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姐 李 媛 沈棫华 方 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职业情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护理心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抽象。对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希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校207名大二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例,女生199例;平均年龄(19.2±1.02)岁,调查时间为2018年1月。两组生源均为国家统招的高职高专护生、入学平均分数、年龄及前期各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心理》课程开设于护理专业二年级第三学期,共26学时。使用李正姐主编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心理学》教材。
1.2 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学时和教学内容相同。授课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教学方法,由学生以一个行政班级为单位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意愿进行选择。①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教学法为主。②实验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根据护生实际水平,和学生共同设计、编制情境教学脚本,创设模拟临床教学环境[1],通过情境教学环境下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仿扮演医院情境中的人物角色,逐个完成任务,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法:教师将《护理心理》教学内容分为16个项目48个任务,并对每个任务设置教学目标、进行任务描述、介绍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在开学前2周,教师在蓝墨云班课里介绍任务驱动学习法的实施要求和具体办法,并完成第一次授课内容教学任务的布置,要求护生根据任务进行分组,撰写脚本。每个任务均需通过提出任务目标,创设模拟情境进行任务实施,采用情境教学环境下角色扮演法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完成护理实践。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拍摄、上传到平台,通过自评、他评的方法及任务检测进行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时间随机抽取2~3组学生进行表演,将其完成的任务结果展示给全体同学。最终师生共同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反馈,教师答疑解惑,总结重点和难点,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并完成拓展与任务相关的提升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学目标[2]。
1.3 教学效果评价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目标的达成情况,对研究开展后的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实验组,操作技能和案例分析平均成绩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案例分析和技能成绩比较(x±s,分)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专业的能力培养是关键,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确保学生在知识点上背诵的时间。理论考试以客观题为主,运用蓝墨云班课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实验组,说明在知识点的背诵效果方面,对照组优于实验组。但传统教学存在灵活性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缺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将子任务寓于情景中,使抽象的知识以直观、活泼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组成的碎片呈现,于真实情景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3]。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将知识点串联,使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专业技能的熟练运用。其教学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其任务设置遵循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与临床的融合,教学方式不再只强调教师的讲授和灌输,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环节下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强调各角色之间的密切互动,强调团队合作[5]。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贯穿始终,最后完成若干个任务从而达成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强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有效融合,增强了技能操作能力,训练了其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学生技能和案例分析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该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形成职业能力,这既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又能将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拓展岗位的职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