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睿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林州红旗渠是一条英雄渠,也是一条青年渠。在30万修渠大军中,青年建设者发挥了关键作用。红旗渠建设总设计师杨贵到林县(今河南林州)任县委第一书记时仅26岁,红旗渠开工时也才32岁;技术员吴祖太牺牲时仅27岁;张买江接替牺牲的父亲上渠时才13岁;参加最难啃的那段隧道凿洞工程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因而将那条长616 m、高5 m、宽6.2 m的隧道命名为“青年洞”。青年建设者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奉献了青春,锤炼了意志,升华了人生——将他们称之为红旗渠青年是恰如其分的。红旗渠青年的成长历程,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1]《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殷切希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了厚望。
第一,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心系祖国前途命运。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各个历史时期都曾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这些英雄中不乏铮铮铁骨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奔走呼号,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红旗渠献身的81名干部群众中,年龄最小的才17岁。在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的旗帜是我国各族人民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时代树立的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将伴随人的一生。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第二,满足人民需要,何畏艰难困苦。世上从来没有坦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同样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不畏惧任何困难。红旗渠修建时不仅要面对物资严重匮乏、技术极其落后的严峻挑战,而且还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干扰。所有这些,都没能阻挡林州人民修渠的坚定步伐。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修建这条渠既是从根本上解决自己这一代人的生存难题,又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宏伟事业。林州人民付出巨大人力物力代价修渠的根本动力,就来自自身与子孙的迫切需要。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敢于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善于克难制胜赢得胜利的能力,同样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要让新时代大学生懂得,只要人民需要,我们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办法来满足人民的需要。
第三,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青年人正如春天里的幼苗,若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竭尽全力不断汲取养分。大学校园是知识的沃土,丰富多彩的社会同样是青年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乐园。红旗渠建设工程的伟大成就是在当时极端落后的技术条件下,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克服了在今天看来仍然极为巨大的困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展水利工程技术。所谓的土法上马并不意味着盲目施工,相反,一条红旗渠其实到处是满满的科学技术,是我国传统水利技术与现代水利科学密切结合的产物。渠首枢纽、渠体布线、渠系布局科学严谨,70 km总干渠1/8 000的落差堪称完美,若干控制性工程的设计施工巧夺天工。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林州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和以吴祖太为代表的青年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现代工程技术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去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要教育他们珍惜学习机会,提高综合素质,用在大学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第四,培育创新意识,增强效国本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居于首位。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创新动机最强烈、创新潜力最巨大、创新成果最易出的时期,大学生毫无疑义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在创新意识引领下增长的创新能力,是其一生致力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本能力。红旗渠“引漳入林”构想的提出和成功实践,生动地证明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造奇迹的创新意识是多么强烈,“7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80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90年代十万大军富太行,00年代十万大军美太行”四部曲奏响了林州人民一步一步改变命运的壮美乐章。林州人民强大的创新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深刻揭示了生存需要是人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林州人民在物质极端匮乏、工程条件极不完备的时候,之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坚决改变生存面貌的韧劲。这种愿望如此强烈持久,以致让他们牢牢坚守了十个春秋,并在红旗渠修成之后继续发扬光大。林州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十年九旱,人们的生存状态极差。为改变家乡极度缺水的困境,林州人民曾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曾尝试过各种治水方法。深受缺水之苦的林州人民深深懂得,如果不能改变严重缺水状况,他们就将面对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
有关资料显示,林州历史上因缺水而导致的人间悲剧数不胜数,合涧小寨记述清光绪三年(1877)旱灾惨状的石碑上刻满了林州人民的血泪,“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树尽无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约十分有七矣!”《林县志》记载明初到1929年的500年间,发生严重旱灾20多次,形成人吃人的有5次。这些惨痛的历史赋予林州人民改变生存面貌的巨大动力。20世纪60年代催生林州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设红旗渠的直接原因是当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无论修建怎样的小型水利工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959年,我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从1958年12月到1959年5月,河南省的降水量仅有86.3 mm,相当于一个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10,一场冬、春、夏连旱席卷林州,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残酷的现实逼得林州人民不得不横下一条心大打一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仗。
当然,仅有动力不代表能够成功,千千万万个体如果不被组织在一起仍旧无法形成战无不胜的力量。事实证明,一个能把群众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理想奋斗的组织者是事业成功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毛泽东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林州人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激发出改变自身和子孙后代生存状态的热情,不惧牺牲,一往无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
影响人的成长的因素很多。从其外因来讲,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从其内因来讲,有智商、情商、自我管理能力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实现自我教育(开发自己)并由之开拓了广阔的精神生活领域,就是实质性成长的思想萌发。”[6]换言之,一个人的内生动力才是真正的成长成才动力。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做出了重要的基本判断: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7]。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极其信任当代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成长中的大学生毕竟尚处于心智成熟的前夕,他们身上还有许多需要在成长道路上逐步克服的缺点,比如内在需要动力不足、情感动力不足、知行脱节、意志力薄弱等[8]。有研究者描述道:“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物质生活享受、谈情说爱、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放纵个性等现象大多能坦然接受。”[9]概言之,新时代大学生是满怀希望的一代,他们既对未来充满憧憬,有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又需要在激烈的时代变迁中不断克服内心的迷茫,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规律中成长。
内生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以达到满足需求的内部力量。“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最大作为,就是激发他们的内生力,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内生力,成长就是一种永远也躲避不了的常态。”[10]可以说,没有内生力的行为不会持久。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动力可能来自于家庭、老师、学业等外部压力,也可能来自于大学前的学习惯性,也可能来自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朴素认知。这些动力在当时看来无论多么强烈,总是难以持久的,只有将个人愿望融入国家和民族需求而获得的动力才会绵绵不绝。
红旗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它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愿景的体现;它所传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意识是全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11]。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时清醒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事情,而是要造福全县人民、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他们把当时称为“引漳入林”的大型水利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寓意就是要高举红旗,让红旗在林县高高飘扬,永远飘扬。这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大格局,是一种精神上的大升华。
新时代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百舸争流、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必须有胸怀时代、胸怀民族、胸怀使命的大格局。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大学生昂扬奋进的精神境界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健康指数”的高企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应该成为广大大学生的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只有置身于时代潮流之中,用时代需要激发出来的内生动力自觉克服“小我”的狭隘意识,以“大我”姿态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着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