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视角下的裕固族剃头、剪马鬃仪式分析

2019-03-13 03:27赵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裕固族象征仪式

摘 要:人类学所关注的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串联而成的。象征人类学则把分析人类文化的象征符号及其意义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裕固族剃头、剪马鬃仪式的象征人类学解读,分析了裕固族“马驹剪鬃才算马,娃娃剃头才成人”背后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象征;裕固族;仪式;符号

作者简介:赵娜(1993.12-),女,汉族,甘肃张掖人,贵州大学民族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象征人类学是人类学理论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克多·特纳的巨著《象征之林》是象征人类学的奠基之作,何谓人类学的“象征”?特纳认同大多数学者关于象征的一般定义,即象征是自然地代表具有类似性质的或在实际上有关联的事物。笔者的理解是从一种事物影射到具有内在关联性另一种事物,即是象征。象征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文化空间,所以象征与生俱来和仪式密不可分。在本文中,笔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描述和分析裕固族剃头、剪马鬃仪式环节,并运用象征人类的方法,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裕固族的剃头仪式

本次田野调查地点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成立于1954年,因位居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邻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与青海省相邻。裕固族自称“尧呼尔”,世居河西走廊,它的发展同“丝绸之路”的兴衰紧密相连。裕固族的族源考证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裕固族来源于我国北方民族回鹘人和13世纪的蒙古人,同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族有共同渊源关系。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和各派宗教交错相织的特点,形成了今天裕固族独特的民族性格。

剃头仪式是裕固族人的一项重要的人生礼仪,一般在小孩出生后满3个生肖时举行。时间定在农历五月或六月初一或十二的午时。喇嘛选定吉日后,主人要提前半个月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并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僧侣来主持。主人杀牛宰羊、扎帐篷,准备酒席欢迎客人的到来。小孩的母亲给小孩准备裕固族服饰和小孩最喜欢玩具。吉日那天,主人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盘子和一个小龙碗。一个盘子中盛满大米,一个盘中盛满酥油,一个盘中放一块白布,一边放一把剪刀,系一尺白哈达,另外一个盘中盛上葡萄干和玉米、红枣(把红枣插进小玉米团内蒸熟),小龙碗里盛满牛奶。大部分条件贫困的人家不放葡萄干玉米和红枣。客人到来后按客人和亲戚的辈分敬献羊背子。喇嘛端着盛满大米的盘子开始念经,一边念,一边顺手抓起米不停地往小孩头上撒,表示吉祥。大约过去半小时喇嘛的经念完后,主持人让母亲抱着孩子来到舅舅和年纪最大的长辈面前准备剃头。

剃头开始,首先将一个由酥油糌粑做成的圆圈放在孩子的头上,露出头顶。孩子的父亲端着盘子,盘子放着一把剪刀、一碗奶和一碟酥油。第一个剪的一般是孩子舅舅,男孩从左边开始剪,女孩则从右边开始剪。剪下第一缕头发放在盘子里,用手蘸一点酥油涂抹在孩子额头上,再抹到孩子嘴里,同时也要念祝福语。然后由其他宾客视辈分大小、亲疏远近为小孩剪头发、送礼物、说祝福。并给小孩的父母献哈达。

客人们承诺给小孩的礼物一般为白色的小牛、小马驹或白色羊羔,且都是雌性。小孩的舅舅和长辈要给小孩许小母牛或者小母马驹,其他亲戚可许白母羊或其他物品。亲戚们在仪式上许下的承诺,秋后一定要兑现,也可由小孩的父母去讨要,否则对孩子不吉利。最后一剪也是舅舅执行,他摘下小孩头上的酥油糌粑头箍,剪掉最后一撮头发,这意味着小孩已从婴儿走向了童年,寓意小孩就像新长的头发一样,天天进步,时时成长,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在剪的过程中各位宾客一直唱祝福歌说贺词。正如第一剪由舅舅开始,祝福歌的第一句同样也要由舅舅领唱,最后大家齐声合唱。

仪式结束后,孩子父母设宴款待来客,唱诵祝福歌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对一个长期游荡漂泊的裕固族牧民家庭来说最大的喜事莫过于新增人口。裕固族的剃头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为游牧民族,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人的生命力需要面对强大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裕固族人民希冀自己的后代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裕固族给孩子(尤其是第一胎孩子)剃头是家庭中最受重视、最喜庆的事情。裕固族的剃头仪式有以下几点象征内涵:

1. 剃头仪式是一种祈求性交流,是一种生命转折型仪式。这种仪式是为了求得某种神祗、精神、权力或其他圣灵的通融、宽容与福祉的降临。在剃头仪式中,家人请喇嘛为孩子取经名,这可能是一种宗教行为,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剃头仪式标志着生命开始的一种转折,通过这一仪式,在亲戚长辈们的祝福声中、在喇嘛的诵经祈福下,小孩就会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2. 剃头仪式是一种脱离前状况、进入新状况的仪式。由孕育到诞生是人生一种异常的重要变化。剃头仪式是一种脱离前状态的仪式,经过仪式之后,幼儿就会被社会认可和接纳。剃头仪式是给作为生命个体的幼儿一个社会身份,使他正式成为社会成员,是对他的生命力的一种肯定。

3. 传授基本的道德观念,教育孩子及其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剃头仪式不仅邀请权威的舅舅,还请有威望的长者,他们的语言行动具有一定的威慑力。通过剃头仪式,裕固人用歌谣的形式第一次试图开启孩子的心智之窗,寓启蒙教育于仪式之中,庄严而神圣,使孩子初次体验或感受到作为社会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4. 传授基本的生活常识,特别重视牲畜对人类生活的意义。马、牛、羊、骆驼四畜是草原牧民的“四宝”,剃头仪式中都提到了。值得注意的是被剃头的孩子还能获得真实的马牛羊等作为礼物,而且,它们也是最贵重的礼品。马牛羊一旦成為孩子的馈赠品就有了特殊的标志和意义,不能随意处置,并伴随孩子长大。

二、裕固族的剪马鬃仪式

马背上的民族裕固族对马有特殊的情感,马驹养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剪鬃仪式。剪马鬃,和剃头仪式一样受到普遍重视。

一般在农历四、五月时进行剪鬃仪式。经过商量选定吉日之后,主人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前来,给马驹剪鬃,一般由年长有经验的牧人来主持。用面和酥油捏一个五到七层的小塔,浇上酥油,然后准备一个盘子,盘子四面放置四块酥油,意为既有中心,也有四面八方。盘中有盛着鲜牛奶和酥油的龙碗以及一把系有白色哈达的剪刀。准备就绪后,让一位会剪又会唱词的人唱着美好的祝愿词,一边剪一边往马的前额和鬃毛上涂抹鲜奶、酥油。剪下第一缕鬃毛后要放在龙碗里并献在帐房高处干净之地,一般在位于帐房正面供佛龛的桌子上。此举意为祈求神灵保佑主人家风调雨顺,生活富足。接下来在场的其他客人每人剪一下,持剪者边剪边唱《剪鬃歌》,此时在场众人都要合唱。公母妈的剪法也有不同,公马驹的尾巴需剪出两层,表示希望它成为草原上数一数二的骏马。母马驹的尾巴要剪出三层,蕴含着它能一代代繁衍成群的美好祝愿。

修剪马鬃的仪式结束后,主人设宴招待宾客,客人们借酒肉欢聚一堂并赞美和庆祝主人家有了这样的骏马,祝福主人家牲畜成群、牛羊满圈。仪式和宴会结束后,主人要骑着刚剪过鬃的小马驹去草原上驰骋,接受更多牧民的祝福。

剪马鬃仪式是裕固族游牧文化的重要体现。马不仅作为裕固族人的生产资料和畜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伙伴,里面的宗教成分更体现了其特点鲜明的民间信仰。剪马鬃仪式有以下几点象征内涵:

同样作为一种生命仪式,剪马鬃仪式是裕固族人草原崇拜和牲畜崇拜结合的象征,是主人对自己家中人畜兴旺的美好祝愿和祈求。体现了草原牧民对畜力的依赖和重视。

仪式中需要用剪刀剪,他们认为剪刀剪了会使其生长的更快,是他们渴望成长和生命象征。根据马的公母区别,剪的形状也不一样。公马驹剪两个台阶,意味着它要成为草原上数一数二的骏马。这两个台阶的形状象征着他们对力量的渴望,对他们来说,自己家畜的强壮是幸运的和值得骄傲的事情。母马驹在尾巴上剪三个台阶,数字三象征着多和无穷,反映了牧民对牲畜不断繁衍至少三代以上的渴望。

仪式中需要宴请宾客共同庆祝,将众人的祝福加持给剪鬃之马。共同庆祝生命庆祝成长,不仅加强了牧民的社会联系,更是他们族群认同的标志。族群认同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与藏族、蒙古族同为游牧民族,这种仪式将裕固族与其他游牧民族区分开来。

三、剃头仪式和剪马鬃仪式的象征人类学解读

仪式的表达意义非常丰富,而象征和意义无疑是重要的解释角度。从以上对剃头、剪马鬃仪式的呈现,以及对其进行的分析,不难看出仪式中象征意义丰富的内涵。这两种仪式体现了以下两点仪式内涵:

1、仪式的功能:冲突与融合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举办剃头仪式和剪马鬃仪式的原因是:牧区生活环境较差,牧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的得不到满足,新生的孩童一旦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成活率低。新生的马驹死亡率更高。这是一种自然环境与牧民生存发展的冲突。因此,通过隆重的举办剃头和剪马鬃仪式来对抗这种冲突,为这种冲突找到一种平衡关系,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和众人的祈福来抵抗这种冲突。

2、仪式的隐喻:另外一种涵义的表达

彭兆荣先生人类学的角度这样来界定隐喻,“隐喻属于符号性转换的一种重要表述手段。”也就是说,在仪式中充满了象征符号,而这些符号所要呈现、表达的真实意义就是隐喻。特纳认为象征符号存在感觉级和理念级的二元结构,感觉级是仪式中的表层意象,理念级是其表层意象所反映的深层结构。剃头仪式中,剪头发这一表层涵义反映的是游牧民族对下一代成长的渴望。

以上对裕固族剃头、剪马鬃仪式的分析来看,这不仅是剪头发、剪鬃的简单文化事项,更反映了游牧民族裕固族的生活方式、生命观念、生活态度。是一种游牧文化的表现,更是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象征符号的集合。我们在解读仪式文化时,要从实例出发,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文化必然是象征文化,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都是借助象征才得以呈现。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化时,应该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去分析。象征符号的研究,并不仅仅是要确定某某象征什么,说明象征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而是要发现象征与象征之间的意义的关联,象征符号超出社会结构所构成的独立结构。而象征文化研究的目的则更多地在于发现象征如何结合成体系,以及象征如何反映和影响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感知、精神与认同。

参考文献:

[1]田华.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读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繆自锋,裕固族剃头仪式及其文化内涵[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裕固族象征仪式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谈裕固族传统文化教育——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例
双语教学中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