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究

2019-03-15 06:33马宝国张丽娜张宏伟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学分体育教学

马宝国 张丽娜 张宏伟

摘要:探讨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学分管理评价中来,以此激励广大学生能积极广泛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真正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对在校学生体育运动参与行为形成长久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分

引言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在高校体育中是分开管理的,但这两部分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培养爱运动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遗憾的是,目前,有些学生对大学体育的认识仅仅是修完课程,获得学分,不影响拿毕业证的私下心理,也就是被動学习体育。他们对体育缺乏兴趣,根本没有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意愿与愿望,这相悖于我国体育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培养目标。同时也应看到,学校仅对必修体育课进行管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鼓励体育特长的发展。研究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现状,结合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体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探寻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办法,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热情,长久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2 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场地、设施不足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缺少运动场地,体育器材、设施不足,这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200年6号文件)标准4.7平方米的人均值,但大部分院校实际人均面积都低于此值。学校也普遍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器材配备不属于体育教育范畴,而不投入更多经费。

2.2 学生对体育课认知错误

部分学生把体育课作为应试科目,以修学分为动力,缺乏体育运动对自身健康和保健意识。部分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修完体育学分课程后,基本就不再参与体育活动或进行运动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走向产生了潜在的负影响。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 2010 年相比,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 19—22 岁年龄组的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下降[1]。

2.4 学生体育社团所组织的项目单一

体育社团质量也是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因素。一些学校学生体育社团数量少,规模小,所涉及体育项目单一,院校仅成立有篮球、足球、武术、舞蹈和健身操等三、四个项目组织,还有些社团成员数就三、四人。另外,社团的项目种类关注女生生理运动特征实际情况少,设置形体或缓和的运动项目不多。

3 大学课外体育活动问题的解决

3.1 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实施范围很广的课程,项目的开展应在体育课的基础上展开,既可做为体育课延伸,也可引入许多体育教学还没有开设,但社会热点的动项目,如舍宾、滑板、毽球、轮滑等。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但具有新颖性,有的还具有刺激与挑战性,能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与运动潜能。

3.2 实行课外体育活动学分管理

目前在对体育课实行必修管理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上也给学生增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学分管理,强行推动学生自己去运动,并加大体育价值的宣传与引导,打破高校体育课堂中时间与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给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空间,给学生一个多元化又具有个性化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校园。

3.3 课外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资源结合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校内活动管理上,要突破限制,分成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课外体育活动等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可借助社会的体育资源进行锻炼,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体育设施和健身馆、游泳馆、训练营地、体育俱乐部等营业性和公益性的体育资源。学校与这些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商谈降低消费门槛,减轻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学生有进入社会体育空间机会,对学校也能节约课外体育活动的经费支出。

3.4 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保障

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有效保障才能确保学校课外活动运行顺利,为学生课余体育生活在外部环境上创设良好的氛围。首先在物质层面的保障,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等的投放力度。目前许多高校把学生的课外体育的经费投入排除在体育教学之外,认为这不是教育财政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欧洲国家将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并认为体育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2]。其次,在人力方面的保障。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责任人之一,要及时和体育社团制定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实施体育指导,同时也要为课外体育组织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生体育指导员。最后,在时间上,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行为,学校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相应的进行教学调整,保证每天锻炼的权益。

3.5加强体育健身意义的宣传

学校应加强体育健身价值、体育保健价值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克服惰性,树立正确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使体育运动切实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教育。

4 结论

(1)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学分制,可以激励学生在体育课后继续锻炼,产生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联动运动效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可以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培养学生勤劳积极进取的品质。

(2)课外体育活动学分制,可进一步分配学校现有体育资源,提高使用价值。同时,利用校外体育资源的引入,可促进师生对社会体育资源或其它高校的先进体育文化进行学习、交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新华网,2015,11

[2]郑旗,程风美.中国与欧洲课外体育活动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16,23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修正)[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50e944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8.html.

[4]褚昕宇,葛耀君,谢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模式构建.教育教学论坛[J],2015.12

[5]毛振明.体育教堂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郁庆定,谢庆芝.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实施效应.体育学刊[J],2006.5

[7]翁慧根.学分制的沿革及对我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状况分析.浙江体育学报[J],2001.12

[8]Brad Millington,Brian Wilson.Chapter 6 Media Analysis in Physical Cultural Studies:From Production to Reception[M].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2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hjy18-23)

作者简介:马宝国,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部,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学分体育教学
学分美食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