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思考

2019-03-06 06:47中航鑫港担保有限公司王大睿
民航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用机场特种吞吐量

□ 中航鑫港担保有限公司 吕 航 王大睿/文

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发展现状

(一)民航业整体发展情况

2018年我国机场主要生产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完成126468.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0.2%。(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13842.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9%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872.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0%;国际航线较上年增长13.0%)。完成货邮吞吐量1674.0万吨,较上年增长3.5%。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30.8万吨,较上年增长3.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99.3万吨,较上年增长0.3%);国际航线完成643.2万吨,较上年增长4.1%。完成飞机起降1108.8万架次,较上年增长8.2%(其中运输架次为937.3万架次,较上年增长7.4%)。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15.6万架次,较上年增长8.3%(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19.7万架次,较上年增长2.3%);国际航线完成93.3万架次,较上年增长7.3%。

2018年民航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客货运吞吐量均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民航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2018年各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37个,较上年净增5个(宁波栎社、石家庄正定、珠海金湾、温州龙湾、合肥新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3.6%,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3.3%,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年旅客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有29个,较上年净增3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6%,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京津冀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4499.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7%。

2018年机场业整体趋势仍然是中型机场带动行业整体向好发展,千万级机场快速增长,占机场总吞吐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是未来机场业发展的重心。

(二)民用机场特种车辆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和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机场特种车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机场保障工作中,特种车辆需求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作为地面重要的保障设备,特种车辆为航空器提供保障服务,确保航空器安全、正常的运行,如飞机牵引车、加油车、电气源车、驱鸟车、客梯车等。这些保障车辆种类繁多,在航班保障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三高”的特点。一是设备投资大、价值高;二是车辆种类多,装备先进,技术含量高;三是保障车辆直接接触飞机作业,安全性能要求高。

机场特种车辆主要是为飞机提供后勤保障以及为乘客提供出行便利。目前机场特种车辆可分为四种,主要分为旅客服务车辆、飞机保障车辆、场道保障车辆,以及应急救援车辆。其分类情况具体如下:

(1)旅客服务车辆:包括摆渡车、客梯车、食品车、残障旅客升降车、行李传送车等;

(2)飞机保障车辆:包括飞机牵引车、清水车、平台车、加油车、地面电源车、空调车、垃圾车、飞机专用除冰车等;

(3)场道保障车辆:包括扫雪车、地面压路车、扫道车、驱鸟车、除胶车、叉车、摩擦系数测试车等;

(4)应急救援车辆:包括应急指挥车、消防救援车、医疗急救车等。

机场常用特种车辆主要功能见表1所示。

(三)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存在的价值及必要性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各航空公司不断壮大,对地面保障设施的需求也将增加,继而对机场特种车辆的更新带来了更多需求。为保障机场稳步发展及安全运营,无论机场或机场相关运营保障单位,均有大量机场特种车辆需要新增。

表1:机场常用特种车辆主要功能分析

国务院新出台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重点区域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民航局《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提出,重点区域机场新增设备100%使用新能源设备,切实履行民航业生态环保职责,加快推进民航绿色发展。这使得机场或机场相关运营保障单位在新增大量机场特种车辆的压力下,还面临现有设备的更新压力。

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使得机场及相关运营保障单位需要大量资金来新增或更新特种车辆。当前,机场特种车辆购置资金来源主要为民航基金及地方拨款,而大部分机场运营保障单位无法获取民航基金,这类公司普遍现金流只能满足自身现有的生产经营,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因车辆新增和更新带来的新的投资。虽然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解决这一资金压力问题,但又面临资信审核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导致无法取得融资资金,故在现金流环节存在一定的困难。引入租赁的商业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这部分企业特种车辆购置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租赁行业运营效率低下

机场特种车辆需求,千万级的大型机场需求最为旺盛,因为大型机场需求的特种车辆种类多,数量大。当前形势下大型机场无论安全要求还是环保要求,都决定了对于特种车辆的持有周期相对较短,一般集中在5~8年。

应用租赁的业务模式,在短时间内将车辆价值完全通过租赁业务摊销,这对于车辆购买方的现金流来说压力较大,也违背了引入租赁商业模式的初衷。而应用更长的摊销周期,则车辆在使用第一个5~8年周期后的残值都较难处理,大型机场会寻求更新车辆确保安全和环保标准合格,而租赁公司难以将旧车寻找到合适的买家。

这种模式在引入新能源车辆之后会更加显著。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新能源特种车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现有的特种车辆对于大型机场来说,在未来5~10年的周期内都可能出现技术应用不够好、车辆性能竞争力不够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新车购置的需求单位多为大型机场,而大型机场通常不会租赁特种设备的整个租赁周期。机场特种车辆租赁公司需要在市场上寻找后续的接手单位来完成下一个租赁周期,从而使车辆的购置成本能够完全摊销。故租赁公司不得不额外支出一笔高额的运营成本,来保证特种车辆在其使用寿命内的充分利用,不出现车辆闲置。

(二)特种设备维护成本高

机场特种车辆涉及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对应着不同的机场特种车辆生产企业,有国外进口的车辆,也有国内生产的车辆。与国外相比,国内特种车辆价格相对较低,但运行保障效果稍有逊色。百万级的中型机场部分选用国产品牌的特种车辆,能基本满足实际运行需求,若是千万级的大型机场,其吞吐量较大,机场普遍选择国际品牌保障运营效率。

不同的品牌对应着不同的维护通道,机场特种设备租赁企业需要协调各个厂商进行维修保证,无论协调难度还是费用支出都是一笔可观的成本。

(三)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税负成本高

目前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税负成本仍然较高,租赁业务过程中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基于车辆价值的车辆购置税(10%)和基于租赁收入的企业增值税(16%),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为基于车辆价值的车辆购置税(16%),进口设备还需要缴纳车辆进口关税(15%)。不同于飞机租赁行业有明确的减税政策,民用机场特种车辆因国外供应商分散、单价不够大、订单分散等原因,并未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标志的计税群体,故税收环节仍按照传统的车辆计税,总体税负成本较高。

(四)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定位不明

目前,民航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还未出现具有行业领导型地位的核心企业,所以整个行业对于引入租赁的定位还没有形成。

具体而言,具有明显行业背景的租赁业务主要有两个定位,一种是通过打通渠道、简化流程实现盈利目的的收入型定位;另外一种是以整合行业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保障型定位。两种行业定位在业务商业模式、定价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收入型定位的租赁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应集中于资金雄厚、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核心机场的采购需求,以国外具有技术优势的高价特种车辆以及国内适用度最高的特种车辆作为主要产品,在定价上更为趋向获取利润。

保障型定位的租赁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更集中于保障整体机场行业的稳定运营,对于现金流压力大的中小型机场和无法获取民航基金的机场运营保障单位的需求应优先响应。商业模式中也会包含诸如千万级别机场更新后撤换的特种车辆再次利用等。该定位的租赁公司,因客户群体涉及面广,相当部分的客户资金实力不够强,定价会相对低廉,很难获得高额的资本收益,价值更多体现在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上。

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两种不同的定位,对于商业模式及资本收益都有很大的区别,而缺乏明确的行业定位,也使得租赁业务在探索落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惑。

对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发展的思考

(一)建设民用机场特种车辆信息共享与租赁平台,提高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企业的运营效率

民用机场特种车辆需求来源于各种体量的机场及相关运营保障单位,同时特种车辆厂商来自于国内外不同地区,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单笔订单的维修成本高且沟通过程复杂。建议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企业搭建集供应商与采购商于一体的信息共享与租赁平台,将各特种车辆需求单位的现有车辆、有计划采购的新车辆,及闲置的特种车辆、特种车辆厂商的产品信息、产品价格、维护费用明细等统一整合建立数据信息库,初步实现设备和设施信息的共享。在单一机场或机场群之间,对各机场独立配置,符合标准化、通用性要求,但未得到满负荷充分有效利用,或闲置、冗余的设备,以互联网平台为介质,促进设备供应方、需求方、资金方、服务方“四方”精准对接。之后,租赁企业在基于平台的数据信息及需求下开展业务,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价值共享,这样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并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

规范、完善的设备共享平台,具有信息最全、性价比最高、服务最优、效率最快、风险最低、资金保障最有力、技术支持最可靠、运维响应最迅速、设备管理最省心的特点。可以实现设备集约高效配置、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未来租赁公司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引进一个专门的运维保障公司来兼顾产品的整体运维、厂商的总代理与项目的全面实施,从而将现有租赁公司的人员从不擅长的岗位中剥离,引入专业的公司全面负责运维事宜,节约人力,提高运营效率。

(二)寻求税收减免及补贴等解决方案

因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税负总体偏高,因而需要寻求减税降税的方式。目前国内诸如上海等自贸区内具有相应的保税区,保税区内可申请特殊资格,使境内企业向保税区内租赁公司租赁特种车辆时视作跨境租赁,享受直接跨境租赁的税负,并取消境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核,实行登记管理,通过支持多币种交易简化项目预付货款的手续等。各自贸区内还会对诸如民航等特殊行业在一定周期内提供税收减免和奖励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压力。

(三)出台整体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目前从机场行业整体的运行情况来看,大部分机场及相关运营保障单位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安全运营上,从治理情况来看更趋向于成本中心。尤其在大兴机场投运及民航局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后,整个行业在民用机场特种车辆领域存在普遍需求,同时环保要求也导致出现可正常使用的库存特种车辆无法在现有机场场内运营的资源浪费情况。

考虑到整个机场行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未来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行业的定位仍然更加趋向于整合行业资源,保障行业的平稳运营与健康发展上,以成本中心的治理模式作为运营保障中的一环更加适合机场行业的需要。

如未来机场行业能够对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业务的定位更加清晰,提供更多的政策助力与扶持,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租赁就可以更加便利地发挥优势,对资金流及盈利能力不足的中小型机场和无法获取民航基金的机场运营保障单位提供更有效的特种车辆使用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民用机场特种吞吐量
牛!这家浙江本土料企19年专注特种板块,2021年增量50%
特种侦察游骑兵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
民用机场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优化思考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浅析民用机场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