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鸿
[摘 要]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动画情境、想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50-01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神奇美妙的动画,奇思妙想的想象等手段,创设出各种情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一、创设语言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声调,惟妙惟肖的语言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能引领学生信步走入知识的殿堂。
《观潮》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当潮来时”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描述着描写声音的语句和把浪潮比作一条白线、一道白色墙和千万匹战马的语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的情感被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激发了出来,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打开课本读读那令人振奋的语段。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的学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热烈讨论、积极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教学《两只鸟蛋》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在出示课题之后启发学生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手,大胆质疑:“课题为什么要叫‘两只鸟蛋,而不叫‘两个鸟蛋呢?” “这两只鸟蛋在哪里?” “谁发现了这两只鸟蛋?把这两只鸟蛋怎么啦?”这一系列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求知欲很快被激发出来,个个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采用读、思、画、议的学习方法,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三、创设动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比较容易被鲜明生动的画面吸引,教师适时地设置活泼有趣的动画情境,可以把教材内容迅速表象化,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翠鸟》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教师播放了课件,视频中的翠鸟色彩鲜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脑子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把翠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头脑中。交流中,他们有的说:“翠鸟很美丽,很可爱,我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喜欢它,真希望有一只这么可爱的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教师又趁热打铁地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请说说理由。”此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通过动画情境将语言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在扎扎实实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以协调发展,课堂充满了生机。
四、创设想象情境,保持学习興趣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文学作品就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是藏在水下。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都是这类“冰山”型的短小精美的作品。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出发散点,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
比如《画风》一课,教学到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式画风的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来画风,你想怎么画?”学生有的说:“我画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起风了,风筝被风吹得无影无踪。”有的说:“我画一束红玫瑰,玫瑰花瓣被风吹得皱皱的。”有的说:“我画几棵弯弯的小草。”有的说。“我画胸前迎风飘荡的红领巾。”教师又趁热打铁:“声音、气味与风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呢?”“我画桂花树,桂花十里飘香,招引来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过年了,伙伴们忙着放鞭炮呢。”“我画了一个打扮时髦的姑娘在唱歌,头上画着一个个五线谱。”……教师一层层巧妙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尽情地描绘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心挖掘文本资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时才会兴趣盎然。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