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2019-03-14 11:35胡志斌凌文杰新乡医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新乡45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

□ 胡志斌 凌文杰(新乡医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0)

前言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患者上肢功能减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常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上肢功能。但有研究指出,联合采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效果更佳。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于本校附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 /女=27/22,年龄(64.78±23.17)岁,病程(20.10±3.25)d。对照组观察组性别:男 / 女 =26/23,年龄(64.80±23.30)岁,病程(20.34±3.78)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1)已确诊为脑卒中;(2)均伴有偏瘫;(3)上肢功能障碍由偏瘫所导致;(4)无意识及精神异常;(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给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

(1)康复训练方法。

①双手上举:嘱患者双手叉握,掌心相对,取仰卧位,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促进肘关节、肩关节功能恢复,5min/次,3次/d;②负重训练:患者取坐位,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旋及肘部屈曲运动。将重心转移至患侧,维持3-5s后恢复,3次/d;③屈肌痉挛训练:治疗者左手握住患者前臂,右手握住上臂,缓慢带动患侧肘关节伸直,促使患肢伸展,缓解屈肌痉挛,5min/次,3次/d;④上肢伸展:患者取仰卧位,自行伸展肘关节,治疗者辅助进行患肢上举、外展及内收运动。随病情的康复,可逐渐放弃辅助,嘱患者自行训练;⑤前臂运动:带领患者练习翻书、翻扑克牌,增强前臂运动能力,促进上肢功能康复;⑤抓握能力:待患者上肢功能有所恢复后,应给予大直径塑料杯、小球抓握,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

①取生物刺激反馈仪,电流0-100mA,频率2-100Hz,脉冲宽度50-400μs,工作时间2-20s,间隙时间2-50s;②采用酒精清洁皮肤,待干燥后,粘贴电极;③嘱患者根据屏幕中EMG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指定运动,50min/次,1次 /d,5次 /w,连用 4w。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最大等长收缩时肌电积分(iEMG)、生活质量(SF-36)、有效率、依从性、满意度等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功能评分

观察组干预前 FMA(15.48±0.25)分、ADL(60.88±3.25)分、iEMG(718.59±57.41)分、SF-36(59.48±2.10)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观察组干预后 FMA (37.41±1.25) 分、ADL(87.50±3.58) 分、iEMG (1500.02±98.58) 分、SF-36 (87.50±3.2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各项功能评分

2.2、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7.96%、依从性93.88%、满意度 91.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效果对比

3、讨论

3.1、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通常可见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发生偏瘫的风险较高。上肢功能障碍,为偏瘫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如未给予干预,生活质量同样将严重下降。本文研究发现,干预前,观察组患者 FMA(15.48±0.25)分、ADL(60.88±3.25)分、iEMG(718.59±57.41)分、SF-36(59.48±2.10)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患者上肢功能存在明显异常。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训练的机制,在于以脑的可塑性原理为基础,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使神经功能缺损得以减轻。此外,建立条件反射同样可使患者产生新的行为,替代原有行为,使其上肢功能得以恢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所应用的康复训练方法较多,需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促使患者上肢功能逐渐恢复。康复训练期间,嘱患者利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能够有效改善患侧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功能,为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嘱患者进行负重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肌力。指导患者进行屈肌痉挛训练,能够预防痉挛。通过上肢伸展、前臂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康复训练过程中,抓握能力训练的优势,在于可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提升,为其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康复训练后,患者 FMA(20.10±1.25)分、ADL(70.43±3.25)分、iEMG(1020.36±98.74)分、SF-36(60.42±1.29)分,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的上肢功能明显增强,提示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1.63%、依从性77.55%、满意度79.59%。导致康复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与其固有缺陷有关。康复训练期间,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被动依从治疗者进行训练,对训练过程的参与感与掌控感较弱。因训练周期长,起效缓慢,患者极易失去治疗信心,导致依从性下降,对预后的改善造成阻碍。

3.2、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康复训练虽可达到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目的,但训练效果受患者依从性、治疗者技能、锻炼频率的影响较大。因此,单独给予康复训练,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法出现,并被应用到了各类疾病的治疗中。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法,要求以操作性条件的学习程序原理为基础,通过仪器接受肌电信号,实现对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监测与反馈。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本体感觉已基本丧失。应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后,仪器可代替本体感受器作出相应的反应,使患者大脑的学习功能得以重新建立,使反馈环路得以重新连接。将其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的干预中后,患者治疗区域的肌电信号均可被自动检测。患者伸缩肌肉的过程中,一旦肌电信号超过设定值,仪器便可产生电刺激,形成正反馈。与单独进行康复训练相比,应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后,患者的训练效果,将以可视化的形态呈现。通过对训练效果的观察,患者可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康复训练的进展,从而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训练,提高肌群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掌控感、参与感可显著提升,这对其依从性的增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脑卒中 偏 瘫 患 者 FMA(37.41±1.25)分 、ADL(87.50±3.58)分 、iEMG(1500.02±98.58)分、SF-36(87.50±3.25)分,与单独进行康复训练相比,患者上肢功能明显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恢复,最大等长收缩时肌电积分同样显著提升,提示患者患侧上肢肌力显著改善(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96%、依从性93.88%、满意度91.84%,与单独给予康复训练相比,优势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竞技体育的生物反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