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茵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南昌 3305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髋关节功能损伤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升高。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骨折术后患者长时间被动体位、疼痛,加之血管内皮损伤,患者血液易在深静脉腔内发生异常凝结并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处于高凝状态,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几率大幅上升,如不及时诊治,轻者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甚至出现肺栓塞,引起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因此,早期采取健康教育、药物预防、早期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质量。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不仅抗凝效果稳定,还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但相对于肝素靶点弥散、易引起出血等缺点,利伐沙班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2]。本研究笔者就对伐沙班联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下肢DVT预防效果展开报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须行髋部骨折手术的4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CT、X射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并择期进行髋部骨折手术;②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组前3个月曾接受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伴有影响药物吸收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其中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40~91岁,平均年龄为(60.74±9.92)岁。对照组男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6~87岁;平均年龄为(61.13±10.07)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均按照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术后24h即开始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98)5000 U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宜选脐周外开2指处,每晚1次,持续2周。同时予以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具体为:①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脂的饮食,普通患者也要避免高脂肪食物的摄入;②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戒烟,告知其吸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诱发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肢体重度肿胀等并发症;③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h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性踝关节伸屈运动,每次患者缓慢的、独立完成且伸屈运动维持5s,50下/次,3次/d。术后第1天可进行腓肠肌的长收缩运动,对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进行主动收放运动,次数、频率同前。此外,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对患者进行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和健康行为等进行评估,以同时安排专人找患者家属谈话,告知其对患者鼓励的重要性,使患者从不良的情绪状态转化到一种积极状态。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利伐沙班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75)治疗,剂量为20g/次,3次/d,持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③观察并记录两组DVT发生率。
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预防后7d,两组MMP-9、IL-1β、TNF-α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预防后7d,两组D-D、FIB均出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两组PT、APTT均出现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见表2。
2.3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住院期间,研究组出现1例DVT(5.00%);对照组出现6例(30.00%)。研究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3,P=0.04)。
DVT是腹部手术、髋部手术和下肢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且伴有疼痛感,行走时加剧,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更严重的是可继发肺栓塞危及生命。现阶段,临床针对DVT的预防多采用物理预防、基础预防以及药物预防等,虽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但不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而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疾病认识,但多数患者易出现依从性较差的现象;药物预防主要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尽管临床应用已经证实能够有效缓解肢体疼痛、水肿等症状,但这些药物或出血风险大,或使用不便,故而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整体预防效果。
利伐沙班为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其使用过程中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和不断的剂量调整,且其具有给药途径简单、治疗窗宽、无反跳和抵消作用等诸多优势。药动学监测结果显示[3],利伐沙班可有效切断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实现强效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这归功于其高度选择性和竞争性抑制呈游离状态的Xa因子及凝血酶原活性。周伟娜等[4]研究显示,利伐沙班在凝血因子Ⅱ时间相关的关系中表现出较低的个体反应性,其药效学在DVT、房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就提示了其在不同的临床人群中的预测抗凝血效果是一致的。本研究发现,研究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D-D、FIB均较对照组偏低,而PT、APTT则较对照组偏高,说明利伐沙班联合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DVT的发生,笔者考虑这与利伐沙班通过多途径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抑制凝血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异常激活。据相关文献表明[5],炎症标志物在下肢DVT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而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MP-9于正常骨组织中表达较低,一旦发生DVT后,其可刺激机体单核细胞分泌组织因子,启动机体凝血瀑布样级联反应,导致表达显著升高,是反映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之一。TNF-α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分泌,其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能够促进炎症趋化因子的分泌,实现凝血级联放大效应,参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及破坏吸收过程。IL-1β为一种致炎细胞因子,参与继发性骨组织损伤和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其可通过激活补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形成血栓。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MMP-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治疗方案预防髋部骨折下肢DVT的机制不仅包括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尚可纠正全身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联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下肢DVT预防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