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塘
摘 要:在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真实有效的融合,其实就是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和实践上实现共生价值融合。
关键词:家庭教育 共生理念 价值融合
共生就是指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形成互利关系,只有家长和教师都实现了自己的教育价值,才能实现教育的共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思想的启蒙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却是孩子第一个接受系统化知识的场所。两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都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实有效的融合。其实就是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和实践上实现共生的价值融合,践行共生理念有助于实现家长与教师的价值融合。
一、当下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共生价值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还没有放下,大部分学校都是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大部分家长都是整体盯着自己家小孩的成绩有没有提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关注在孩子的成绩上。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就是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就局限在孩子学习成绩上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家校沟通就形成了交流范围过于狭窄,内容过于单一的情况,而很少涉及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简单而低层次的交流不足以形成家校合作共生价值融合。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学校学习,学生在校时间也越来越长,家长教育小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有些原本是家长的教育内容,却要转嫁给了学校,把这份责任寄托给老师,让老师在应付教学常规的同时,还要应付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份教育。这样的情况,教师只能以一种疲态,非情愿的方式参与进来。教育的错位必然导致家校合作共生价值融合的错位,不能形成共生价值形成的合力。
从以上内容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站在了同一战线上,看似实现了两者的共生,但两者并不存在合力;看似两者在通力合作,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互帮互助,达不到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和实践上实现共生价值融合。如何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价值融合呢?
二、践行共生理念有助于实现家长与教师的价值融合
(一)在共生价值理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划清责任范畴
家校合作能否有成效,首先我们要先划清工作的责任范畴,才不至于形成错位教育。家长不能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把原本是自己的教育内容推给学校,家长要负责教育孩子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学校传授学科知识,并且在言行举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家庭教育是前提,学校教育是提升,两者融合才能形成合力。
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形成价值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还应拓展范围,学生成绩能否提高少不了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品行良好,自然能在学校尊敬老师,热爱学习,这也是有利于老师传授知识,也有利于老师实现自己的教学价值。两者之间共生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学校教育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区别。学校教育面对的群体是全体学生,学校的教育只能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使用最高效,最快捷的教育方法,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家庭教育则有别于学校教育,往往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产生的教育比较随机,并没有科学的实施计划,并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科学、有序的传授学科知识。虽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显著差别,但是在共生价值理念下,两者之间的融合能有效形成家校合力。
(二)在共生价值理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地位上需要平等
家校的合作还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两者之间的地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平等,而是要以切实的制度来保障,否则难以形成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情况下,谈何共生,谈何教育,那只能是一纸空文,一腔热情。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地位上需要平等,不能以对立面的形式存在。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现在很多学校都创设了家长学校,为家长开设了系列化课程。学校教育不但教育了学生,同时还教育了家长,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在共生价值理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地位上的平等。
(三)在共生价值理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体要有价值融合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找到切合点,双方才能实现价值的融合。
在共生价值理念下,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需要两者的教育主体有价值融合。家长目的是教育子女,老师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存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这样就有利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教师也就可以借此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议。教师进行过专业化的训练,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能够给家长提供专业化的意见,家长也信服教师。这样家长和教师就像两个绳子一样,紧紧的拧着一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自然就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学校教育能造就学生,能实现社会知识分子的流动。家庭教育是前提,学校只是推手。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共生理念下,大胆尝试从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出发,大胆探索不同知识水平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生融合,避免家校合作的功利性与偏差,让共生理念在家校合作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參考文献
[1]王厥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新变化[J].检察风云,2004(08).
[2]王丽.正确认识学校教育[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3]张中田.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3(10).
[4]赵婧如.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