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变革呼之欲出,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2017年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方案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实施,一场高等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双一流”建设是顺应社会、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诉求和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并将指引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如何改革?怎么进行改革?如何进行“双一流”建设?怎么进行“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以什么为突破?这些将成为“双一流”建设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就课程维度而言,没有一流的课程,就没有“双一流”。近年来,各高校课程建设发展迅猛。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等大量开发。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有部份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只是新瓶装旧酒,课程设计部分没有新意,课程没有吸引力。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也同样存在此问题,本文在前人课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五I”课程观来探讨管理会计课程设计。
“五I”课程观是张楚延教授在“结构主义”课程观、科学主义课程观等基础上,提出的中国课程观。“五I”课程观包括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tuition)、直觉(inquiry)、智慧(intelligence)。因这五个词的英文都是“I”开头,所以简称“五I”课程观。结构主义课程观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该课程观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存在结构,任何课程都应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该学科的结构,知识的迁移关键让学生掌握结构。张楚延教授认为结构主义课程观有其合理性,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多元思维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对原创新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结构主义课程观注重知识的细分,强调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因此,结构主义课程观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不利。针对于此,张楚延教授在肯定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五I”课程观。“五I”课程观肯定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同时更强调“人”在课程的作用。张楚延教授认为课程是“人”的课程,课程是培养人的课程,课程中要见“人”。因此,张楚延教授把课程中的“知识”改为“信息”,把人的“兴趣”、“质疑”、“直觉”、“智慧”引入课程。之后黎利云博士、彭道林博士、刘阳科博士等人对“五I”课程观内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文将探讨“五I”课程观在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等的核心课程,是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管理会计课程设计经历了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和混合教学设计。但在课程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设计理念只见“知识”,不见“人”;二是课程设计思路注重知识忽视能力;三是线上设计内容零散没有结构,不成体系;四是课堂教学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这些是管理会计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的难点。“五I”课程观正好能够解决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的难题,给予混合教学模式新的生命力。
1.管理会计课程中的“信息”设计。信息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是课程设计的本体。一是信息的选用、处理、加工是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管理会计在课程设计之前要广泛收集管理会计课程资料。例如,会计学科资料、管理学科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音频资料、还可以是视频资料等。当然这些资料可以是一些学科知识的概念、判断、原理等,也可以是一些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原理与原理的联系。即所谓的“结构”,还可以是一些案例、故事等资料信息。我们在课程建设时,要努力丰富这些信息,特别是要把学科前沿知识(会计学科知识、管理学科知识)纳入课程。这也是我们很多高校为什么要强调科研在课程建设的作用。如果你没有从事该学科研究,你就不了解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不了解该学科前沿知识,自然就不会在课程设计中纳入学科前沿知识。“信息”的丰富性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但我们学生在学习时有不同的要求、层次、目标、学时,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加工等。例如,专科生、本科本、研究生他们的管理会计课程,我们在设计时就会选取不同“信息”。“专科生”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会侧重选取基本概念、习题等课程“信息”;“本科生”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会侧重选取概念、概念与概念的联系、案例等课程“信息”;“研究生”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会侧重选取概念、原理、概念与概念联系、原理与原理之间联系、案例等课程“信息”。这些课程“信息”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学习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的因材施教。二是“信息”不同于“知识”,“信息”包含“知识”。“知识”是认知的范围。结构主义课程观、科学主义课程观重视知识。重视知识的传授、传播、习得。课程的“知识”来自于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主要由概念、原理以及之间联系组成。张楚廷教授认为,学科知识是“信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情意、态度、信念、期待等也是“信息”,但不是“知识”。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包含“知识”,“信息”具有“泛”的特征。因此,我们在管理会计设计时,注重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教师、学生的情意、态度、信念等纳入课程之中,使课程中能够看到“人”的一面。三是知识结构也是“信息”。结构主义课程观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可以引出结构。任何课程都应使学生理解结构,学习结构,教师教结构。并认为学科结构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原理与原理之间的联系。张楚廷教授认为,学科结构要素之间联系是“结构”,要素周围的成分也是“结构”。例如,要素周围的文化、精神、历史等也是“结构”,并把它称为超结构。这些结构都是“信息”。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将注重“信息”结构设计。一是将课程的每节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结构,然后把每章的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结构,最后把一门课程的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结构)让学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掌握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二是设计超结构。我们将在管理课程中设计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文化等内容,融入“人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2.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兴趣”设计。“信息”是“兴趣”的基础,也是“兴趣”产生的来源。张楚廷教授认为,“兴趣”不是课程的辅助物,而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在课程“信息”的筛选时就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如何在课程中设计“兴趣”。张楚廷教授认为“故事”、“隐喻”、“美学”是关键。“故事”的情节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隐喻”会导致学生“沉思”。“故事”、“隐喻”最终会给学生美好、美妙的感觉。美好、美妙的感觉就会使学生发现美、享受美。“美学”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源泉。管理会计课程中可以设计那些美?一是设计“结构”美。管理会计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在管理会计课程中,我们应将“管理学科”、“会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好;我们也应将本学科内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联系设计好;我们更应把“会计学科与管理学科之间的联系设计好。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结构之“美”,接受逻辑分析能力训练。二是采取探讨方式教学,感受探索之美。在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准备丰富的感性资源,让学生学习。例如案例文本、企业管理会计师视频、音频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询问”、“质问”、“反问”,在“问”中感受知识的探索之美。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美化课件,营造体验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变革,信息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精细的教学环境设计能让学生体验学习之美。四是师生教学过程之中的情意“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真情实意,将会让师生难忘、珍重。
3.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质疑”设计。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才会静心聆听。学生开始静心聆听,思考、质疑就开始啦,问题也就来啦。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能是询问。例如,是什么?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由什么构成?等等。这是初级“问题”;在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可能是质问。例如,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为什么是由这些构成?等等,这是中级“问题”;在自已有了判断的情况下,可能是反问。例如,难道不是这样吗,还有别的吗?你认为呢?等等。这是高级“问题”。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产生这些“问题”,并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质疑”。管理会计课程中“质疑”设计关键在于“学”与“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4.管理会计课程中的“直觉”设计。张楚廷教授认为,“直觉”是课程很有份量的部份,课程设计应关注“直觉”。布鲁纳认为,结构主义与直觉协调发展。张教授还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翼,逻辑与直觉是科学繁荣的两翼。因此,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中有“科学”,也应有“艺术”;有“逻辑”,也应有“直觉”。课程中“逻辑”设计较易,“直觉”设计较难。但,如果课程中没有“直觉”,学生的天赋可能泯灭。“逻辑”可以后天习得,“直觉”也可以后天培养与发展。正因为如此,“直觉”进入课程才有了理论依据。管理会计课程中如何设计“直觉”,怎么设计“直觉”?如何把“直觉”与“结构”协调起来,这就更难了。在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中多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带学生参观企业、事业等组织的管理会计师工作环境,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另外,精选、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参加企业高级管理会计师座谈交流会。通过这些感性认识,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
5.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智慧”设计。“智慧”是课程教学的目标。张楚廷教授认为,课程中的“智慧”包括“智性智慧”、“理性智慧”、“道德智慧”。这些“智慧”表现为“真”、“善”、“美”。管理会计课程如何给与学生智慧?一是做好课程中的“信息、兴趣、质疑、直觉”设计。因为,张楚廷教授认为,“信息、兴趣、质疑、直觉”可以导致“智慧”。二是做好课程中的“论证”。“论证”是评价课程优良的一个重要依据。优秀课程一定有严谨、充分的论证。
“五I”课程设计是管理会计课程一次新的尝试。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它更注重“人”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地位。首先“,五I”课程设计关注人在课程中的“信息”接收。这是管理会计设计的基本任务。其次,关注课程中人的“兴趣”、“质疑”、“直觉”。最后,关注课程中人的“智慧”。课程设计最终目的是要设计“人”的课程来培养人,使人变得更加“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为人对“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