2018年,金华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贵州坪茶村,为当地27名贫困儿童每人每年提供助学金2000元,让金华慈善之风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金华村党委一班人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开拓创新志更宏,带领干部群众切实加强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全村建立了五支长期不散的队伍,即文体宣传队伍、帮扶解困队伍、村庄网格化管理队伍、腊肉营销队伍、草根宣讲队伍。2018年,金华村严格把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实现污水处理、纳米净化、水生物吸污“三道防线”。同时切实抓好河道整治、道路拓宽、路灯亮化工作,建设好百姓会堂、休闲健身公园、儿童乐园等三个公园,以及篮球场、门球场、露天舞台、百姓戏台等四片灯光场地,实现公交进村、垃圾分类处理,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农家书屋与市图书馆联网。上下心连心,数年如一日,长抓不懈,潜移默化,广大村民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起了文明新风。新农村建设以来,全村没有一户违章搭建,没有一条黑色广告,没有一段黑臭河浜,没有一处白色垃圾,没有一例损坏绿化现象,齐心协力,精心护育文明之花。

不忘初心就是要以“人民幸福”为中心。金华村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四生”(生产先进、生活美好、生态宜居、生机勃勃)新昆山建设的引领下,以建设“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为己任,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昆山市金华村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金华初心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不灭的初心(节选)
金华特色小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