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精华罐区探索

2019-03-08 03:16陈政融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

摘 要:本文先介绍了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发展历程,再围绕着现今的发展对它做出了进一步的诠释,就都江堰的修缮工程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最后总结了都江堰在乡村发展上给予我们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生态发展 文化创意 灌区修复

1. 精华罐区的历史沿革

都江堰精华罐区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陕西林盘,有着丰富的景观层次,周围的高大树木、竹林等自然环境与现代院落建筑实体有机结合,再以其生物多样性的优势造就了成都平原的特有川西风光,在全国有着很好的名声和印象。

都江堰是程度西部的核心示范区域,一直是成都的一个重要水源的涵养地,也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净化屏障,在自然协调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今正在进行都江堰精华罐区的修复工程以及对川西林盘的总体提升,这个项目工程目标是要再现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以及产业兴盛的盛景。

都江堰一直秉承着以绿色家园为本底,保护绿色田园为目标,在发展天府文化的前提下,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都江堰的乡村振兴以及绿色发展之路。

千百年来,都江堰的人们都是主要从事农业作为生活基本的来源,而农业更是人们以及城市的安身之本和基础。都江堰主要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都江堰的历史用可持续的方式来传承给后辈,再从国家要求标准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都江堰在发展的同时保留生态环境和一个良好的居住条件,减少洪涝灾害,加快产业发展,让中国西南地区走向繁荣昌盛。

2. 精华罐区的主要内容

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包括农用地15万亩,2404公顷林盘用地规模,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条干渠穿境而过,支、斗、农、毛各级渠道总计2497条,总长度202.4km。四川成都地区大部分是平原,对于这部分平原有一种简单通俗的说法,川西林盘。川西林盘主要是由竹林、田地和各种河水渠道等地理因素以及當地的人文因素构成。林盘一词不仅仅概括了成都平原的景观概括,更是对都江堰人民的生活状态的描写刻画,林盘从成都平原的农业技术起源,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完工之时享有盛誉,因而著名,被人们所熟知。千年来的“天府”文明是四川的文化动力,在成都平原的农耕文明之后,是川西人民的民居建筑发源设计的基础和载体。

今年,是成都市的“全面落实年”。乡村振兴是我们的目标,也是都江堰赢来的巨大的一个机遇和挑战。都江堰市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地区,也将会因农业而变得富辽兴盛。都江堰坐落在整个成都的“西控”核心示范区,它的水源一直是川西地区的重要资源,更是在长江上游的位置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如今,已经开始了都江堰灌区的修复工程以及川西林盘的提升计划,进一步地对精华罐区做出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以及与林盘现有资源的绿色保护和共生。

对于实施精华罐区修复的着力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要整治林盘的生态环境,选出一定规模的典型的林盘聚落,还要将一些零散的小林盘归集并且尽可能地还原传统的模式,同时不能忽略对林木地保护,民居院落的修缮,将这些与河流流水系修缮结合,分类实施林盘的打造,建成川西林盘的核心示范区。

第二是要塑造大地的景观,塑造大地景观不仅仅局限于风景,更要有效地发展土地资源,引导农民以及社会资本主义利用土地进行大面积的水稻等粮食耕种,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人民,将川西林盘建成富辽的土地,打造一个风景胜地。

三是要完成渠道的绿道建设,要打造天府的美景,要从流动性开始,加强流域统治,完善灌溉景区和文化的功能,从而实现上下的连结性和动态性。

第四,主动大力推进景区化建设,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将都江堰的林盘实现景区式的打造。

最后是要坚持商业旅游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利用林盘的资源和特色城市建设文化,将土地整理成具有商业吸引力的资产,再与商业活动建立合作合同,加上文化创意活动的开展,将本地的各种农业和小型商业带动起来一同发展,从而振兴本地的乡村经济。

进行对精华灌区的修复,主要是通过对于农田土地和水源等资源的整合,让都江堰地区形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链,同时要保护生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形成良好的风貌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大管控力度,传承都江堰的天府历史文明文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都江堰的生态宜居水平。

川西林盘都江堰现在正在水利建设方面全面提升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拥有宏伟景观和综合实力兼具的灌溉区域,同时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链。现在都江堰的各乡镇都开启了全面的清理河道项目,主要是对河道内进行清淤,让水域达到标准。并且都江堰还在设立农田水利设施的项目,主要是针对渠道垮塌部分的维修和相关配套建设的整治内容。

3. 精华罐区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从最新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都江堰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在此基础上来发展其他产业。都江堰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对全市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梳理后,将市域1208平方公里用地的85%划定为自然生态环境区,其余15%划定为生态经济区,以此永葆都江堰市的“绿色”本底。

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布局上,都江堰深度挖掘了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业,例如熊猫、山水、林盘、绿道等,创建国家的旅游示范区,优化落实了“双心两区”的全域空间结构。都江堰现在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对土地的保护和沿拓,形成绿色生态区,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建设生态旅游的试点。

另一个方向,都江堰也非常看重农作物的发展和总体规划,在猕猴桃和粮油方面尤其有很大的成效,成为了一个对于全国来说很大的出口区,在绿色蔬菜和各种观赏作物花卉上,也发展成为了示范区域;在示范区域中,又形成了几个种类,包括对文化的体验,作物采摘的体验和乡村的生活体验区等等。农业作为发展的本源,充分发挥了“农Plus”理念,将都江堰灌区打造成集体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的统一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俊梅.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J].水利学报,2008(5):12-17.

[2] 曹淑敏.都江堰供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J].四川水利发电,2010(5):8-11.

作者简介:陈政融(1988-),男,汉族,广元,讲师,研究生,单位:都江堰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建、基层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消费心理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
“互联网+”与服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创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