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
摘要: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育主要体现在对创新数学的态度以及认识上,是在后天性的环境和数学教育教学的熏陶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积极的数学技能。本文就培育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条件、挖掘创新潜能、教师是初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护伞”等方面展开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72-01
创新是一种能力和精神,是初中生对于创新活动所具备的相对稳定和积极向上的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需求。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创新能力主要指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思想方式的积极愿望和采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技能。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育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活动,教师需要拥有创新意识,摒弃以知识灌输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育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作为教学目的,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中,要敢于创新,遵循和实践创新性的教学原则。事实上,每一个符合逻辑思维的新发现,新颖别致的解决办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初中生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备创新,不在于这个问题和解决方式是否被他人使用过,重点在于这个问题和解决过程对于大家而言是否新鲜。初中生需要创新,需要培育创新技能。教师必须借助吃透教科书,运用自如地驾驭书本知识,把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观念带进课堂教学,和课本的内容融为一体,指导初中生去积极自主、合作、探索。让他们渐渐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课内外知识。教师需要毫不吝啬地积极鼓励初中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质疑解惑,使他们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个性以及创新的技能。
2.深入挖掘初中生的創新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潜能开始仅仅是一种模糊、隐秘、无意识的内在力量,它没有鲜明、固定的方向,依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来挖掘它,由此可见,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潜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教学的衍生物。它的作用取决于后天性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借助教师的正确引领与有效启发,他们的数学创新潜能可以获得挖掘和激发,他们的数学创新活动的行为方向也能够更更明确和固定,学习目标也会更为明确、突出。在巨大的数学创新潜能的挖掘下,就会具备活跃的创造性抽象逻辑思维与主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数学创新潜能的挖掘过程来看,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教师需要把初中生创新潜能的挖掘摆在培育创新能力的首要位置,必须好好地呵护并且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和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独立思索,不断地发现、提出、分析并且创造性地解决困惑,让数学学习成为不断发现和创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借助练习巩固与探究实践活动,主动引领初中生把所学的知识广泛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实际,对一些日常平时的生活、生产以及其他学科领域中体现的新疑问进行研讨,或者对一些深奥的数学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天赋得以充分施展,创新意识获得进一步增强。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入到创新性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如果师生之间丧失民主,即建立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就无法平等、和谐地进行交流沟通,一味地彰显师道尊严,其后果就是埋没了他们的创新潜能,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初中生渴求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理、数学中的图形美、数学英雄人物、名人故事和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等来深入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3.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护伞”
初中生的创造性火花,转瞬即逝,假如教师引领、保护不及时,初中生就必定会减弱甚至消失创新的力量。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摸清初中生的错误行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初中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急于去点评,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初中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2)尽可能地多给他们表扬激励和学习指导,对他们的正确探究行为或者取得的进步及时表示充分的肯定。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比较欠缺,经常拿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身在伙伴中的地位。常常通过教师的神态或者语言来判断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全面分析。所以,教师需要对他们的正确学习行为进行公开的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让他们始终胸怀成功的喜悦。(3)保护初中生的好奇心。初中数学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好奇的素材。好奇心是青少年先天拥有的,好奇是启发思维的源头活水,是创新的强大力量。由于好奇,他们激起了创新的欲望,自主去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点燃起创新的火花,形成宝贵的创新精神,创新型初中生时常运用好奇的目光以及心理去观察、研究整个数学世界,每一位成才的初中生,都能够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理,作为教师,需要自始至终充当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