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兰 曹丽莎
胎儿窘迫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现象, 同时也是引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有效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1]。伴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提升, 医疗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提升, 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讨论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孕妇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2岁,平均年龄(31.0±4.5)岁;孕周3~42周, 平均孕周(36.5±5.3)周。根据胎儿脐血流测定结果及胎心监护结果不同分为Ⅰ组(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正常, 72例)、Ⅱ组(脐血流测定正常、胎心监护异常, 4例)、Ⅲ组(脐血流测定异常、胎心监护正常, 20例)及Ⅳ组(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异常, 4例)。
1.2 方法 B超脐血流测定:将超声探头调至3.5 MHz, 孕妇采取平卧位, 将探头置于孕妇腹部部位, 同时找到脐动脉,然后检测检测。胎心监护:利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心进行监护,孕妇采取左侧卧位, 确定胎儿的体位体位之后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污染程度及胎心异常、VD及LD、OCT(+)/CST(+)发生情况。胎儿宫内窘迫症状的判定[3]: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程度在Ⅰ~Ⅲ度之间;胎心率基线<110次/min或>160次/min;VD、LD、OCT或CST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四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 Ⅰ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n(%)]
2.2 四组孕妇羊水污染程度比较 四组孕妇羊水污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孕妇羊水污染程度比较[n(%)]
2.3 四组胎儿胎心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Ⅱ组、Ⅳ组胎儿胎心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胎儿胎心异常发生情况比较[n(%)]
2.4 四组胎儿VD及LD、OCT(+)/CST(+)发生情况比较 Ⅱ组及Ⅳ组胎儿OCT(+)/CST(+)发生率高于Ⅰ组、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胎儿VD及LD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胎儿VD及LD、OCT(+)/CST(+)发生情况比较[n(%)]
胎儿宫内窘迫不仅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更是威胁了孕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胎儿宫内窘迫也是剖宫产的指征之一[4]。在临床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比较高, 可高达38.5%, 发生因素比较多[5]。目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羊水污染、胎心率异常等因素均是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主要因素之一, 在临床中常见且多发的因素为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临床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不能只靠单一的诊断标准, 而应将各项指标与孕妇的临床表现结合在一起, 从而判定胎儿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是指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记录胎儿心率曲线及宫缩压力波形, 根据记录的结果对其进行评估, 可有效的检测出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胎心监护属于早期诊断手段, 然而却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唯一标准[6]。一般情况下在妊娠30周后进行脐血流检查, 属于无创检查, 对脐动脉的各指标反应出来的血流状况进行观察, 脐血流检查已然成为辅助孕期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经研究证实, 胎心率正常、脐血流正常胎儿在出生后其状况要好很多[7]。
综上所述, 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一起更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