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子工程”

2019-03-11 09: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赵建华
天津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校园文化中学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赵建华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范式,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具有传承文化的职责和使命,而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黑板报上的一字一句、一诗一画,都体现着特定的文化意涵。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价值诉求、精神信仰、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的形成,都会交织在中学的短短六年时光里。良好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他们的教育、引导、陶冶和规范,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取代的。而校长作为一校之魂,既是校园文化的设计师,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路人,面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制度、轻人文,重形式、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问题,只有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发挥自身卓越引导力,强调立足于学校实情,才能建设更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是基于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沉淀而成的一种形塑中学生的氛围,相比于传统教育的强制性灌输,它是通过熏陶、感染、启迪来影响学生,并使学生逐渐将其内化于心,体现在自身的价值诉求和人生追求上,从而召唤出积极向上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对其成长成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一)教育管理功能

一所中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应唯有学生成绩或升学率,更要包含学生的健康良性成长,为其最终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说,中学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其教育管理功能,一方面,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促使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三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校园文化营造人性化的育人场所,在无形中熏陶学生的情操与行为,有效弥补教育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

作为对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媒介,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松散性、自发性,虽然与行政上的命令领导截然相反,但是体现着思想上的指导性,既允许学校全体成员参与,又能把握大方向,因此成为中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凝聚引领功能

校园文化能使全校成员产生凝聚力,并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般来说,一所中学所追求的价值诉求,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师生认识并体验到这种共同价值和理想追求,会在彼此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将广大师生缔结在一起,相互关怀、团结友爱,使人人得到进步,学校实现良性发展。中学生多是12~17 岁的青少年,极具个性且富有反叛精神,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积极健康的中学校园文化,能够为中学生提供丰富优渥的精神食粮,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西方价值观的侵扰,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释放自身的潜能。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应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健康正面的氛围中成长,迸发出更大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体现在艺术、学习、社交、工作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三)陶冶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递的,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不断提炼、积累形成的。良好校园文化之所以具有陶冶激励功能,是因为沐浴在积极的教育环境、优良的文化氛围中,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吸取良好文化价值,获得丰富知识,习得与学校文化气质吻合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所谓激励,就是鼓舞与激发,良好校园文化可以使师生得到赞赏和鼓励,每个成员的付出与努力被肯定、被关注,能激励其释放更多潜能。对中学校长而言,只要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情感积极,就应给予充分关注,使之发挥激励作用。

(四)规范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对其成员具有约束功能,通过制度、舆论方式影响中学生思想行为,借助文化氛围塑造中学生价值观念,使其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方向上发展。良好的中学校园文化,反映着现代社会的先进文化方向,可以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使其朝着学校教育目标靠近;也可以通过文化优势建立一套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行为习惯及价值准则,以启发、感染和引导的形式使成员不断完善自身行为,同时,这些习惯或准则具有排他性,可以排斥不良的思想文化,对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控能力,有助于其净化心灵、志趣升华、健康成长。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教育管理、凝聚引领、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的功能,而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伤害。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中学管理者建设校园文化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不健康校园文化氛围的出现。

(一)重物质,轻精神

校园文化有其外在形态,例如励志碑刻、文化雕塑、名人名言标语等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外显的标志,目前已经受到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重视。这类景观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或作为物化的校园文化,在校园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却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普遍问题。不少中学精心设计文化建设方案,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使学校从单纯注重应试升学转向有计划地构建文化氛围、拓宽学校教育视野与内容,然而,大量资源和时间精力被投入到了物质符号产品上,例如加强学校形象设计、购买各类文化设施等,忽略了精神文化内涵,认为物质条件越好,校园文化就越优良。实际并非如此,励志碑刻、文化长廊、环境绿化等只属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作为支撑,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和熏陶将始终有限,并且流于表面,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重制度,轻人文

制度约束是文化活动的保障,作为学校成员的行为规约和活动准绳,健全有效的制度,对学校教育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制度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行为品德,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导向作用,然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重制度、轻人文的问题,制度管束虽多却效果不佳。制度固然有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优势,但倘若学校一味强调硬性管理,试图以制度解决一切问题,就会坠入舍本逐末的陷阱。因为校园文化需要以长时间的熏陶才能发挥效用,一味急功近利,采取强制约束的手段,必然会适得其反,特别是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反叛精神,容易对制度产生抵触、反抗情绪,不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

(三)重形式,轻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加强学校成员对校园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离不开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何增强活动的丰富性、创新性,是当前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上努力的目标,也是学校容易轻视文化建设内容和过程。总的来说,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强交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会因缺乏示范性而弱化导向力,而且会因不能很好地贴近师生、贴合实际而让中学生失去兴趣,起不到理想中的启迪和教育效果。一个成功的活动应具备两方面的成效——直接成果和对学校成员的影响,而且后者更加重要,这也是中学校长建设校园文化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

(四)重统一,轻个性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直接面向广大学生,是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发展的最基本场所,也是学生需要长期生活的一个“大家庭”,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同素养性格的班主任,会构建起文化迥异的班级组织,具体体现在教室布置、班风班规、学生语言行为、学生精神风貌等方面。然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过度重视整体而轻视班级个性的现象,很多中学生不清楚所在班级的文化,更不用说所在班级文化与其他班级文化的差异了,原因在于大部分班级文化都是整齐划一的。这种整齐划一的文化建设模式,不能适应每个班级的特色与需求,在这样的统一标准下培养出的学生也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与其说是学生在受校园文化影响,不如说是通过校园文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得不适应一定的“标准”,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得不到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成才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校长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重新认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推广,许多中学纷纷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校长将扮演引路人角色,其意识和观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首先,中学校长应具备前瞻性的文化理念。理论知识可为校长拓宽视野、放开思想、指导实践,因此中学校长要坚持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管理知识的学习,充实与更新理论素养,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校长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校园文化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校长应把握机遇、善于创新,精心营构校园文化。面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学校长应该站在新的起点,把握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自主创新,引导建立适合学校的校园文化。自主创新意味着不断对校园文化进行凝练总结,通过着眼于当下,不断地摸索和思考,能够做到推陈出新、与众不同,不断耕耘与付出,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发挥卓越引导力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筹划者和组织者的校长,应该充分发挥领导力、展现个人魅力,让全体成员乐于奉献、齐心协力,为构建中学校园文化贡献更多能量。校长应具有大局观,能做到知人善任,通过自身的领导气概和敏锐洞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悉心交流与沟通,发掘每个人的优点,委任有才华的教师、学生为助手和担当,并给予其充分信任,在校园文化建设遭遇瓶颈或困难时,应耐心聆听、统筹兼顾,最终作出决策与建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烦琐性,考验着管理者的耐心与细心,校长应该增强自身文化敏锐性和探索欲,尽力捕捉与文化相关的种种元素,并且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主义,使校园文化充满审美性和艺术性,营造使学生积极向上、使教师容光焕发的经典文化氛围。此外,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应始终保持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勤勉的事业心和亲力亲为的态度,为全体师生做出表率,以激发他们的动力,汇聚他们的能量,使校园文化形成品牌。

(三)立足于学校实情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有热情和理想,还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和照抄其他学校的经验,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表面,缺乏精神内涵和办学特色,不利于学校发展。因此,校长要综合考虑学校教学环境、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家长等因素,结合学校的发展史和地域环境,不断提炼和推敲,认清学校现状,定位合理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与规划,使之真正契合学校发展目标。应深化自己对上述因素的把握,走访学校退休领导和教师,并以现有师生的反馈意见为支撑,创建独特的学校文化与精神,从而指导师生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校长应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力量,对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充分研究,关注其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选择更合适的建设途径,让校园文化扎根于现实土壤,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成果。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校园文化中学生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