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对老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2019-03-11 02:47王一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静脉炎

王一博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常见的类型, 导致此病出现的因素包括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老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 伴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已经成为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高危疾病[1]。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一种药物, 对恶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来, 通过大量对比试验研究显示: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较高, 此药在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为了探究老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并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①频率在230次/min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重的室性心动过速, 有发展为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的趋势;③室性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障碍, 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发作时伴有晕厥症状;⑤特发性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所有患者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 每组58例。非老年组患者中,男30例, 女28例;年龄最小27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5.78±19.32)岁。老年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29例;年龄最小66岁, 最大90岁, 平均年龄(78.46±13.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 80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以及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 先选择150 mg的胺碘酮进行静脉推注, 10 min内推完。观察10~15 min未成功复律者, 再次重复上述操作, 还未复律时选择电复律处理。3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即刻进行电复律。复律成功后选择胺碘酮予以静脉滴注维持治疗, 第1个6 h速度为1 mg/min, 随后维持量为0.5 mg/min, 持续应用3~5 d。静脉滴注胺碘酮1~2 d后, 改为口服胺碘酮治疗, 第1周0.6 g/d, 第2周0.4 g/d, 再用维持量0.2 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肺复苏成功情况、病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 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率过缓、血压降低以及用药1~3 d产生浅静脉炎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 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有恶化, 心电图显示不正常或者更加严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老年组患者显效32例, 有效1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6.21%, 非老年组患显效36例, 有效1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9.6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9, P=0.5687>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情况、病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老年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2.76%(48/58), 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96.55%(56/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87,P=0.0147<0.05);老年组患者病死率为24.14%(14/58),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8.62%(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2,P=0.0240<0.05)。老年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5例, 包括4例窦性心率过缓, 5例血压降低, 6例用药1~3 d产生浅静脉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6%;非老年组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包括2例窦性心率过缓, 2例血压降低, 2例用药1~3 d产生浅静脉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非老年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8,P=0.0300<0.05)。

3 讨论

胺碘酮是属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 可以终止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不管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以及折返激动均有效[4]。由于其导致心律失常的几率较低,对室内传导无影响, 无负性肌力反应出现, 不会使起搏阈值增加, 除颤性良好, 因此, 其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肌肥厚等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胺碘酮在静脉注射15 min时, 其药物作用可达到峰值, 随后4 h内慢慢降低, 因此, 需要静脉维持用药治疗[5]。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治疗后, 老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21%, 非老年组患总有效率为89.6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2.76%, 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96.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病死率为24.14%,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8.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 明显低于老年组的25.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 与非老年患者相比, 胺碘酮对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会使患者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与相关研究结果[6-8]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在胺碘酮静脉注射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静脉炎, 并且短时间内大量应用胺碘酮, 会使血压明显降低, 可选择多巴胺维持血压;胺碘酮还可能导致心动过缓的情况出现, 因此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窦房结或房室结病变,应适当减少胺碘酮的用量, 还可预先放置起搏电极。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室性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