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5400
脑出血是一种多发性的神经科急症病,多发于高龄者,且通常渗血部位较深,病情进展快,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神经功能损伤严重[1]。临床多采取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如微创血肿清除术,加上丹参川芎嗪药物行活血化瘀治疗,可迅速解除患者血肿压迫,减小脑细胞损伤,可促进患者脑组织加快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但由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在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过程中,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防止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迅速康复。本次研究选取84例我院丹参川芎嗪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下所述。
1.1 临床资料纳入84例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学术会发布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符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指征,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症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禁忌证。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分为常规组(奇数42例)和综合组(偶数42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占比52.38%(22/42),女性患者占比47.62%(20/42),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65岁,中位年龄(56.02±5.02)岁,出血量11.50~82.00mL,均值(45.64±6.10)mL,出血部位:颞叶、顶叶、基底节区分别为15例、5例、22例;综合组中男性患者占比54.76%(23/42),女性患者占比45.24%(19/42),年龄最小者46岁,年龄最大者66岁,中位年龄(56.05±5.04)岁,出血量11.52~82.02mL,均值(45.66±6.11)mL,出血部位:颞叶、顶叶、基底节区分别为15例、6例、21例。两组资料比较,具有较强均衡性(P>0.05)。
1.2 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内科常规治疗,给予降压药,神经营养剂,脱水剂等,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4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所有患者择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给予综合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宣教。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再加上病痛折磨,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根据文化程度采取适宜宣教方式,详细讲解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等相关知识,提醒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配合度。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实际心理情况进行心理干预,通过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坚定患者治疗信心,疏导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③饮食护理。待患者肠鸣音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供给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增强患者免疫力。患者恢复饮食后,护理人员制定适宜饮食计划,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④并发症护理。对昏迷患者采取雾化吸入,术后排痰;对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观察消化道及大便情况,预防溃疡;对温度过高患者采取武力降温。⑤康复训练。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如康复卧位、床上主被动运动、关节被动运动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分]
1.3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②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量表(FMA)评估,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高。③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reneric quarity of life inventor-74,GQLI-74)评估,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护理后,综合组患者NIHSS评分(9.10±2.47)分,低于常规组(P<0.05),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干预后,综合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脑出血一般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较多,主要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导致,致残、致死率较高。由于患者耐受度较低,通常不建议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容易造成脑损伤。
目前,临床中多采取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如微创血肿清除术,通过影像学联合钻孔引流术定位病清除颅内血肿,在减少对患者脑部损伤的同时清除血肿,促进患者脑组织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2]。但由于患者耐受性较差,且病情危重,发展快,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诸如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多应用活血化瘀法,应用丹参川芎嗪药物,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此外,需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满足患者治疗及护理需求,改善患者预后。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打破常规护理单一性,确保从术前至术后护理工作连续性,从患者身心各个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护理模式。通过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手术方式、护理流程等了解,通过个性化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通过饮食干预,康复训练,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术后恢复效果[4]。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综合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这与韩爱玲[5]研究结果相符,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本次研究中,综合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这与李燕娟[6]研究结果相符,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