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摘 要:在网络日益重要的时代,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系统地论述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要提高网民的政治素养、推进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注重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加强对网络运行的管理等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政治文化;网络政治文化;网络舆论
前言:网络在我国社会中的普及为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领域,并且既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其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所以本文综合运用政治社会学学科的有关理论以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
一、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政府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指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1]当前中国,每当重大社会问题发生,政府及其部门置于事件的舆论漩涡中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民众会将肇事原因归为政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解读也会被民众质疑。
(二)对事实的放大与扭曲效应
当前在网络的普及的大环境之下,不仅许多媒体和网站为了抓住大众眼球,利用网络这一媒介扭曲事实对不实信息进行大肆渲染,并且在网络空间,信息传播不仅便捷而且极为迅速,因此影响的范围较大,对事实的放大和扭曲也越明显,大部分网民缺乏辨别信息优良的能力,常常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从而成了放大事实和扭曲事实的助力。
(三)对政治的冷漠倾向
当下中国,政治冷漠现象较为普遍,民众除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聊天、游戏、购物、浏览娱乐新闻等等,对政治新闻缺乏兴趣,对政治信息关注比较少。
二、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网民政治素养不高、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网络运行的监管力度不够等都是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网民的政治素养水平不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25.4%,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为16.2%,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1.2%。[2]
从网民的受教育分布情况来看,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网民的受教育情况直接影响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水平,中国网民的学历集中在中等教育上,中国网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网民的整体判断能力不高,思想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无形之中成为事实放大和事实扭曲的推动力量。
(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完善
当下我国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在遇到社会问题时,政府部门的信息常常落后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负面报道和社会舆论就会先占据民众的思想,从而政府不能及时地引导网民的思想。
(三)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网络运行的监管力度不够
当出现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时,部分新闻媒体和网站为了博人眼球而对负面信息进行大肆渲染,如果政府及其部门不能及时地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和对部分新闻媒体和网站进行监管,而任由事态的发展和谣言的扩散,社会焦点问题会会不断偏离事实本身。当社会焦点问题愈演愈烈时,政府站出来作出回应也无济于事了,久而久之,民众对政府也会失去信任,一部分民众甚至会对政治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造成了民众的政治冷漠。
三、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一旦成型,改变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文化开始形成之时,就要对文化的模式进行适当地引导。在我国,当前网络政治文化还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通过国家、社会和网民等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对网络政治文化进行合理建构,引导和促进网络政治文化实现良性建设,使之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为建设民主政治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提高网民的政治素养
第一,国家要重视对网民的教育。一方面,国家要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不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要加强对民众的网络知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网民的政治价值观念的引导,重视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要为青少年做好表率和树立榜样;学校是专门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除了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关心国家大事和关心时事政治的兴趣等;社会团体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使社会成员潜移默化的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也要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教育。
第三,公民要自觉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一方面,公民要在网络空间遵纪守法,不制造和传播不良和不实信息;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觉接受网络时代的新事物,主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等知识,提升在网络空间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推进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一,加快网络公共服务的建设。首先,在网络空间,政府要提升服务功能,要科学地吸纳民意,及时地回应民众的诉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次,建设齐全的网络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可以加强网络公共图书馆、网络公共博物馆、网络公共纪念馆等设施的建设和推动传统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化等。最后,要推动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公共服务,并对网络公共服务主体的职责和活动作出规定,规范网民的言论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