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胫骨髓内钉进针点取骨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019-03-06 12:56:30陈正红王科余国政刘涛曾彤
智慧健康 2019年5期
关键词:锁钉髓内胫骨

陈正红,王科,余国政,刘涛,曾彤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 兴文 644400)

0 引言

胫骨骨折作为一种较为多见的骨科疾病类型,主要是因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而造成,加之胫骨部位的特殊性,其血供较差,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2]。本文选取80例胫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目的即评价不同髓内钉内固定进针点和取骨方法对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研究组(n=40)中,男性及女性的构成比为28:12;年龄搜集范围20~80岁,平均(49.02±6.17)岁;对照组(n=40)中,男性及女性的构成比为27:13;年龄搜集范围20~79岁,平均(49.15±6.03)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进行对比讨论与分析。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

对照组患者断端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不植骨。具体方法:患者呈侧卧位,常规硬膜外麻醉,于患侧胫骨上缘做一纵行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后显露胫骨上端胫骨结节。使用骨锥刺入胫骨上端开窗后插入导针、扩大原骨髓腔,打入预先测量备好的解剖型胫骨髓内钉,检查骨折对位情况,满意后通过远端锁钉瞄准器锁入2枚远端锁钉,然后倒打髓内钉尾端提拉复位后锁定近端的锁钉,术中使用C型臂机监测骨折端复位情况,常规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加强抗感染处理。

研究组患者断端使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的取骨进行植骨及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前期操作与对照组相同,胫骨上端胫骨结节显露后,使用骨锥刺入胫骨上端环行扩大开窗并用刮匙收集残留的松质骨备用,闭合复位、插入导针、扩大原骨髓腔后打入合适的解剖型髓内钉,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机监视下进行,确认骨折对位无误后锁入锁钉,观察髓内钉、螺钉位置满意后将开窗收集的松植骨于骨折断端进行植骨,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加强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以下指标:①围手术期指标参数,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②骨折愈合时间;③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0~10分;④并发症情况,包括畸形愈合、愈合延迟、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参数

研究组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参数对比(±s)

表1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参数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研究组对照组4040 t P 84.27±16.6376.02±15.942.26510.0263147.01±22.86459.13±56.2432.51640.00013.61±1.025.34±1.496.05950.0001

2.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

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对比(±s)

表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对比(±s)

组别 n 骨折愈合时间(周) 疼痛程度(分)研究组对照组4040 t P 30.06±2.4142.17±2.9520.10630.00013.01±0.454.88±0.7313.79140.0001

2.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一旦发生胫骨骨折会导致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受限,从而降低生活质量[3]。有研究表明,在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一方面需恢复其解剖结构,避免生物力学改变,另一方面还要更加重视生理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4]。还有研究指出,内固定手术能够促使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避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不良现象,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5-9]。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可有效固定骨折部位,避免了因切开复位而影响骨折部位的血供,从而降低出血量,加快了术后恢复,大幅缩短了术后下地负重时间[10]。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提示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可促使骨折愈合,加快胫骨关节功能的恢复;研究组的术后疼痛、并发症事件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引发畸形愈合、愈合延迟、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事件。

综上所述,根据胫骨骨折患者病情特点,选取不同髓内钉进针点和取骨方法,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锁钉髓内胫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