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2019-03-15 06:33王庭舒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继父奶奶母亲

2015年,我的太奶奶去世。那年怹老人家86岁,奶奶66岁,爸爸41岁,我13岁,太奶奶的缺席使得原本红红火火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冷清了不少。料理好后事,奶奶郑重其事地翻开了太奶奶的回忆录,给我们讲起了过去的故事,也是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往事。

奶奶深陷在回忆里,讲得慢悠悠的,浑然像放映一部老电影。我记录下奶奶说的话,编纂成文,以奶奶的口吻记述了这段历史。

一、婉约淑女初长成

1929年,我的母亲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小相村的一家书香门第里。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汾阳是著名的酒都,是闻名遐迩的汾酒和竹叶青的产地,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阳。姥爷是清末的举人,一家人吃穿无忧,生活水平称得上富足。家里有三个女儿,母亲是长女,生来就长了一副乖巧伶俐的模样,讨人喜欢。可是农村有个传统说法,漂亮的女孩子命不好,长相上散了福气,只有起个丑名才能扶正压邪。姥爷再三斟酌,给她取名叫岳菖生,这个名字虽不丑,不过不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听起来很有阳刚之气。如此看来,母亲一生命运多舛也是小时候被说中了的。

那时的中国,大城市中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里,尤其是小地方,除了政治环境的混乱和接连不断的内战给老百姓所带来的苦难之外,生活似乎依然照旧。确切的说,1911 年的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亘古以来就已经在中国存在的许多旧习,汾阳城里仍有大量留辫子的男人和裹小脚的女人。但姥爷是个开明乡绅,家里的女儿们不许裹小脚,不能做目不识丁的睁眼瞎,要读书认字。在重学的家风熏陶下,母亲五岁就进入私塾学习,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背起了《三字经》。母亲接受的这个经典的启蒙教育,对她后来教育子女的影响很大,她要求家里所有的孩子从小必须背诵《三字经》,她认准了《三字经》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幼学教材,能教人正派做人、公道行事。

时年,在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基础较好,是民国仅有的两个模范省之一。但他一直在率兵打仗,和地方军阀打、和日本鬼子打,没有一天消停。即便打仗,阎锡山仍在山西重视发展教育,在教育上舍得投入,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普及了四年义务教育的省份,这对于许多求知若渴的国人来说已经难能可贵。母亲成长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小时候不仅学习女红、家务、礼仪,还学过琴棋书画。母亲常说,短暂的童年是她一生中最欢愉的时光。

二、乱世境遇陡沧桑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狂妄地声称要“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为了摧毁中国军民的战斗意志和抗日信心,日军在山西疯狂残暴地大肆屠杀百姓。母亲生活的汾阳城也未能逃脱噩运,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骑的践踏。豆蔻年华的母亲亲眼目睹了日军屠城,看到了活埋守军和百姓的万人坑,日军的滔天罪行在母亲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几十年以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但母亲对日本的民族仇恨却终生难忘。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十几岁时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姑娘,又是当家大小姐,美麗聪慧,上门提亲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姥爷均以想把闺女多留在身边几年为由推脱了。直到1945年底,抗战胜利的特大喜讯传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姥爷为了喜上加喜给芳华之年的母亲定了亲事,对方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定亲时,母亲正在省立一中读初中,双方约定两年之后操办婚事。(太奶奶17岁照片见附图1)。

母亲的婆家是晋商,自1937年日本侵占山西之后,战争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打击,山西本地的买卖生意都关门停业了,店铺迁到了北平城,父亲就任北平票号的掌柜,因此母亲与父亲婚后就生活在北平。1947年,整个中国的局势都是紧张而微妙的,解放战争正处于热火朝天的阶段,共产党由之前的战略防御全面转向战略反攻,国民党节节败退。虽然国共两党内战正酣,但是一段时期之内,北平的商业活动仍保持着平稳有序的状态。票号开在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前门大街上,父亲日常打理外边的生意,母亲操持家事,不必为生计奔波,两人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无忧无虑地过了一年有余,生活简单而幸福。

好景不长,1948年秋,父母的安定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厄运是从国民党的撤退计划开始的,当局很多官员变卖家产、清理存款,做最后的溃逃准备。仅仅一年时间,通货膨胀加剧,北平的物价上涨120多万倍。父亲票号里的存款已经所剩无几,彻底难以为继,处于崩溃的边缘。恰逢此时,母亲已经有孕在身,于是他们决定返回老家,遣散了伙计,铺子作价出售。

就在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外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天、两天、三天,母亲一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等着父亲回来。父亲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二十多天后有人带话“拿钱换人”,母亲搜刮了所有家当,凑了一大笔赎金,全部交出去了。未曾想,歹徒并没有如约放人。母亲绝望了,身上仅剩的财物微不足道,在兵荒马乱的世道里一个弱小女子怎能安身立命!但是想到腹中的孩子,母亲无论如何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生产前夕,她孤身一人回到了娘家。母亲后来常常回忆这一段回乡之路,她说,离开北平时只剩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布包袱皮儿,为了保证安全,穿了极其肥大的男人装遮掩孕相,脸上抹了锅底灰,根本看不出本来面貌。从北平到汾阳的600余公里的路程经过10多天的长途跋涉,坐火车、搭驴车、走山路,一路下来,踉跄着栽倒在家门口,以至于她的亲妈都没有认出是自家闺女,乍一看还以为是逃难要饭的呢。

父亲失踪了,母亲孤苦无依地离开北平这个伤心地,我的父母就此离别。(太奶奶21岁照片见附图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我是出生在新中国的第一批新生儿,母亲给我取名“小平”,就是为了纪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北平生活。短短两年时间里,母亲就从新婚的幸福甜蜜,转瞬跌入痛失爱人的凄苦深渊,还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20岁的年轻女人带着一个襁褓女婴在娘家度日何其艰难,生活的窘境可想而知。

三、锦瑟年华谁与度

时间就这样过了两年,1951年,我两岁,母亲改嫁了,继父是一位银行职员,这个忠厚的男人接纳了母亲和我,对我们呵护有加。母亲有了新的家庭,又凭借她的学业基础在省会城市太原谋了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终于有了新的起色。

忽一天,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来人虽然背对着母亲,但是,那身形、那声音、那风度翩翩的仪态,她一看便知,是我的父亲。这一见不啻于晴天霹雳,母亲懵了,原来父亲还活着,好端端的回来了。她后来告诉我,人在获得意外惊喜的时候感官是会封闭的,嘴不能说、耳不能听、心不能想、腿不能移,整个人呆若木鸡,就像灵魂出窍般木讷。恍惚中回过神来,听父亲述说了实情,凌乱的思想又被拉回到了那难以忘却的动荡环境中。当年父亲被人掳走时原以为是敲诈勒索,天真的想只要家里出了钱就会得释,没成想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一路随国军溃逃至广东当苦力,生命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本没办法逃回来。我的父亲就这么被迫流离失所,而且是漫长的三年,归来后已物是人非,有妻儿却不能团圆,多么可悲的戏剧化情景啊!

毕竟生活的脚步已经马不停蹄的奔向前方,况且,我们这个家里已经有了我的大弟,母亲觉得不能再让新的家庭破碎。万般无奈下,父亲留下了他所有的积蓄,独自离去。母亲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落幕了,生于乱世,无法预料,无力改变。我和父亲再见面是二十年以后,我已经参加工作了。时过境迁,但父母回忆起过往种种仍旧不能释怀。

1966年,我17岁,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开始了。一时间,学校停课,大字报在街上随处可见,父母也不再按时上下班。我总觉得家里莫名笼罩着阴郁的气氛,继父再不复往日开朗健谈的模样,母亲也不再勤快的忙里忙外,两人总是默默地坐着长吁短叹。弟弟还小,依然淘气,父母的脾气变得分外暴躁,弟弟挨了更多打。我不知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一面压抑自己的彷徨失措,一面暗自揣度可能是因为我这个多余的继女的存在。

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是文化大革命的戾气传到了我的家里。由于继父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还留过洋,这些都成了罪状,单位停了他的职务,起初只是挨批斗、写认罪书,渐渐地就被武力侵犯。继父是何等高傲之人,难以想象他日复一日在拳脚之中苦苦煎熬有多屈辱,度日如年不过如此。

难捱的日子没过多久,1968年,继父被送往五七干校,就是民间别称的“牛棚”,美其名曰磨难教育,其实是进行劳动改造,去掉所谓的资产阶级怕苦怕累的思想,改造期间不许回家,不许家人探视。母亲也是因为从小读过私塾的原因被冠以“封建势力参与”的罪名,平日爱整洁干净的母亲,那段时间全然变了形象,头发总被剪得长短不齐,衣服上也常有血渍。

父母境遇的变化,使我感到生活如坠无底深渊,情绪非常悲观,对未来很迷茫。身为教师的母亲看出了我的脆弱,无论回家后多么疲惫不堪,她都会表现的平静如常,煮饭炒菜、打扫卫生、清洗被褥,家里依旧秩序井然,一尘不染。在最艰难的时候她沉稳笃定地告诉我“相信我们一家人承受苦难的能力。”承受苦难也算一种能力?我费解。后来,直到我在煤矿工作的时候,我才懂得这种能力何等重要。同年,我下乡插队,家里只剩母亲和15岁的弟弟。

屋落偏逢连阴雨,少不更事的弟弟成了压弯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弟弟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入伍,他崇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内心充满了浪漫英雄主义精神,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15岁的他积极应征入伍,没成想,继父的出身成了他的终结点,连学校的初审门槛都未通过,这个始料未及的结果刺痛了弟弟的心。15岁的孩子半大不小,把满腔的怨恨集中到继父身上,与继父的隔阂日深,继父在来往的信件上逐渐感受到儿子的疏远。弟弟的这一表现可谓雪上加霜,给继父孤寂凄冷的心重重一击。母亲开解继父,劝导弟弟,却始终不见关系好转。

两年之后,继父考虑到结束牛棚生涯无望,对子女的影响越发明显等原因,毅然决然提出了离婚,决定与妻儿划清界限,避免无辜的拖累。母亲面对远在大山深处的我和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的弟弟,与继父很理智地达成了共识,痛下狠心办理了离婚手续。

如果说母亲第一段婚姻的不幸是阴差阳错、身不由己的话,那么,她这一次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二段婚姻的结束仍无关乎感情,仅仅是为了保全孩子们的前途命运,这种做法很符合那个时代的逻辑。不可否认,在荒谬的特定历史时期里,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是那么现实主义,那么实用主义,近乎残酷。

四、芳草斜阳再携手

两年后,1971年,母亲与一位铜厂的工人师傅再婚,我和弟弟的家庭出身一跃变为“工人家庭”。弟弟如愿参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我也终于逃离了暗黑的煤矿工作。我们俩自豪、骄傲,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根本顾及不到母亲和继父为我们牺牲的是人生幸福。(太奶奶42岁照片见附图3)

不过,所幸的是工人师傅性格耿直,心地善良,对母亲关心体贴,对我和弟弟毫无保留、视同己出。那时候,我已经22岁了,弟弟19岁,我和弟弟都很难改口叫他爸爸,我俩商量,他姓贾,我们就称呼他“贾爸”,开始时没觉得怪异,可是后来琢磨着“贾爸”音同“假爸”,他听起来应该很刺耳的吧,可是他总是乐呵呵的高声应着。我俩在家的时间很少,母亲比贾爸大五岁,贾爸一直遗憾自己没有孩子,母亲估摸出贾爸的心思,1972年,母亲冒着高龄生产的危险為贾爸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的小弟,只比我的儿子大两岁。舅甥俩从小便是很好的玩伴儿。

1973年,我在工作的山西石圪节煤矿结婚了,我的父亲、继父和贾爸都赶来了,四位老人齐坐在家长席里见证我人生的重要时刻。那天我泪涟涟抽嗒嗒地说不出只言片语,母亲代表我的家长讲话,她依旧优雅端庄,声音婉转悠扬,面带微笑,讲话得体,她说“今天,我把自己的战友嫁出去了。这个丫头陪我走过了二十四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经历过生活里所有的喜怒哀乐,她是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当初若没有她,或许就没有现在的我了。”那一刻,我懂了,我也是母亲的支柱,我们俩之间不是普通的母女情,还有患难之中的战友情。母亲的这番话,写在了她的回忆录里,牢牢地扎根在我心中。她是最坚强的母亲,也是最柔情的妈妈。

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我的丈夫在井下工作时遭遇煤矿塌方,无情的灾祸夺走了一个25岁的鲜活生命。抱着怀里刚满周岁咿呀学语的儿子,我的世界轰然倒塌,年幼失父,青年丧夫,人生的悲苦总是绕着我转,我悲恸,我怨恨,几近疯狂。母亲来了,她出乎意料地不再冷静,抱着同病相怜的我一起嚎啕大哭,哭得悲天跄地。孤儿寡母的历史重演了,母亲遭受的打击是双重的,她心里不仅涌起失去丈夫的苦涩回忆,而且对女儿的悲惨遭遇感到无比痛心,那一刻,母亲心如刀割。

痛苦归痛苦,生活还得继续,几天之后,母亲收起了悲容,并马不停蹄地开始办理我的调动、转档等繁琐的手续。“跟妈回家”,母亲说的斩钉截铁,一点也不含糊,这四个字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慰藉。

一个月以后,我终于抱着儿子跟母亲回家了,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之后,我和儿子与老两口共同生活了五年。五年里,我继续深造、加班工作、职务晋升,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是母亲和贾爸承担,这五年的工作和学习基础对我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我在经营管理,尤其是市场营销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风雨飘零时,母亲给我遮风挡雨,让我远离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我坚信:有妈,就有家。

1980年,我再婚了,开始了新的生活。此后几年,母亲和贾爸相继退休,孙子和外甥都由他们一手带大,日子过得充实忙碌而且丰富多彩。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其后30年间,党和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性地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面貌。两个弟弟先后下海经商,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和贾爸生活得安心惬意。母亲退休前任小学特级语文教师,收获奖项无数,她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地,这是她引以为荣的“功勋”。(太奶奶的工作证见附图4、5)

五、银发暮年享盛世

2007年,贾爸病逝,我和小弟接母亲来京一起生活。我们陪同母亲搭乘动车,平均时速250公里,全程 4个半小时。一路上,母亲不住感叹现代科技发展迅猛,同样一段路程,她亲身经历了由舟车劳顿10多天缩短至安全舒适的4个半小时,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母亲说自己有福气,赶上好时代了,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速度”。

母亲18岁时身为新妇进京又凄惨离去,时隔60年,一个甲子,再度踏上北京这片土地时,触景伤情,记忆的潮水奔涌而出,78岁的耄耋老人百感交集、老泪纵横。

渐渐地,母亲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趁母亲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小弟带母亲转遍了北京。母亲故地重游,哪儿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在哪儿看戏,在哪儿逛庙会,慢慢都在眼前浮现出来。母亲曾经居住过的前门大街,是她去过无数次的地方,但是每次身临其境都会喃喃自语道:“认不出喽,大变样喽,漂亮哦”。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京城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新鲜有趣的事儿多了起来。奥运会来临之前,国家对前门大街进行修缮,几乎所有的老字号重新布置,听闻这个消息,母亲连连夸赞政府谋实事、办好事,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意义非凡。母亲还特别关注各类赛事的时间、地点和比赛结果,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北京有大热闹了!要看啊,要好好看啊。”母亲仿佛回到了天真的孩童时代,她拥有的是真正的快乐。(太奶奶79岁照片见附图6)

母亲79岁时,有感于自己年迈体衰,发愿要在有生之年写出回忆录。由于年纪大了,加上时间久远,刚下笔时略有艰涩,常常因情绪低落而搁笔,后来逐渐趋于顺畅。母亲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日日笔耕不辍,前后历时两年,完成了五万字的手稿,母亲笑称其为“我的壮举”。

之后的几年,我发现年事已高的母亲开始日渐憔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使得她的活动量减少,对新鲜事的好奇度也不如以往强烈,时时被病痛袭扰(太奶奶85岁照片见附图7)。后面的日子里,我发现母亲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我们意识到母亲的生命开始倒计时了。86岁伊始,因心脏衰竭,母亲溘然长辞,临走前平静无虞,面带微笑。母亲走得安详,好似忘却了一生的悲欢离合,沉沉睡去。

六、心有猛虎嗅蔷薇

母亲的前两段婚姻志向之高洁、生活之谐美,几无伦比。那么,是什么恶魔,几乎在一夜之间,把一段段美满的姻缘抛进了痛苦的深渊?是因为丈夫"遭人绑架",还是因其“地主出身、留洋海外”?绝对不是!究其根本,是因为政局动荡,导致社会秩序大乱,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被拆散,母亲的命运遂堕入了身不由己的改变中。在这种情况下爱情悲剧的形成往往与社会发展状态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母亲的一生苦难与幸福并存,前半生充满艰辛与困苦,磨难重重,后半生得到丈夫和孩子们的照顾与关爱,安逸稳定,渐入佳境。母亲培养了三个孩子,尽管分属不同的父亲,但是品行修养却很相近,无论对事业还是家庭,都很有责任心,对母亲都很尊重孝顺。我的父亲、继父和贾爸都是正直正派的男人,母亲在感情上没有受到过伤害,她的人生诸多变故都是外因使然,世事弄人大致就是如此吧。

母亲心中有猛虎,坚强勇敢。人生的坎坷、岁月的磨砺给了身形纤细柔弱的母亲一颗强大的心,风雨飘摇,她心中的虎穴支撑她不能孱弱,不能失去气魄。

母亲心中有蔷薇,芬芳四溢。她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盛开蔷薇,她小心翼翼的呵护花蕊,体会生活的美好。母亲一步一步把本是苦难的人生踩出一路花来。

人性是有两面的,刚柔相济、阴阳相对才能调和人性本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母亲阳刚与阴柔并存,给我们的心间留下的爱意浓浓。她教会我们对待生活要有一种信念,一份坚持和对美好生活的一份向往。

故事讲完了,不知不觉间奶奶黯然落泪。而我也沉浸于太奶奶八十多年的沧桑经历中难以自拔,跟随奶奶的讲述,我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一帧帧中国历史变迁的画面,而太奶奶也在其中若隐若现。

太奶奶的生平很普通,沒有宏图伟业也没有血雨腥风,只有无数细节积淀而成的平淡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三年来我总想从某个角度记述太奶奶的一生,但始终感觉无从下笔,内心总是感叹好人多磨难。太奶奶一生波折,她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战乱、抗战时期的硝烟、内战时期的颠沛,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深受文革时期的磨难,随着国家的繁荣强大,安享人生最后的太平盛世。一路走来,遇见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无论什么境遇,终凭其坚韧、勇敢和不屈的性格,坦然面对,安然度过。

在我的记忆里太奶奶一直都是温和、善良、谦逊、勤俭持家、可亲可爱的老人。怹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谨以此文告慰天堂的太奶奶,四世同堂的曾孙女敬上。

作者简介:王庭舒(2002.01—)女,民族:汉族,籍贯:北京市,北京市十一学校。

猜你喜欢
继父奶奶母亲
奶奶喊你吃饭啦
一头卖不掉的牛
奶奶驾到
我家也有奶奶等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和继父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