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面搭建起语文教学的桥梁

2019-03-13 13:24潘佳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途径语文教学

潘佳佳

[摘 要]诗文配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種教学资源。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将语文教学与绘画相结合,引领学生借画面感知背景,借画面理解内容,借画面发挥想象,借画面感受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从而优化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画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57-02

绘画是运用点、线、构图、色彩等多种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使作品内容反映现实,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儿童绘画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低年级的学生,从兴趣爱好来看,绝大部分都喜欢绘画;从绘画基础上看,他们从幼儿园起学习绘画,到一、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其中不乏绘画的佼佼者。如果能利用这一优势,将语文教学与绘画结合,挖掘绘画这一资源的文本价值,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语言表达,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与绘画之间关系紧密。笔者在听二年级的诗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对教者尝试用诗文配画,借助画面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去理解诗歌内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绘画作品展示为主线,串联整堂课,帮助学生感知社会背景,理解文本内容;借助绘画作品讲二小的故事,练习口语表达;通过想象训练,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这样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使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

一、借画面感知背景,亲近文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文的写作背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跨越时空,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篇很感人的叙事诗,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想要他们借助背景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真切感知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做斗争的精神,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是很不容易的。教学中,教者出示了一张又一张敌人对中国采取“三光”政策后到处一片狼藉、一片废墟的绘画作品,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热血沸腾的年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敌人的凶残,体会到了父老乡亲处境的危险,为后面理解二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后方机关及老乡的英雄行为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画面的出示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通过视觉效能的发挥,通过联想,立体地还原了历史真实,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和震撼。学生在这个逼真而又生动的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升华,与作者的灵魂挨得更近了。

二、借画面理解内容,学会概括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必须建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把握文本内容,他们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描写了二小为挽救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的生命,机智地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的经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着一个小故事。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将一个个小故事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尝试着给自己的绘画作品取名字,如“敌人扫荡图”“二小带路图”“敌人受骗图”“二小牺牲图”。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本内容,又很好地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可谓一举多得。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将绘画引入,将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形象直观、条理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调动学生的新鲜感,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角度地感知诗歌。文本的画面化,使其潜在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借画面发挥想象,促进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最能唤起他们的想象力。

“山歌是用来唱的,故事是用来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一定有它的内在价值,不能仅凭朗读来机械地记忆。教学中,教者把诗与画结合,将学生的一幅幅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的提示说一说诗歌的内容,进行提要式的复述练习,接着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画面讲生动,将故事讲具体。以“敌人扫荡图”为例,教者引导学生加入想象元素:“九月十六那天早上,二小在做什么呢?”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创造性地想象出王二小的行为、语言和内心活动:从他的动作想象到二小正在山坡一边放牛,一边放哨;从其专注的神情想象到二小对敌人充满高度的警惕。再如,“二小带路图”中,敌人是怎样要二小给他们带路的?二小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教者让学生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二小的“假装顺从”。学生有的说敌人瞪着圆圆的眼睛,恶狠狠地用枪指着二小让他带路,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答应带路,其实心里早有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打算;有的说敌人拿着一块糖笑眯眯地哄骗二小带路,二小将计就计,傻傻地接过糖答应带路,但一转过身来,脸上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学生们满怀激情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借助画面讲故事的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画面进行情节再创造,把文字符号中的艺术空白转化为立体表象。在交流汇报中、在思维碰撞中,作品愈来愈鲜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地将个性化阅读落到了实处。

四、借画面感受形象,领悟主旨

文本主旨的领悟建立在学生对人物形象充分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这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画面对文本的中心形象进行再认识,从而走进了人物内心,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了人物精神。

学生要创作绘画作品,首先得画好二小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诗歌,每一幅图中,二小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二小带路图”:二小假装给敌人带路,心里却自有主张,这是一个勇敢机智的二小;“敌人受骗图”:二小成功将敌人引进埋伏圈,看着敌人中计,内心的欣喜不言而喻;“二小牺牲图”:二小悲壮地倒下,脸色平静。要想真正通过画面来表现二小内心的变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件困难的事。但绘画只是手段,领悟才是最终目的。教者可以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品质,然后再借助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二小的面部表情。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故事,二小的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当学生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作品上时,他们看到的只有二小的光辉形象,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不断加深,情感在画面中不断升华,从而受到了感染。

绘画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文本价值。本节课的教学恰到好处地向我们呈现了图文相互结合、诗画相互借鉴、文字与画面相互转化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让更多的资源为我们所用,并且巧妙地,甚至创造性地使用,使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永保生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途径语文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