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研究

2019-03-14 22:42苏晓敏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苏晓敏

(岭南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1]。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2]。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对于实现高校组织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其功能和性质的能力,对内是凝聚、教育、监督和管理党员,对外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归宿”[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设基础是规范的体制机制,这包括党的基本制度、支部的工作制度、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支部的绩效考核和评比等。组织力提升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联系、团结和引导大学生,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多元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因势利导,善用新媒体构建高校党建新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组织力提升的目的集中体现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支部精神和高度协调一致的组织执行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塑造纯洁先进的大学生党员形象,扩大党组织的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增强广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认同感和主体意识。

二、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支部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支部组织结构有待优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实施以来,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严把党员发展的入口关,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高中党员锐减,大学发展党员指标大幅度下降,条件成熟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学生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正式党员主要集中在高年级毕业班,低年级无法建立起支部,这就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在班级、年级的做法;跨年级、跨专业的支部设置,不利于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团组织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规模较大,党员的发展和培养任务集中在极少数正式党员的身上;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且对党建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发展过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与高年级相对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相冲突。因此,必须采取灵活的支部建制,有效助推党员发展质量、规模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优化。

其次,支部领导班子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党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组成,是支部的领导核心。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政治辅导员兼任,其他成员由学生支部选举产生。支部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辅导员本职工作千头万绪,缺乏对支部建设工作的深入参与和专业指导;学生支委成员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意识和工作经验不够,对党建基本规范不熟悉,执行主要任务时创新思维受限;支委成员流动性较大,工作交接和传承易出现断层等,导致支委的核心作用弱化。

再次,党的基本组织制度有待落实。随着“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深入推进,高校建立了完备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但仍存在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长期规划,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党支部“三会一课”针对性不强、内容不新、流于形式等现象,党的基本制度的贯彻仍需在狠抓落实和措施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

(二)支部的教育管理载体有待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多元化、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网络环境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巨大信息量为高校党建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且其开放性和及时性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阻碍,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方式更加自主;新媒体的运用,把先进理念和科学知识以图、文、音、像等方式展示出来,生动形象地开展思想传播,契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成长规律。网络媒体为基层党组织搭建了交互虚拟平台,拓宽了支部组织生活的方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等能在同一平台平等交流。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党员,引发思想困惑、心理失衡,甚至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特别是如今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需要支部积极应对,筑牢思想防火墙,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容单一、形式陈旧现象,党员教育主要还是采用讲党课、开讲座、听报告、讨论会的形式进行,部分党务工作者还疲于运用传统的方式应付一些程序性的管理问题。且因网络信息技术有限,网络媒体工具的运用也只限于初级的即时通信功能,对于新媒体的功能定位和研究不深入,党建工作内容和党员教育内容缺乏专业的整合。此外,很多网站、公众平台建设缺乏专门资金支持及专业技术运营和维护,教育平台吸引力不高,学生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低下,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待提高

党的基层组织力以是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归根到底体现为在校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在校外服务社会发展。学生党支部发挥作用不够的问题表现为三方面。首先,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动力不足,党支部重视党员的入党前考察培养而缺乏入党后期的监督管理,存在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功利性、理想信念动摇、服务意识不高的问题,在源头上降低了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动力。其次,党支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本科生支部建在班上的功能弱化,学生党支部面临理顺党、班、团之间关系的问题,党组织在班集体建设和学风引领中未能起到实际作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保障,存在针对性不强、效率低下、辐射影响力不高问题,未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宣传教育、凝聚思想、维护政治安全等方面,支部缺乏有效的指导,党支部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还有待加强。再次,党员发挥作用的资金保障不足,学生党员社会服务实践缺乏经费支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基础薄弱,难以保障党建工作出特色、出品牌,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对策

(一)完善以政治为统领的体制机制,以规范涵养组织力

政治引领是组织力的灵魂,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要不断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坚持组织纪律性和管理科学性相结合,以利于发挥党员先进性和党支部影响力为目标,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立体化党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管理体制,发挥党小组在班级、公寓、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科研小组等的“细胞”作用,深化党组织的渗透,提高支部运转的效能。要建立起支部的政治学习常态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坚持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注重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党的知识理论通过“学习—感悟—实践”三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推进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入心入脑。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和建立专业的党务工作干部团队,由学校党委组织部牵头,聘用专职党建组织员,建立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党建服务干部队伍,负责党委工作任务的分解、布置、检查、反馈以及党建资料建档和党员信息系统维护;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支委,统筹支部生活;在组织员的专业指导下,不断完善支委和党建服务干部的培训和激励制度,提高党建工作骨干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水平。

(二)加强以新兴媒体为载体的教育管理,以创新激发组织力

积极应对环境变革,更新观念,创新载体,增强高校党建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现代长效机制是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关键。

首先,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加强学习,在把握高校党建工作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动态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其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实现教育内容“三贴近”,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旗帜鲜明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宣传教育,推进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实现“四个回归”,有效链接学生的党性教育和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把新媒体平台建设为集思想、理论和趣味为一体的园地,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不断壮大党建工作队伍,提高党建工作影响力。再次,开辟网络新阵地,依托微信、微博、qq等,搭建党建宣传教育和互动交流平台;建立网上党校,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完善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依托“易班”建设以大学生党员为骨干的虚拟学习和生活社区。此外,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建立起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党总支紧密配合、团学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明确权利和责任,加强协调和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不断加大对高校学生党建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配备专门的教育管理队伍,加强党建工作队伍的媒体素养培训,扩大党员的网络舆论正向引导,增强其应对媒体环境的能力。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奉献落实组织力

学生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核心在于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政治思想素质的首要标准,做好党员的推优、选拔和后期的监督管理,建立党员的日常服务档案,严格党员个人考核,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解决源头上的问题。其次,完善学生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着眼于学院全盘学生工作部署,建立党、团、班和学生组织的协同机制,理顺关系,凸显学生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力。再次,创新开展阵地平台建设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围绕着学生党员成长,坚持日常管理、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与学风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增强其责任和服务意识,践行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统筹党建活动项目,利用党日活动契机,创新活动形式,整合资源做精品,培育党建工作品牌。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高校学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