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娇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内镜检查会诱发医源性感染事件,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预防以及控制,现今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进行清洗消毒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戊二醛浸泡,这种方法长时间应用下会使得消化内镜表面出现变黄以及变粗现象,并且也会损伤其使用寿命周期,无法实现彻底性清洗消毒[1]。然而,清洗消毒消化内镜的方案需要创新与发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5~75岁,中位年龄数值(50.1±2.3)岁;分析组(n=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5~74岁,中位年龄数值(50.0±2.1)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检验后,表现出P值>0.05。
1.2 方法参照组选择戊二醛浸泡常规消毒消化内镜;分析组选择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消化内镜,邻苯二甲醛其中的OPA成分能够高效的消毒,属于一种高水平的消毒剂,其中的OPA(邻苯二甲醛)成分含量占据仅有0.55%左右[2]。消毒使用的中和剂选择“-80℃”,同时选择吐温(浓度3.0%)、卵磷脂(浓度0.5%)、甘氨酸(浓度:0.8%)进行PBS的制备。进行检查发现,消化内镜上的细菌有很多种类,比如:a白色念珠菌(ATCC10231)、b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c大肠埃希菌(8099)、d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等等。具体的消毒步骤是:
(1)菌悬液的制备。选择出pH值=7.3的“磷酸缓冲液”,然后上面的四种细菌制备好药使用的菌悬液,保证它的含菌量为“5×105”。
(2)测试中和剂具体的效果。选择实验菌为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以“悬液定量法”完成中和效果的测试。测试实验进行分组,①没有加菌的中和剂;②没有加菌的“PBS”;③菌悬液加“磷酸缓冲液”;④菌悬液加混有消毒剂的中和剂;⑤菌悬液加中和剂;⑥中和剂加混有消毒剂的菌悬液;⑦菌悬液加消毒剂;⑧没有接种细菌的培养基命作参照组。最后的实验结果表现出:在①、②、③都没有长细菌的情况下,④、⑤、⑥之间菌落数量差低于15.00%,但⑦、⑧却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没有生长细菌,而⑦中的细菌数量高于100FU/L,所以选择的中和剂在浓度上以及种类上是很适宜的[3]。
(3)实验悬液杀菌效果。选择无菌话的习惯,依次吸取具有相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醛(5mL),然后在无菌试管内完成注入。把试管放于20℃水内约5min,另外,在消毒也内加进菌悬液(0.1mL),完成菌药均匀混合液的基本制备。再把混合液处于静置状态一段时间,依次按照顺序从两个试管内吸取出混合液(0.5mL),且将其加在灭菌的中和剂(4.5mL)内,然后再均匀的进行混合。等到混合液出现了中和作用持续10min之后,对活菌数量以及杀菌率进行统计和计算;但是参照组的⑧内选择PBS进行消毒液的取替,然后操作上述步骤。最后,进行内镜消毒处理。选择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一定要依据内镜消毒的规范化操作技术执行,需通过a初洗、b酶洗、c水洗、d消毒冲洗的流程,其消毒的程序就是选择邻苯二甲醛依次执行浸泡消毒时间:5min、10min、15min、20min。进行采集样本的具体流程是:将加入相应中和剂的10mL混合液慢慢地注进消化内镜的活检口中,然后运用无菌的试管对该口位置的洗脱液进行有效收集,震荡操作选择旋涡器完成。选择2个直径90mm的无菌器皿,依次在每个器皿中加入0.5mL经震荡后的样本以及15.0mL营养琼脂且温度达到45℃。确保运用倾斜方式把现混合液充分摇匀,待其琼脂凝固再放置此样本处于35℃环境下给予48h的培养,完毕后统计细菌数量以及杀菌率。
表1 两组消毒效果对比 (±s)
表1 两组消毒效果对比 (±s)
表2 两组杀菌效果对比[例(%)]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无误录入SPSS19.0,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消毒效果对比消毒后,分析组的菌落数量降为0,其参照组的菌群数量高很多,表现出分析组更好的消毒效果(P值<0.05),分析价值显著,见表1。
2.2 两组杀菌效果对比邻苯二甲醛的含量选定5664m g/L,黑色变种枯草芽胞进行作用1h后,其杀菌率是96.67%(29/30);进行作用3min后,其杀菌率是100.00%(30/30),见表2。针对白色念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进行作用1min后,其杀菌率也是96.67%(29/30),但作用3min及以后,其杀菌率均为100.00%(30/30)。
邻苯二甲醛,属于醛类消毒剂中的一种,它进行消毒作用的机制就是和戊二醛大体相同,也就是依附于自身内部的自由醛基进行烷基化对生物蛋白质分子内各基团产生直接性作用或者是间接性作用,对其生物活性予以杀灭,实现消毒目标,且大量微生物被灭亡[4]。醛类消毒剂表现的活性取决于:第一,分子内部醛基间距,如果间距过大,则活性更高;第二,分子与分子间聚合程度表现出反比关系。戊二醛的分子处于水溶液内其醛基间距若是比较近,便会单体活性表现更高,但是它的分子一般存在的形式为醛基聚合,仅有少数是裸露在外的,并且这些裸露在外的自由醛基是极易被酸碱度所影响[5]。若是邻苯二甲醛分子中内醛基尽管距离不是很近,并且单体活性表现不高,但是它的分子间存在很低的聚合程度,并以单分子共存在水溶液内。因此,浓度相同情况下戊二醛的游离醛基数远远比邻苯二甲醛低很多,并且本次研究中的邻苯二甲醛中自由醛基可以有更高的消毒作用效果[6]。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就是,选择邻苯二甲醛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时,需将有关防护工作做好,一定要戴好眼罩、口罩、手套以及防水围裙等,不能把溶液沾碰到皮肤或者黏膜上。本次研究显示出的消毒效果与肖祥云[7]中的效果类似,体现出邻苯二甲醛的消毒作用更优。
综上所述,邻苯二甲醛应用于消化内镜消毒中,杀菌效果更理想,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消毒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