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孟学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每一位学生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及幼儿园都比较重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和学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阅读;独立自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1B-0029-02、
如果将幼儿日后接受的中小学教育比喻为高楼大厦,那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好比是打地基,行为习惯培养得越好,后期的高楼大厦才能更牢固。再聪明伶俐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有必要在幼小衔接阶段,帮助每一个幼儿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打下基础。
一、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部分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由于家长及老师没有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步入小学阶段之后,很难较快适应学校生活。在幼小衔接阶段,应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不迟到、不早退、每天阅读、勤洗手等,帮助孩子尽早与小学阶段接轨,直接增强幼儿对小学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二)激发学习积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触国家基础教育的开端,而幼儿园教育则属于早教、启蒙教育,两种教育的方式及教学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如果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小学之后会有一段较长的过渡,在这个过渡阶段,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重新培养行为习惯,学习时间被占用,没有提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会降低幼儿的自信,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种类
(一)热爱学习的习惯
在众多的行为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幼儿园如果没有培养好学习习惯,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幼儿会因缺乏行为习惯的约束,学习的质量、进度都会有所降低。教师应帮助幼儿及家长认识到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利用新型课程吸引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及早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内心所想的基础上,与每一位幼儿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型教学形式,激起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并通过每天持续的学习,培养一定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在持续的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兴趣。还应积极探索每一位幼儿的兴趣所在,寓教于乐,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将兴趣化作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
(二)善于倾听的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做事情还缺乏定性,尤其是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非常容易分心。有时候老师提问一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却很少有人主动倾听别人的回答,积极回答问题表明幼儿学习的兴趣都很高,但是如果可以就一个小问题,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将不同的思想进行相互交流,则带给他们的益处将会更多。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方法,比如,针对大班孩子,阅读一些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努力让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锻炼孩子学会倾听,培养倾听的习惯。此外,家庭教育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家长也可播放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或儿歌,播放完毕,多多提问他们故事的内容或儿歌的旋律,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三)喜爱阅读的习惯
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非常重视阅读,孩子接触阅读的年龄越早,就越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努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孩子参与各种阅读形式,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组织幼儿进入到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使其感受阅读的魅力,进而更加喜欢阅读。在培养幼儿阅读行为习惯的同时,需要教师及家长帮助筛选合适的书籍,避免幼儿选读不适合的读物,严格把关控制阅读的质量。家长应起到榜样引领作用,积极购买适合幼儿年龄段的书籍,并与他们一起进行阅读欣赏,这样做可有力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独立自理的习惯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有的家长尤其是隔辈的爷爷奶奶等,对孩子娇惯太甚,已经严重超出关爱的正常范围,事事都亲自上阵替孩子安排,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得不到增强还会下降。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重点做好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能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低,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自己做好,应该放开手鼓励他们去做。比如在学校,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吃饭、穿衣服、洗手、叠被子、擦桌子、穿鞋等,但不同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自理习惯的培养,还需慢慢调整,循序渐进,不能心急。
三、幼小衔接培養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
作为一名小学生,按时上学、休息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可是在幼儿园里,很多家长都是临近上课才把孩子慌慌张张送来,有的孩子甚至经常迟到。很多孩子因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家里有事等原因而不上幼儿园。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早睡早起,尽量少迟到;午睡时,早点入睡不要玩耍等。每天中午挑选一名午睡好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值日,督促他们午睡。
(二)幼儿教师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心中,仿佛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并在游戏、儿歌等日常活动中渗透相关内容,规范与塑造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及自律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做到遵守时间、节约用水用电、勤洗手、勤打扫卫生、热爱读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孩子。
此外,教师可以举办“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训练幼儿掌握穿衣、叠被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竞选班长,并使其能够自觉地调整情绪和行动。
(三)家园合作,共建督导机制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根据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家长应严格要求幼儿按规律安排起居,帮助幼儿园阶段的子女形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通过与孩子每天一起按时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等;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带动幼儿满怀兴趣地去认识更多的新事物、新知識,在亲子教育中培养行为习惯。
四、结束语
既然不难理解培养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这项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就可完成的,那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时,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律,帮助幼儿从简单的模仿自然而然过渡到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怕麻烦,应从最具体的小事做起,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自始至终跟踪下去,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切实进行好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使幼儿在成长之路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6).
[2]胡蝶,芦苇.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
[3]马玲芳.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19).
[4]蒙振瑛.家园合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2015,(29).
[5]杨红梅.幼小衔接期的家园衔接[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5,(6).
[6]李夕.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6).
[7]鲁修媛.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才智,2014,(25).
[8]陈晓虹.家园共育有效开展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5).
[9]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10]周莎莎.当前幼儿与小学衔接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11]虞天枭.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12]叶园.重视幼小衔接 促进幼儿发展[J].贵州教育,2018,(9).
[13]张楠.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的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