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花花
陶行知和黄炎培处于同一历史时期,都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各自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本文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陶行知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求同和存异比较。对他们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职业教育规律,指导我们当今的职业教育改革。
陶行知对于课程一词的涉及非常少,所见仅有《小学课程概论序》,但并不是说陶行知就没有课程思想,笔者认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下之教材书》《育才二周年前夜》《新教育》等许多文章中都有阐述他的课程思想。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是渗透在教育论述中,是零星、不系统的。以下是笔者在阅读陶行知诸多文章之后,归纳的陶行知“以生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
(一)以提升“生活力”为课程目标
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生活力”。在《教育大辞书》中陶行知提到 “生活力,则一切课程,教材、教法、工具,皆可纳于规范之中,而与生活发生有机体之关系”。他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教师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法和教学的工具都应该与生活有关;如果职业教育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只空谈理论,并脱离受教育者心理发展阶段和能力水平的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必须把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他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改名为晓庄学校。晓庄学校的课程目标,一是个人目标,通过实际生活锻炼,学生能获得生活力,并依此能抵御病痛、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一是社会目标,学生具备改造乡村社会的能力,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不仅仅是学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学生应通过在生活中的做和学相结合,收获生活的知识和生存的能力,从而得到意志力的锻炼,最终提升个人的“生活力”。由此可见,陶行知以提升“生活力”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二)以“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和“课程源于生活、从属生活、服务生活”。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展开的现实活动;生活是鲜活的,也是立体的,以生活为中心,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需要,而教育的内容必须依照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编排方算合理。传统教育以文字当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死”读书,成为书呆子,没有改造真实社会的能力。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乡村生活展开,课程目标是学生们通过在乡村生活中的实际锻炼,在实践中获得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晓庄学校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自己编制自己穿的草鞋,自己种植粮食和蔬菜,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晓庄学校的学生向农夫、渔夫、樵夫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一些有助于道德教育和民主意识培养的公共场所,如茶馆之类,在这些场所中,农民们积极参与了学生活动,学生们也言传身教地把自己的知识教给了农民。
(三)“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思想
陶行知认为课程的实施应该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指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而不是指三件事情,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应包括以下三个特征:行动、思想和新价值的产生。“做”不是机械、盲目、重复地做,而是有思考的前提下动手去做,在实践中去践行自己的想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经验反思,让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才能称之为有效的“做”。我国传统教育误区认为教学就是读书、写字,不包含其他,实际上探索真理的方法应该是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思考和请教,产生新的想法,再投入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果没有有效的“做”,是无法真正探寻到真理的。
(一)以“实用”为课程目标
“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成为“人上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清末时期我国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操,职业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与社会生产、社会需求都严重脱节。农业学校没有种植经验,工业学校没有工程,商业学校不学习货币知识,所谓的农工商教育都只是形而上的学习,学生毕业之后,陷入了“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的困境。即使是学习了国文,也有很多学生不会写信;学了算术,不会记账等实务,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竟没有在社会中生存、立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清末实业教育的反省,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实用”作为课程目标。
(二)以“适应实用”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应以“适应实用”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应实用”需要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需根据当地社会状况和生活上的真实需要来设置课程及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努力发展学生的“长板”而不是一味去补短,这反而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因时施教”需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听取企业界的建议,随时对所设的各科课程进行修订。
(三) “手腦并用,做学合一”的课程实施思想
课程的实施就是把课程目标融入实践中,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黄炎培把“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作为教学的原则。在黄炎培开办的职业学校,教学的实施是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做去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再去参考理论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在做中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空有理论知识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我们称这样的学习为“读死书、死读书”,对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完全不会有任何改变作用。
(一)两者的不同点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陶行知注重把职业教育课程融于生活教育之中,黄炎培则把发展独立职业教育作为己任;二是陶行知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在于生活,黄炎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目的在于职业。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职业教育是生活工具教育中的一部分,但职业教育更能凸显实际操作、职业技能的特点。黄炎培则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拥有独立、独特教育体系的教育。陶行知的职业教育目标在于满足生活的一切需要,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课程目的在于促进职业的发展,促进实业经济的发展。
(二)两者的相同点
两者的相同点主要有:一是两者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在课程内容上,两者都强调实用性,反对空泛化;三是在课程实施上,两者都突破学校范围,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有效结合。
陶行知“以生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以提升“生活力”为课程目标;以“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倡导“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思想。黄炎培“以实用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以“实用”为课程目标;以“适应需要”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倡“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课程实施思想。陶行知的“以生活为中心”和黄炎培的“以实用为中心”两者的职业教育目的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都主张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必须实用,课程实施都可以突破有限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