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1)
苗族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史书记载远古时候苗族祖先蚩尤部落最早占领中国中部黄河流域一带。[1]苗族历史文化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宝藏,民间故事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故事的研究近年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苗族民间故事的成果相对较少,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如,张萍从民间故事探析苗族的伦理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2]肖远平、奉振探讨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3]何茂莉、赵欢探究贵州民间故事,对其进行梳理。[4]张利芳探讨湘西民间故事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融合应用。[5]此外,从地域性角度对苗族民间故事进行深入分析的相关研究的更为稀有。如,杨冯磬探讨苗族民间故事地域性的“天鹅处女”型,认为其反映苗族人民的多层面生活,折射浓郁的地域特征。[6]杨冯磬《苗族民间故事的地域性研究》一文探析苗族民间故事的地域性研究背景与意义。[7]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清水江流域苗族故事的地域性探析的研究,论文以清水江流域的“施秉—台江”①地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拟就这个问题作探讨分析。
清水江地区有许多关于当地的故事传说,我们选几个有特色的故事进行探析,这些故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在《中文大辞典》把“地域性”解释为:土地之界域,是不同地理区域内所包含的气候、历史、文学、社会、人文等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形式。关于民间故事和传说常常容易混为一谈,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它们的定义与区别。民间故事指的是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8]民间传说指的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8]显然故事是包括传说的,因此,文中所说的“传说”是属于故事范围的。故本文采用“故事”这一定义更为准确。
1.“蝴蝶妈妈”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宗、展示与括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9]
凉伞村是双井镇的一个行政村。村里有两口井,当地称其为“蝴蝶井”(志书载“白沙井”和“黑沙井”,当地苗族人统称为“公母蝴蝶井”)遗迹。每年农历七月中下旬,凉伞村迎来一年一度的“吃辛节”。在过节期间,先请鬼师携八岁以下的六男童、六女童前来祭拜“蝴蝶井”,请“蝴蝶妈妈”方才开始过节。“蝴蝶井”的祭拜仪式成了当地一个浓重的风俗。“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是苗族先民对人类和万物起源现象的一种解释,如,苗族的《枫木歌》《开亲歌》《十二路大歌》等古歌都有关于蝴蝶妈妈神话的唱述。大意是:“远古时代,万物尚未生长,一位神仙栽了一棵枫树,啄木鸟在枫树上啄洞,洞内诞生了一只美丽的大蝴蝶”[10]。这只蝴蝶与溪水游方恋爱,生下 12 个蛋,由一只名叫姬娓鸟的巨鸟来孵抱,孵出了神、雷、龙、牛、姜央(人类最早的男人)、妮央(人类最早的女人)等12个生灵。[11]这只大蝴蝶成为苗族传说中人类起源和万物的始祖,苗族人尊称这只大蝴蝶为“蝴蝶妈妈”。石德富对“妹榜妹留”作新解,认为“蝴蝶妈妈”的真实含义是“花母蝶母”,它是流行于苗语黔东方言大部分地区的神话人物,她是创世神话中人、神 、兽的女性始祖 。[12]综上所述,显然“蝴蝶妈妈”是许多苗族支系流行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清水江地区凉伞村一带把当地的井称为“蝴蝶井”,把故事移植到当地,显然赋予了它的地域性。
2.独木龙舟的来源
相传,独木龙舟的发源地是清水江畔的平寨村。平寨村是双井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双井镇西南方向,清水江上游河岸。相传很久以前,平寨村有个叫“保公”的苗族男子,结婚多年未见子嗣,夫妻俩千辛万苦,祭拜石头、大山、大树、木桥、石桥等神灵。五十多岁终于求得一子,取名“九保”。夫妻俩对独苗宠爱有加,对九保寸步不离。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去江上打鱼,江上掀起大浪,一条巨龙跃出水面,把九保叼走。第二天,保公给儿子报仇,潜入龙宫,恶龙正睡大觉。保公把恶龙砍成三节。被砍断的龙尸浮出江面,头尸、腰尸、尾尸分别停靠在双井的平寨村、施洞的唐龙村、双井的铜鼓村。恶龙被砍死后,这一带地区连续九天九夜天地昏暗,不见白昼。一天平寨村的一位妇女携带六七岁的儿子摸黑到江边洗衣服,儿子拿着一根独木在江上划来划去,嘴里边念着:咚咚嚒!咚咚嚒!天色渐渐变亮起来。村民们都赶来河边,江面上空忽然出现巨龙的影子,对乡亲们说:我乃善类,不是恶龙,是保护你们安居乐业、五谷丰收、风调雨顺的一方龙王神主。如今我做错事,你们把我杀了,我就不能呼风唤雨,你们就不能五谷丰收。你们砍下杉木装扮成我的样子,每年这个时候按照我的尸体停靠在各村寨的先后顺序去江上呼唤我,在江上划上几天,我就能重回龙宫,保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丁兴旺。
时值农历五月二十四,苗民们得知龙王请求,当天各村寨大摆宴席庆祝龙王归来。苗民们请鬼师,做祭拜仪式,请龙、迎龙、呼龙、送龙等等。祭祀完毕,苗民规定,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清水江地区的龙舟齐聚平寨村起龙、竞渡,二十五在唐龙村竞渡,二十六在铜鼓村竞渡。世代相传,如今,独木龙舟的竞渡习俗就这样在清水江上沿袭下来。
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起源是否真的源于这个传说呢?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这个观点已经没有了历史考证。根据相关记载,我们认为清水江上独木龙舟的传说应该是地域性的结果。据史料载,隋唐时期,“武陵蛮”分化,一部分继续进入到今天的中国的西南地区。《蛮书》卷十载“黔、巴、泾、夏邑苗众……”[13]可见西南地区的这部分苗族是“盘瓠蛮”的一支后裔,他们沿都柳江而上,进入清水江流域。我们可把苗族的独木龙舟追溯到楚人的龙舟文化,楚人的龙舟造型诡异。史料载:楚人是“苗民”中的先进部分,后世苗族则是“苗民”以盘瓠为图腾的后进部分,楚人后来融入汉族。[14]可见楚人与苗人皆为苗类。唐代诗人元稹描述楚人的龙舟竞渡:“楚俗不爱力,爱力为竞渡,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仇。”[15]可见,楚人最初进行龙舟竞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祭祀水神和求雨。如今,居住在清水江一带的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功能也是祭祀水神和求雨,仍然保留楚人龙舟文化的原始形态。此外,造型上也有原始的影子,由独木改造而成,极为诡异。如,《镇远府志》记载:“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合并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16]《苗疆闻见录稿》曰:“其舟以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17]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清水江的独木龙舟是地域性的结果,苗民把它赋予了当地鬼神观念的神秘。
4.龙灯的起源与女人的歧视
传说很久前,清水江地区来了一条恶龙,晚上进寨里吃人,许多村寨都深受其害,人们没有办法打败恶龙。一天,土地神和恶龙聊天。得知怀孕的女人或是坐月子的女人能战胜恶龙。正月期间,夜幕降临之际,恶龙又进村寨来残害村民。鬼师把村里怀孕的女人和几个刚生过孩子的女人召集在寨头,恶龙来到寨头,鬼师就念咒仪式,恶龙当场死亡。恶龙的灵魂告诉土地神,说以后愿意和人类和谐相处,保护人类安居乐业,消灾除魔,希望人类能恢复它的样子。所以后来每年正月期间,到晚上的时候,村里的男子扛着编成的龙到各村寨“舞龙”,去到哪家,哪家就在龙身上放鞭炮。这个习俗在清水江地区流传下来。在舞龙的时候人们喜欢唱一首苗歌:
龙 灯 要 炮 纸
汉译:龙灯要炮火,
龙 水 要 鼓 响
汉译:龙舟要锣响。
这两句短短的“舞龙歌”,寓意深长,放的炮仗越多就吉祥如意,万事大吉大利。在舞龙结束期间,各村寨把龙灯抬到河边进行焚烧,把烧灰撒向江中。
清水江地区的龙灯由竹子编制而成,极为美观,栩栩如生。在编制龙灯的过程中禁止女人触摸,尤其是怀孕的或正在坐月子的女人。我们认为这种观念与血的禁忌有关。关于血的禁忌,《金枝》中有过详细描述,认为鬼魂或精灵存在于血肉之中,血洒过的土地会受到诅咒,将永远成为贫瘠的不毛之地,许多部落对血都有高度的禁忌。[21]同样,苗族地区也对血存在很大的禁忌,他们认为流血象征着死亡,对它充满恐惧,流血就意味受到了伤害,引申为不吉利。
上文我们已经介绍了清水江流域的故事类型,这些故事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地化。本地化最大的特点是把故事移植到当地。“蝴蝶妈妈”本是许多苗族支系流行的神话传说故事,是流传在不同地区的共有故事,没有具体的发生地点,而清水江地区的凉伞村把这个故事移植到本地,把当地的井称为“蝴蝶井”。龙舟这一端午习俗普遍在我国各地流行,而清水江地区的龙舟,其造型上与众不同,变成了独木龙舟,且还是个神话故事,有故事发生的地点。浮出棺材(qa[53]hε[33])的神奇故事在当地也有故事发生的地点。龙灯的起源与女人歧视的故事广泛在清水江地区流传,这地区也是黔东苗族支系聚居的苗疆腹地。他们在举办各种节日期间,同样对女人存在很大的禁忌。
2.神灵化。“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介绍了人是由神创造出来,姜央是人类始祖,是神的化身。“蝴蝶井”只是一个自然存在的物体,平时可以自由取水,没有任何禁忌,而在给它烧香祭拜期间是禁止取水的,因为人们认为烧香祭拜之后它就是神,神灵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独木龙舟是一个木制的物体,存放在寨子旁边,是一只普通的船,任何人都可以踩踏、坐踏等供人们休息使用,而到过节时,安装上龙头,烧香祭拜之后女人和任何不吉祥的人或物是被禁止靠近的。因为人们认为经过烧香祭拜的独木龙舟是神,而不是普通的船,人们对神持有敬畏之心,神灵不可亵渎。浮出棺材的传说是神灵化的结果,因为公清里家把神派来的两个孩子打死,亵渎了神灵,所以棺材才浮出水面。而在龙灯的起源与女人的民间故事中,由于土地神的告知,人们才战胜了恶龙。综上所述,这些民间故事都与神灵有关,由于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万物皆神,所以他们的许多民间故事都具有神的影子,这是神灵化的体现。
3.仪式化。在过“吃辛节”的时候, 村寨的祭师、鬼师、村民一起在井边举行祭拜“蝴蝶妈妈”的仪式。祭祀品有一只鸡、一只鸭,十二杯酒,十二块肉等祭品。由祭师、鬼师先后念祭拜词,在场的村民随声应和。仪式举行完毕村里才能进行下一步。在举行独木龙舟节日期间,清水江沿岸的村寨都充满了仪式性。祭祀的仪式:每个村寨的龙舟出发去参加竞渡赛前,首先由祭师打着黑伞在江边上摆放一张桌子,桌子上的祭祀品有一升米,三柱香插在米上,一只鸡,三杯酒,一兜长茅草。祭师面对龙头念祭祀词,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比赛,平安回归。祭祀词念完,祭师把长茅草插在龙舟的尾巴上,龙舟上的男子们统一抬起划桨,敲击龙舟三下。第一个鼓头说几句吉祥的话,随后第二个鼓头鸣放铳炮,第三个鼓主打鼓,第四个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十多岁的小孩敲锣。祭祀仪式完毕,龙舟驶向江中。着装仪式:龙舟上的男子们穿着清一色的家织深紫色的亮布衣和蓝色布裤,腰扎一条织镶着银泡的腰带,头戴黄色的插着三根银片的马尾斗笠,每人手拿一米五的木桨,齐刷刷地在江上竞渡。送礼仪式:龙舟沿江而行期间,每到一个村寨,都有亲友们纷纷放鞭炮,为龙舟送礼。一般亲友送的礼以鸭、鹅为主,把鸭、鹅挂在龙颈上,倒两杯酒在龙嘴上,随后登上龙舟,给龙舟上的男子们倒酒。姑妈们除了送鸭、鹅外,还送牛、羊、猪等大礼。姑妈们身着盛装,来到竞渡场地,等龙舟靠岸,姑爷们开始放鞭炮,把姑妈们带来的大礼交到舅舅们的手中。
清水江地区的苗族,有着独特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通过对清水江地区流传的“蝴蝶妈妈的起源”“独木龙舟的来源”“浮出棺材的来源”“龙灯的起源与女人的歧视”这四个民间故事的探析,发掘其地域性特征,认为其地域性主要体现为本土化、神灵化、仪式化。认为它们是某个故事的原型,在清水江地区具有了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附上了当地浓郁的地域风情,这是地域性的结果。地域性与他们的文化信仰、思维方式有关,苗族是一个图腾崇拜的民族,他们信仰万物有灵,万物皆神。清水江地区苗族村寨的这些神秘的民间故事,为地域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传奇、神秘的地域故事正体现苗族村寨的神秘,也体现苗族人民的智慧。地域性故事的本土化、神灵化、仪式化体现了清水江地区浓郁的风情美、乡土美、民俗美。
注 释:
①指清水下游的一部分地区,起于施秉县双井镇的平寨,止于施秉县马号镇的六合,是清水江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文中所涉及到的村寨都是这一区域沿岸的村寨。
②拼音文字为苗语的国际音标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