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灵
三峡地区的农家杀了年猪,从猪的腹腔内取出两块雪白的板油,然后熬成油,俗称化油或化猪油。将化油装在土瓦罐里贮存起来,送一罐给亲戚,是物资匮乏的年月里相当贵重的礼物。也有农家,把板油做成一种腊油。
腊月里天寒地冻,板油自猪腹取出后,不一会儿油脂就开始凝结,这时,可把整块板油紧裹成一个卷,一边裹,一边往上撒盐和干花椒。板油卷裹完后,外面用大片的菜叶包好,以遮灰尘,再用棕榈叶做的麻花绳将其捆绑,挂到灶屋房檩上。农家做饭、烧水都烧柴禾,从农历腊月到三四月间,苞谷秆、麦秆、豆藤、松树枝等燃烧后的烟味会慢慢熏干板油卷的水分,盐和花椒也渐渐入味。初夏前,从房檩上取下油卷,切成拇指大的条块儿,装入土瓦罐里,盖上土碗封口,腊猪油就算做成了。
炒菜的时候,拿筷子从罐里夹几块腊猪油,放进烧热的铁锅,锅铲一压,“嗞”的一声,油流了出来,热烟一冒,顿时腊香味扑鼻,炒土豆、烘四季豆,味道格外香。煮面条时,也煎一两块,放少量土豆丝合炒几下味道更香。土豆丝的鲜味、腊猪油的香味和盐味混在一起,不需再放其他调料,连面汤都能喝干。不过,腊猪油只适合做乡村土菜,还必须是素菜,如果拿来做红烧鱼、羊牛肉、炒鸡杂,味道就会喧宾夺主。即便是炒素菜,也不能与青叶菜相伴,腊香味与青叶菜香会发生冲突。
天气变暖后,腊肉开始哈喇(变味),若不是栽秧、收谷时要待客,农家不会存放这么久。而腊猪油无论放到何时,都不会变味,估计是裏卷时撒了干花椒的原因。
这几年,我一直住在乡下整治山坪塘,经常用老乡家的柴火灶和铁锅做饭吃,自得其乐。乡下赶场天才能买到鲜猪肉,有一次冰箱里的肉吃完了,这天又不赶场,眼看只能吃素。跟我一起整治山坪塘的小弟,从小嘴刁,每顿都要吃肉,这时直咕哝:谁叫你事先没准备。
我住在一个外号“王日白”的老乡家,和他关系很好,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我立马从菜地里摘来一个青而泛黄、不嫩不老的南瓜,洗净剖开后除去瓜瓤,切成小坨备在那儿。我又顺势搭起板凳,从房檩吊着的腊油卷上,割下一小块,切成小条放进铁锅里煎。柴灶火大,铁锅传热又快,一下子就煎出油来,满屋子弥漫着腊香味,惹得我直吞口水。我又往锅里放些花椒,把备好的南瓜坨倒进去,不停地翻炒,直至油香味完全炒进瓜坨里。看着表面已熟,再掺清水淹过瓜坨,放盐,盖锅盖,烧中火煮瓜。大约十几分钟,锅里的水煮干了,瓜坨也就熟了。
煮熟的南瓜坨装了一小盆,我和刁嘴的小弟一口气吃完了,他还意犹未尽,连声说:“香!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