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安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理论宣讲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随着新时代高校理论宣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师生对理论宣讲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期待,宣讲的方法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成效更加显著。但是,在看到高校理论宣讲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理论宣讲工作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求相比,与广大师生对理论宣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高校二级管理部门对理论宣讲的重要性认识参差不齐,大部分院系部门高度重视,参加活动不仅精心组织,而且领导老师全部参与聆听讲座。但也有个别院系部门领导认为理论宣讲是个软指标,不像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那么重要,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虽然他们平时也把理论宣讲同其他工作一道列入学期工作计划,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以活动多等理由使理论宣讲不能按时安排,有应付了事的心理和态度。
从宣讲方式看,形式单一,“我讲你听”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说教式、教条式倾向化明显,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互动通道不畅,收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存在宣讲渠道狭窄,不能适应网络传播方式的新常态。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和网络理论宣传制高点,成为高校理论宣讲的迫切现实课题。
部分理论宣讲成员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师生理论需求了解不深,调研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深度阐释理论内涵欠缺。不能很好地挖掘专题讲座的鲜活案例、动人故事和运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更新宣讲理念、运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宣讲内容方面,以及宣讲技巧、调研能力等还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高校针对理论宣讲工作虽然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但侧重宣讲成员的职责任务权重多,考核激励措施少,在切实调动宣讲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高校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切实解决课酬低、培训提升机会少等现实问题,从而把宣讲成效作为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也应当把宣讲组织与成效转化纳入校属单位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而提高对理论宣讲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热情。
1.健全宣讲目标责任机制
把理论宣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高校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计划。明确宣传部门、主讲人员和参与单位的职责任务,落实宣传部牵头揽总、协调各方的责任;明确主讲人员学年授课任务、纪律要求及相应的义务权利;明确参与院系部门人员组织、沟通联系、信息报送等工作要求,健全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单位联动、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
2.完善宣讲主题调研机制
根据上级要求和高校党委工作部署,党委宣传部每学期要统一安排宣讲内容、宣讲时间和宣讲调研要求。宣讲成员在宣讲之前,要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和师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讲稿。并结合个人研究特长和宣讲主题,立足高校实际撰写调研报告,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理论依据。
3.构建宣讲跟踪管理机制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促进补体激活,受炎症因子调控,也是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标志物[6]。糖尿病患者肾脏高血糖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但严格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和血压只能延缓部分患者的病情进展,不能阻止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RP可以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炎症程度,在肾衰竭持续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测肾衰竭患者的预后。
加强对宣讲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服务。活动前,理论宣讲应提前协调好讲座时间和活动场地,落实好多媒体等设备,及时发送活动信息和温馨提示;活动中,要求主讲人员要严守宣讲纪律,把准政治导向,提高宣讲质量,传播正向能量,随机发放宣讲反馈表,通过现场师生全面了解宣讲成效;活动后,要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师生理论诉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提高宣讲的实效性和渗透力。
4.建立宣讲激励考核机制
制定出台高校宣讲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学校每学年依据主讲人员的授课态度、课时数量、任务完成、师生评价等情况,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每位宣讲成员进行考核认定,考核结果公示后上报高校党委。对考核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此调动主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委宣传部要加强对参与单位的年度考核,依据重视程度、参与人数、讲堂纪律、学习成效等制定量化考评细则,对学年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各单位参与理论宣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突出价值引领导向,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一是明确“坚定‘四个自信’同心共筑中国梦”宣讲主题,聚焦师生思想“总开关”。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局面错综复杂,理论宣讲应着眼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讲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在学思感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效发挥理论宣讲导航定位功能。
二是着力解决师生个人发展与成长中的现实问题。高校宣讲内容要突出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必须紧贴学生思想实际,着力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2]。广泛聚焦心理健康、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等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通过集中讲解、个性化疏导等途径,传授给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突出方式创新导向,提升理论宣讲的说服力和辐射力
一是强化“三个带进”。 理论宣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师生回应师生的现实关切和精神需求,以满足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需求来定讲。所以,理论宣讲主讲教师应带着师生关注的问题、立德树人的使命去宣讲,通过设定一个主题,引入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用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感染人、鼓舞人,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
二是做好“四个创新”。首先是宣讲主体的创新,要主动面向高校师生征集宣讲主题,尝试进行菜单式宣讲,突出宣讲内容的分层分类,满足受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其次是宣讲方式的创新,在宣讲过程中,突出师生互动环节,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第三是宣讲语言的创新,注重新时代高校理论宣讲的话语转换,用党言党语讲理论,民言民语讲精神,学言学语讲思想,切实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最后是宣讲方式的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让宣讲效果好起来。针对线上反映的师生关注的兴趣点,要定期举办专题辅导报告,邀请校内外专家面对面释疑解惑,形成互动融合的育人合力。
高校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领和引导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理论宣讲应聚焦信心激励,让宣讲接地气、出实效。
1.成就激励增进政治认同
通过回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程中取得的历史功绩,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
2.朋辈激励增进情感认同
通过宣讲践行学风榜样、弘扬校风楷模等先进典型,用“看得见的身影”和“听得见的声音”,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前途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责任担当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志和行动,凝聚青春与奋斗的“正能量”。
3.实践激励增进理论认同
紧扣“信心、信念、信仰”主题,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师生宣讲基层巡演”、“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师生在深入社会中了解社情民意,在实践体验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生动实践,引导高校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个人思想和民族命运、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