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帮扶促进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的思考

2019-03-08 02:50黄丽娟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高校问题

摘 要:针对当前各高校开展帮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建档立卡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精准帮扶促进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旨在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建档立卡毕业生;精准帮扶;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3月,广西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重点加大对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启动实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将“建档立卡毕业生是否100%实现就业”纳入对高校年度就业工作考核指标范围。

广西各高校积极响应,制定相应帮扶举措开展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广西教育厅发布的2016-2018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统计,全区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率分表为:2016届96.95%、2017届95.63%、2018届95.8%,高出了同期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4-5个百分点。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加大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中,先后出台了不少指导方针和帮扶举措,比如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资金减轻学生求职负担,指导高校开展帮扶行动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帮扶工作开展的成效,减轻了学生的求职负担。但是,目前我区部分高校在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学生就业主动性差、就业岗位不稳定等问题,影响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推进。

二、问题存在原因的解析

广西教育厅实施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由2016年要求“建档立卡毕业生100%就业”转变为2018年起“实施100%帮扶,有就业意愿的学生100%就业”。这个考核指标的调整与当前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各高校精准就业帮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影响建档立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原因

1.心理贫困

根据近几年经济学家对贫困心理学陷阱的研究表明:贫困会影响人的情感状态和抗压能力,会使人产生负面情感状态、压力等心理后果。在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建档立卡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会把外在的各种压力不自觉的渗透的个人的主观世界中,从而诱发心理危机,造成心理贫困,突出表现为心理自卑、焦虑、抑郁、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敏感、抗压能力差等特点。虽然各高校针对建档立卡毕业生的经济帮扶举措加大,提供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贷款、求职补贴等优惠政策让学生摆脱经济负担应对校园的学习生活,但是经济的脱贫不等于心理的脱贫,仍然无法改变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学生不敢向用人单位主动推销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競争。

2.家庭贫困

建档立卡毕业生均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可依赖的社会关系。而在当今社会,求职择业过程中,谁拥有社会资源就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人脉、家庭背景、就业渠道的获取等,对于从农村来的学生在这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同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使求职成本受限,不得不放弃一些求职成本相对高的面试机会,造成就业渠道窄、选择余地不大,导致就业相对困难。

3.技能贫困

受家庭经济情况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来自农村家庭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入学前在知识结构、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兴趣特长等方面与同龄人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学生入学后因经济条件限制,不得不从事各类兼职活动贴补生活开支,没有时间参加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无法用心于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不牢固、职业技能匮乏,使他们在求职中缺乏竞争力。

(二)高校方面原因

精准帮扶主要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家庭情况、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量身订做帮扶计划,但是,从目前来看,各高校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帮扶效果。

1.贫困资助体系不精准

国家财政给予建档立卡毕业生投入了较大的经济保障性资助,各高校普遍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保障学生在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资助工作还是以经济资助为重心,缺少针对建档立卡毕业生的求职心理辅导,资助体系呈现重经济、轻心理的状态。

2.就业指导教育不精准

由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开设一些关于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协议书签订和就业派遣等一些普及事务性服务的课程,缺少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尤其缺少针对建档立卡毕业生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辅导,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

3.就业帮扶举措不精准

开展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需要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这其中就包括根据每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其提供招聘信息、为其找工作牵线搭桥,给予其“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职业指导等。但是,当前广西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人员配置、岗位配置上还没有办法满足建档立卡毕业生精准帮扶的要求,就业精准帮扶工作队伍人员素质也有待加强。

4.考核监督机制不精准

一是对缺少实施精准帮扶成效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负责人、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缺少跟踪检查,影响帮扶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从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内因出发,查摆学校精准帮扶不到位的外因,根本兼治,才能有效推进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精准帮扶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成立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各系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对建立帮扶档案、签订帮扶承诺书、丰富帮扶措施等工作做详细安排。各(二级学院)系也要相应成立由(二级学院)系主任担任组长、党总支(分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将辅导员、班主任、专任老师纳入帮扶工作队伍,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二)强化督查考核

一是修改完善院系二级化就业考核指标体系,将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纳入考核范围,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督查,制定督查工作方案、成立督查工作组,采用院系交叉检查和督查工作组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重点检查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精神帮扶

各帮扶联系人可以通过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及时掌握建档立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有目的、有意识地把“精神帮扶”贯穿到整个帮扶工作中。高校可设立大学心理咨询室、职业指导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求职方法和就业心理的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 ,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增强他们的求职自信心,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

(四)健全就业创业帮扶体系

健全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各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联动的就业创业帮扶体系,层层把关落实,优化信息对接,围绕 “三个对”开展精准帮扶。

1.就业帮扶“一对一”

一是实行“一生一档”,要认真核对建档立卡毕业生信息,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人档一致的要求,逐一进行建档立卡,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求职状态及时更新完善档案信息。

二是实施“一生一策”,从简历制作到面试表现,完成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体化指导,解决学生经验不足的难题,并将普适化的就业建议落实到针对化的对策制定,真正将“精准”落到实处。

2.就業帮扶“点对点”

就业帮扶“点对点”,主要体现为就业指导帮扶、就业信息推送的精准。针对建档立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实践教学环节、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试等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充分运用就业信息网络、QQ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精准对接的信息推送服务平台,向帮扶对象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指导等。

3.就业帮扶“面对面”

帮扶联系人要与每一位建档立卡毕业生单独谈话,了解其就业情况、就业意愿以及未就业的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岗位的推荐,促进学生就业;也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帮扶对象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实际,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特殊地区、特殊行业就业创业。

(五)完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始末。如对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在入学不久通过课程学习能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逐步确立就业方向,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二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创新精神、挖掘学生创业的潜能,对即将毕业生的学生,要突出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准备、求职技巧、职场适应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六)提升就业技能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各高校可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根据所培养的人才结构特点,开设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为学生培养一专多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环境,各帮扶联系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要求,而教育扶贫是扶贫中的重要内容,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实现就业,不但可以使其贫困家庭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加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尽快脱贫的重要举措,对扶贫攻坚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各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本校就业工作开展实际制定有效帮扶举措,才能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顺利就业、贫困家庭脱贫。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0-),女,壮族,广西隆安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高校问题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