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腾飞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
关于薪酬激励,国内学者尚未达成一致性意见。本文认为,薪酬激励主要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激励员工的角度出发,对员工待遇、福利予以优化的一项工作。薪酬激励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与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会直接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性环节,企业健全薪酬激励机制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员工更好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满足员工在薪酬方面的合理性需求,确保员工能够长期保持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企业在整体行业中的竞争力,形成独有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实质上,企业薪酬激励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企业运用得当,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在精神以及物质上的需求,真正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1]。
(一)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薪酬激励无论对于员工工作,还是对于员工生活都具有很强的意义。薪酬激励机制内容的合理性、公平性决定了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直接影响员工责任意识以及员工工作积极性[2]。因此,企业只有构建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劳动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促使员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防止本企业人才流失,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认可员工个人价值的必然举措。员工为企业创造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过程,体现了员工在企业中的个人价值。企业只有坚持公平合理的理念,将薪酬激励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开展,才能让员工感受得到企业这一“大家庭”的温暖。企业薪酬激励措施代表了企业管理层对于员工个人价值的认可,对于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以及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推动作用[3]。
(一)丰富薪酬激励内容,实现薪酬激励措施的多元化。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地拟定薪酬激励措施,企业要丰富薪酬激励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薪酬激励。第一,企业可以将岗位工资拆分为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三个部分。首先,在技能工资层面,主要根据员工的职称、学历、专业技能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来判定员工的技能工资,激发员工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与薪酬激励的有机结合,体现薪酬激励机制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尤其要注重员工创新科研方面的能力。这是因为,员工的科研技术创新无形中能够大幅度增加企业整体创造经营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能力,理应被重视。其次,在岗位工资层面,企业要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拟定具有指向性以及公平性的岗位工资。例如,对于条件艰苦、工作量较大、工作周期较长以及长期出差等岗位的工资应当高于普通管理型的岗位工资,体现员工所处岗位的价值。最后,在绩效工资层面,企业不应当采取“一刀切”的绩效考核方式,除了注重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的贡献外,也要充分考量员工日常考勤水平、工作态度以及服务态度等等。通过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绩效考核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
(二)搭建科学合理的员工福利体系。从广义上来看,员工福利实质上属于薪酬激励的范围,这是因为员工五险一金等福利本身就来源于员工整体工资结构当中。基于此,企业要搭建科学合理的员工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福利,提升员工职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企业除了给予员工五险一金等基本性福利外,还可以探索性的加入工作餐补助、加班补助、高温作业补贴、春节年货、着装补贴、入职周年纪念日奖励等多元化的福利。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福利体系的搭建要做到科学合理,不能盲目设计。也就是说,企业要量力而行,结合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以及员工生产生活状况,选择性的加入部分个性化福利,确保员工福利处于一个合理平衡的范围内。
(三)加强行业薪酬以及地域薪酬的对标管理。现阶段,许多员工之所以对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关键在于,部分企业的薪酬无法与行业基本标准以及地域基本标准相匹配。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企业必须要加强行业薪酬以及地域薪酬的对标管理,尤其要注意关键竞争对手的薪酬福利模式以及薪酬福利内容。一方面,企业人资管理专责可以及时收集相关行业的基础工资水平,拟定相关的薪酬激励改进方式,及时调整员工的基础工资,保持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人资管理专责要注意本地域的基础工资水平,及时根据本地区物价变化、房价变化等拟定更具有人性化和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确保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结束语: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界的研究重点,也是当前企业人资管理专责的关注重点。近些年来,伴随社会个体消费意识以及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愈来愈多的员工渴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一份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希望能够展现自身人身价值的同时,得到企业的认可。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既要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也要充分考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基本需求。企业人资管理专责要进一步树立人本意识,从提升员工忠诚度、满意度以及信任感的层面出发,不断优化薪酬激励结构,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