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政教育模式方法单一。中国大专院校的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一般通过通识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进行,除此之外不再有太多机会接触类似的教育。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形式简单载体单一,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此教育理解不深,体会不充分,兴趣不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分离,最终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教育体制还不健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和路径的研究,这是引起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巧妙的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出祖国四有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是中国教育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索一条素质教育新路径就尤其显得重要了。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我们体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而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和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5000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理解,以高职《税收实务》课程为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自信,以树立正确积极的纳税观念,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1.道路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制度自信: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责任。
4.理论自信:自觉学习,加强自我修养,锤炼意志品格。
税收实务是会计金融投资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高职院校开设税收实务,使得学生掌握会计必备知识,具体包括熟悉税收征管法,灵活计算各种税种应纳税额,了解税务机关如何稽查纳税,组织税款入款等内容。该门课程符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习总书记四个自信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素教学手段,在课程中以学生的能力、知识、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实施教学,注重相关税收理论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在课程大纲设计思路中,提出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延伸培养学生思想分析能力。
作者通过对税收实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四个自信让德育元素贯穿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举一反三,在专业中解说思政,在思政中巩固练习专业;对有应用价值的知识也提出深入的问题供给学生实践或作为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合理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是最为简单但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也可以激发学生潜意识的认知,谈感想,抒理念。除此之外,比如视频教学法,实地考察法等,都极为行之有效,教学效果也甚好。以税收实务为例,采用多方法融入该专业课程,首先在讲解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特点;其次在基于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以及启发教学等教学方法具体实现过程见表1。
基于表1中的教学内容,相关教学方法和知识内容的融合机制举例如下:
案例1:税收实务中个人所得税的讲解。道德自信。通过对个税内容的讲解,联系道德教育。隐性渗透,寓道德教于本课程中,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是思政元素切入点。要求学生全面提高现代税收的认识水平,提升信息化素养,适应改革要求的现代税收话语体系,逐步把自身塑造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税务人。
表1 实施大纲
案例2:税收基础知识讲解。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教育与渗透。以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为导入口,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今相通,融合《税收实务》教学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探索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的放矢”就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能通过良好的融合,使其互补。比如在讲税收实务企业所得税内容中,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历年历届优秀校友事迹,以促进学生们内心的追梦情节,激发他们对学好本专业的兴趣,努力探寻学习的内心冲动;强化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成功;再如新的教育体制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入教育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修养,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优化和完善,在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价值观教育,培养诚信、合作、责任等意识。
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渠道在讲台。每一个老师是工匠,是引导者,是创新领路人。首先,高校教师本身应提高“四自信”,确保为人师表,担起教书育人职责。其次,要提升高校教师马列主义素养。最后,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首先,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首先,税收体系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惩抗税者》、《责弟治税》、《探花不值一文》等案例的重现,那鲜活的影像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将正确的税收理念传递给学生。其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同,找准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最早在上海大学进行实践探索,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将文史哲学科引入专业课,以视频、辩论等形式为学习载体,答疑解惑。“课程思政”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对学生成绩考核,应从基础知识认知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我们培养的学生绝不是理论型的书呆子,而是活学活用且有自己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作者认为最终的考评层面可以选择两种改革思路:一是在期末的书面考试中加入思政伦理分析题,形式包括简单题或者论述题;二是采用演示汇报作为考查方式之一,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上交ppt,并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综上所述,可以导出具体运作图1:
图1
课程思政渗透高职教学全过程的路径研究,让高校教师的肩头责任更为重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会自然形成,一蹴而就。“课程思政”的思维方式,无形中将思想政治理念放在教育最顶层,培养有想法有目标有思想有能力的大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只有真正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生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