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平衡”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2019-03-06 12:29李朱峰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反思探索

李朱峰

摘要:讨论了高中化学安排“化学平衡”内容的多重意义。列举了自己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化学平衡。

关键词:化学平衡;反思;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82-01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一塌糊涂。自己教学时由于课前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的准备不够充分,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够强,整体上下来有点前松后紧。学生对于虚拟过程推演这种方法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在上课讲解时他们的理解情况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处理平衡移动问题,对于虚拟过程中平衡为何有时会与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究根问底。从课后学生做练习时所反馈出现的信息来看,以下几点是本课没有达成的目标:

(1)课堂中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很沉闷,只是单纯的老师在讲,他们在听、在记,学习效率不高。

(2)对图像的分析过分依赖老师,没有调动起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多半都是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

后来经过多放请教,在另外一个班教学时,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例题分析、画图、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状态的判断巩固五部分。在导入时利用工业生产上要考虑反应速率和原料转化率提出了化学平衡。并指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N2+3H2=2NH3这个可逆反应来讨论反应开始前、反应进行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情况,并依据这个变化进行画图。了解了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从而引出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并利用“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了总结,最后再通过两组练习,总结类型题中对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是化学理论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难懂,所以我采用直接导入,利用工业生产的实际要考虑和原料的转化率,提出化学反应研究的程度——化学平衡。但是,由于和学生切身联系的不是很密切,学生进入的状态有些迷糊。课下我对这样的引课重新设想了一下,从学生学过的可逆反应入手,提出可逆反应的特征: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反应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就是说,向这样的反应是无法进行彻底的,当它反应到最大程度时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化学平衡。

2.注重化抽象为具体。讲课时我用拔河的例子作比喻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从抽象认识化为一个具体的认识。然后再用课本中的实验引入浓度、温度、以及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3.问题难易的设置要适当,否则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会出现课堂上的冷场,学生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过易,学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问题,学生又体验不到探索的乐趣。由于最后一道题,问题设计的过难,学生就有些困惑。

4.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5.课堂中大量引入实验,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归纳结论,锻炼了学生的多项技能,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就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效果就会得到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3]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1~43.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反思探索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