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平川镇三三小学 单国文
人格教育是从人自身的天性出发,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修养。目前,我国的教育将智能教育作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自私、狂妄、冷漠等消极的人格形象与无私、谦虚、热情的积极人格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育中,学生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教育。由此可见,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叙述人格教育的优点以及人格教育的具体应用。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帮助学生塑造优异的人格”作为主要的任务,重点规划,深入落实,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尽可能帮助独立意识与自主意识缺乏的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人格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人格可塑性较强,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在小学阶段运用人格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期间,学生们人格的可塑性较强,这个时期榜样的作用最为显著,不论是教师的行为举止还是谈吐礼仪,这都会成为小学生自觉模仿的对象,能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正确的观念能够影响小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小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小学生坚定认识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观念,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分析事物的能力,在面对困难或者挫折时能够冷静地面对所遇到的事情,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成功的人格教育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为优良的人格形成奠定基础。
在之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往往强调道德规范与纪律规范,将小学生的道德培养与维持班级纪律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教育只是让学生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做法,而人格教育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具体教育。学生有着不同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性格,注重小学生精神方面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的学生比较勇敢,有的学生比较怯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不可做出较强的干涉。
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些人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以及接触时间长的人等。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交流与沟通,一些自卑、胆小的学生往往缺乏沟通与交流,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就需要教师组织班集体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体验到沟通、交流的优点,从而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满足学生沟通交流的需要,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游和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知识竞赛,在郊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带的食物分享出来,使学生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交习惯,使学生能够积极交友,养成良好的人格。
实行人格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性格,也要使学生懂得自重、自尊与自爱。要想学生做到自重、自尊与自爱,就需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性格。比如教师可以专门组织“闪耀的我们”的表演平台,让学生展示自身的特长以及优点,形式并不固定,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讲笑话,讲故事,并对学生的“特长”作出积极的肯定以及回复。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擅长展示自身,要明白每个性格都有自己的好处,并不是“胆小、怯懦”就是坏性格,“勇敢、胆大”就是好性格,学生的性格差异更多需要教师去尊重,并且努力引导学生朝自身的性格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充满自豪感与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独立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超越自我。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本,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很多精神层次内容,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逐步教会学生理性的思考,锻炼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将人格教育和学生所学的教材充分融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的内容,引出目前我国的形势变化,使学生能够关注重点问题,对我国的热点问题提出一定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不做过多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用最朴实、最纯洁的语言来谈一谈对我国的热点问题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的习题,引出类似的问题,强化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价值观有着大致的理解。
学生的性格因人而异,学生的人格不单单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遗传作用的影响,所以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千差万别,教师不应该过分干涉学生的性格,学生的理性与感性都是学生的自身选择,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有些学生的性格较为暴躁,骄傲自负,极度内向,教师都要尊重,不能过分批评与改正,比如,教师可以与性格暴躁的学生进行沟通,让他发脾气的时候避免影响其他学生,合理地调解自身的情绪;对骄傲自负的学生,可以为他讲述典例;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上课回答问题等,参加课下活动,使他能够与同学们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学生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自身原因而忽视学生,使学生产生抵抗的情绪。
教师应该首先以实际行动把自身做好,为学生做榜样。教师将自己的爱好与情操表现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静坐,准备上课,教师就要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和学生一样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传授学生。教师应该通过塑造敬业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教师要明确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把自身的魅力发挥出来,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进一步去教导学生,成为学生参考的模范,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去进一步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可以在道德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将周围的感人事物作为教学的内容分享给学生们,一方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态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新的感悟与启发,从而能够将人格提升一个高度。
班级管理活动能够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新理念的提出,我国比较看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会对小学生的思维、行动、品质、能力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可以使学生养成好的人格。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格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确保班级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养成理性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人格障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符合我国的人才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