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

2019-03-14 22:42王钱超张择瑞郭娟娟
关键词:出版单位技术人员人员

王钱超,张择瑞,郭娟娟

(合肥工业大学 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09)

一、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72 学时,其中面授时间不少于 24 学时,并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时间者,不予进行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注册或续展登记、注册,至此我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5年10月1日又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至此,新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暂行规定》实施以来,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各出版单位都非常重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教育是编辑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和续展登记的必要条件,与个人的职称评定挂钩,是关系编辑成长成才、出版社生存发展和我国出版业兴旺发达的大事,由不得半点懈怠。随着大数据的应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出色的出版人员,认真地接受继续教育是一条重要路径。这是出版人员能够很好履行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保障,也是我国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保障。

(二)培训工作渐臻规范

《规定》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做了详细的要求, 各级出版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也大都能紧扣《规定》要求,合理地开设相应的课程,培训工作渐臻规范。培训时间安排也较为合理,一般兼顾工作性质,在工作不是特别忙的时候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地点安排上尽量给大家提供便利。考勤、考核过程比较规范,对培训人员严格要求,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三)培训内容切合当下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满足相关人员工作需要,使其学到最新的知识、更出色地胜任工作岗位。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继续教育培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满足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需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幸运的是,大多数继续教育培训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培训内容切合当下需要,与时俱进,如数字出版、全媒体、云出版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能通过培训对这些最新的知识有所认知、掌握,这对个人工作、单位发展,乃至出版业的进步都意义重大。另外,很多培训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介绍新知识,还结合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使学员能够更快理解掌握。

(四)认定方式更加灵活

《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参加远程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方式,都可以认定为继续教育学时。继续教育方式和学时的具体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五)培训机构范围放宽

以前的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大都是由出版局组织学习。《规定》第十八条指出:依法成立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都可以面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六)保障技术人员权益

突出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权益是《规定》的一大亮点。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期间的福利待遇问题,相关部门在调研中广泛听取了不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在《规定》中明确指出:“专业技术人员经用人单位同意,脱产或者半脱产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与劳动者的约定,支付工资、福利等待遇。用人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之外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双方应当约定费用分担方式和相关待遇。”

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尚存的问题

(一)缺乏前期调研

虽然继续教育培训是出版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精心组织的,但很多情况下授课人员名单、授课内容都是由主办单位提前拟定好,等学员到培训地点报道时才发放给学员。这就可能造成培训内容并不是受训人员需要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培训内容不够新颖、连年重复的现象。另外,参加培训的出版人员来自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不同单位,各个单位性质不同,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也不一样[1]。还有,参加培训的人员有编务人员、营销人员、年轻编辑、资深编辑、部门负责人以及单位领导,他们需要的知识和资讯各异,将不同单位不同层级的人员一起培训也不够合理。

(二)思想认识误区

虽然关于继续教育,国家相关规定出台多年,在出版人员职业生涯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政策认识不到位,对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个别学员虽然报名参加培训,但由于出版工作繁杂、工作压力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每人分摊的任务指标,其在处理工学矛盾问题时,选择了工作,忽视了培训,会导致旷课等情况的出现。一些学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性不够,认为培训就是满足职称评定和责任编辑注册登记的需要,凑学分现象严重,出现不认真听课、找人代课、迟到早退甚至无故旷课的情况[2]。

(三)课程内容缺失

《规定》第七条指出: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知识。出版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出版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高超的策划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能力[3]。但目前的继续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满足出版人员的学习需求,培训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专业知识上,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内容不多,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能力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还存在培训内容连年重复,缺乏针对性和先进性等问题。

(四)缺乏考核标准

缺乏考核标准和考试制度是影响出版人员继续教育成效的原因之一。培训单位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而对于怎样考核又没有统一的标准。考勤和考试各占多少,考试是开卷还是闭卷,多少分算合格,都没有规定。即便有考核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够严格,一些主办单位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没有压力、容易过关的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4]。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通过考核,拿到培训证书,这就使部分学员缺少了压力和动力,产生了蒙混过关的念头。

(五)授课形式单一

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但几乎每年的出版人员继续教育方式都是授课老师打开PPT,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漫不经心地听。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师生几乎没有互动。没有学员参与的课堂是缺乏活力的,很难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讲授的内容与往年重复或者实用性不强,再加上课堂表现力差的话,会导致学员收效甚微,造成师生时间的浪费。基于此,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老师可以开研讨会、提问或留有充足时间给学员解疑答惑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对于工作太忙或有急事,实在没时间参加面授学习的学员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完成学习。

(六)培训受众有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营图书公司在整个出版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策划出许多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图书文化领域的重要力量。民营图书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他们在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和推广营销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国有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而广大的民营出版单位从业人员被排除在外,这对出版业健康稳定发展是不利的[5]。民营出版单位从业人员同样也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以策划出更好的图书。

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改进的措施

(一)了解学员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办单位要想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要精心准备,在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单位可以提前将课表发放给各出版单位,让受训人员了解培训专家和培训内容,对课表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对课表没有自己急需的内容给予补充,让培训机构根据情况予以解决。这样就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出版单位集中学员意见,并反馈给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总结学员需求和呼声,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另外,就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不同单位不同出版人员要进行分类培训,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使其在培训中获得知识增量。那种以一张课表培训所有学员的做法与精准化定位产生偏差,很难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6]。问卷调查和分类培训是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宣传引导

针对部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存在思想误区的现象,出版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员也要提高认识。继续教育是法规制度的需要,关系到每个出版人员的登记、注册、任职、晋升。另外,继续教育也是出版行业性质的需要。出版业是一个需要综合素质人才的行业,每个从业人员都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需要出版人员有广博的知识,还要跟得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对该行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以应对出版业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发展、新需求、新挑战。所以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牢牢抓住难得的学习机遇,避免“走过场,拿学分”[1],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胜任自己的工作,为读者、为社会奉献优质的精神食粮。

(三)精选培训内容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完善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水平,首先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进入21世纪 ,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 读者品味、阅读习惯、出版方式、营销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版人员急需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知识和新的动态,所以必须要更新教学内容,使受训人员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邀请国外知名出版专家前来做讲座 ,以扩大国内出版人员的国际视野,促进国内外出版人员的交流与合作[4]。另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与作者、营销人员、读者等进行紧密地联系和沟通,这就需要其具有很强的交流能力,因此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尤为重要。从工作特点来看, 情商教育理应作为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之一[7]。

(四)完善考试制度

要想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试制度,严格考核是其方式之一。对于考勤和考试不合格且无正当理由的学员取消其结业证书,保证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另外,要实行灵活的继续教育制度。对参加科研、社会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图书获奖或获得其他继续教育证书的学员可以放宽培训政策,冲抵一定的学分。再者,要制定考核激励政策,以提高学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对继续教育考勤、考试成绩优异的学员给予一定奖励,颁发优秀学员证书等;对于每期培训提交的优秀论文公开出版,甚至推荐给核心期刊发表[8];对于参加多种培训获得结业证书学分超额完成者,可以冲抵下年学分或给予其他奖励和优惠政策。

(五)增加师生互动

为增强学习效果,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提高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可就某些问题向学员提问,学员也可以就某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内容向老师请教。老师甚至可以不采取讲课的方式,而是就某一主题与学员进行研讨,让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不同观点,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师生的互动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培训结束后,线下的持续交流也很重要。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搭建微信群、QQ群、APP等各种交流平台,并由培训机构和出版主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6]。这样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随地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培训主办单位也可以就培训内容通过交流平台征求学员意见。

(六)扩大教育范围

出版业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行业,每个出版单位从业人员都有出版好书的责任和使命。优秀的从业人员是生产优秀产品的保障。民营出版单位从业人员也应具有从事该行业的基本资格——获得相应的证书,并接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国家也应从法规层面将民营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纳入继续教育体系。另外,对各高等院校获得出版专业相应证书的学生也应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公司也可根据社会需要对与出版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如印刷厂、书店员工或对出版感兴趣的个人进行培训。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技术人员人员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中国最美的书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