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碧杭
“立德树人”更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情感教育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则赋予了情感教育的特殊使命,抓住时机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有感情地认识人与事,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情感目标
尽管语文课文的题材多种多样,但很多文章是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优秀文本。我们要理清并设计情感教育的目标,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成分,引起其情感上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关于鲁迅《藤野先生》情感教育目标的设定,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首先要感悟的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之情,尤其是作者对藤野先生内心的敬重,甚至可以延伸到现在的师生情(尊敬师长);其次,学生还需要把握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而这些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关于藤野先生的人物描写来体验作者与藤野的师生情,通过阅读作者观看电影纪录片的小片段引发作者“弃医从文”的重大决断来展现作者的爱国之情。
二、创设情景活动,激发情感共鸣
葉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情感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而学生品德形成的有效载体在于教学活动,因此,要重视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体验情景中形成思想的撞击、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从而在促进学生“三观”形成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关于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为了突出父与子之情,使学生感悟作者心中的父亲形象,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如何理解自己的父母、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而引发了学生情感的集中倾诉与瞬间爆发;课后,我又布置了“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在家书中,有些学生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情,体现了晚辈在某件事中的种种愧疚,激发了他们渴望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强烈愿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和感人至深,这就是这篇文章情感教育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这里,学生通过课中情感的倾诉,形成宝贵的思想,课下又用文字表达情感,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吗!
三、尊重学生见解,使学生畅所欲言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又多变,自我意识比较强,期望表达自己的观点,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尤其是教师的赞许,但又害怕出错,有一种“小成人”的感觉。因此,语文情感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倾听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善于保护学生“新思维”,让学生大胆敞开心扉,养成畅所欲言的好习惯,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
例如,关于马致远《秋思》的情感教学,读一遍《秋思》,我想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优美的画作,但这幅画却具有强烈的“弦外音”。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弦外音”,我将“枯藤”“老树”“昏鸦”这几个词列为一组,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比较,领悟其中的“苦情”;将“小桥”“流水”“人家”这几个词列为一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对比,理解其中的“愁情”;将“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词列为一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归纳,感受其中的“悲情”。这里,从苦情到愁情,从愁情到悲情,层层加重,层层叠加,作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每组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点评和归纳,学生最终认可了作为读者的学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即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心理)来诵读经典,这样,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四、重视故事情节,启迪情感思考
语文教材中很多记叙文故事情节的描写是进行情感教育好的平台和好的抓手,有些是曲折的,有些是委婉的,有些是感人泪下的,有些是爱恨分明的,有些是催人奋进的……如果让学生抓住关键情节,感受关键细节,理解关键词句,从中情感得以升华,品德得到涵养。
例如,关于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由于现在的学生和小说描写的时代相差甚远,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揭露的时代特点,我让学生抓住小说中描写孔乙己情节中的几个关键动词的运用来归纳孔乙己人物性格特点,如“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罩”字,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摸”字,“排”“罩”“摸”三字在小说不同情节中的出现,表现了孔乙己的在短衣帮面前的炫耀、在孩子们面前的慌张、在小伙计面前的潦倒。学生阅读时,抓住这几个关键动词,就能将封建时代下一个真实的知识分子形象揭露出来,几个动词也反映了孔乙己生活处境的细微变化,透过故事展示的现象,学生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却是封建时代下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与毒害以及作者对封建制度无情的讽刺与抨击。通过重视故事情节,抓住关键点,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对吃人的封建社会认识会更深入一步,再与现代社会平等的人际关系、相同的发展机遇等相比,学生更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其情感升华是必然的。
总之,立德树人是语文教育之本,情感教育渗透的策略要多样化,既要设计情感目标,又要创设情景活动,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要重视故事情节,通过多样化的策略和途径,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情感升华,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福建龙岩市上杭县蛟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