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服务业“十三五”规划中期发展研究

2019-03-05 20:44董李锋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十三五

董李锋

(中共江阴市委党校,江苏 江阴 214431)

“十三五”时期是江阴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根据《江阴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抓住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三五”中期江阴市发展服务业的举措与成效

根据江阴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截至2017年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 250.16亿元递增到2017年的1 548.7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3.4%上升到44.4%;两年间累计完成服务业投入1 216.7亿元,年均投资达6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05.1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863.37亿元,年均增幅10.7%,总体评价基本达到规划预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突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十三五”以来,江阴市围绕加快推进服务业持续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江阴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对大项目、大企业、新兴产业、新兴模式加强引导和扶持,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自2016至2017年,兑付服务业各类奖励资金8 345万元,对上争取省级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360万元。

2.突出重点项目,强化项目实施。坚持一手抓项目招商,一手抓项目建设。服务业招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板块,瞄准高端产业链顶层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科技信息、现代金融等项目。不断完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推进机制,加强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建立完善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库。每年确立30个超亿元的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完善重点项目联席会办制度、市领导挂钩服务制度等。2016—2017年,累计建成超亿元服务业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额近100亿元。

3.突出沿江特色,做强港口物流。依托长江深水岸线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功能载体,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提升江阴港口口岸功能,引进总部物流、第三方物流、船代、货代、报关、运输、仓储等企业,加快保税物流区、大宗散货口岸物流区等项目建设,推进江阴港从简单的货物流通向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全方位流通转变。2017年,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亿吨,集装箱运量54.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1.01%和13.48%。江阴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级综保区,2017年实现开票销售205.31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4.突出工业优势,推进主辅分离。依托江阴的工业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2016年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宣讲发动、层层落实,引导和鼓励工业集团企业、大企业把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检验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分离工作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税收贡献、社会就业等方面在前几轮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和力度继续走在全省同类城市前列。

5.突出自主品牌,壮大连锁经营。依托品牌化经营与发展,利用本土连锁品牌,将品牌创新与科技创新、总部集聚、连锁发展有机结合,集聚资源优势,扩大品牌效应,做大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品牌连锁门店数量超过5 000个,连锁经营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50亿元,税收20多亿元。

6.突出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业态。依托各类平台载体,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从新业态中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引导传统企业积极走向电子商务化,建成电子商务平台企业20家,关联电子商务企业超5 000家。成立江阴市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动“苏科贷”“企业公积金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落地。以科创园区为载体,发展技术研发、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集成服务等科技服务业。

二、服务业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对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依据前两年的发展趋势判断,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江阴市服务业要完成既定规划目标,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服务业占比偏小,增速不快。传统制造业在江阴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占比2017年为44.4%,不仅低于全省及无锡市水平,与周边县市相比也有差距。并且从中短期趋势看,未来几年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限,如果以2016和2017年两年提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46.5%的发展预期很难实现,要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也变得不可能,这和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规划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60%的目标相距甚远。

2.服务业结构偏低,层次不高。江阴市服务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集中度高,发展不平衡。批发零售、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超过50%,尤以批发和零售比重最高,而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金融、物流、创意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科创文化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总体仍处于较低层次的结构水平,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业态层次提升缓慢,转型升级阵痛延长。

3.服务业规划偏软,力度不大。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以宏观战略性规划为主,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规划多变性、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到位,商业价值、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落实情况未达到预期效能。特别是刚性的城市规划与原则性的服务业产业规划在相关行政措施方面缺乏配套衔接,致使城市商业载体自发建设、同质化建设,缺少功能性调控,中心商业区升级改造滞后。全市区域服务功能分区不清晰,缺乏一盘棋、统筹规划方略,重复建设严重,特色项目缺乏,无序竞争、同构化竞争激烈,错位发展空间有限。

4.服务业优势偏弱,资源不足。由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性和规模特性,上海、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的能级、产业环境、生活品质等大大优于江阴,占据了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受“虹吸效应”影响大,江阴服务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难度较大。同时,长三角区域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服务腹地重叠,竞争日趋激烈。相比较昆山等地,江阴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优势不明显,港口物流优势逐渐削弱,商业消费上分流较多,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不足,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这些都已成为江阴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大制约。

三、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规划纲要》中期评估中反映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十三五”后半期,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有序推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1.借集成改革之机①集成改革:2017年7月,江苏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江阴成为全省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县市。,完善工作体系,再创发展新优势。集成改革试点为江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服务业发展也要抓住改革窗口期,探索和创新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导向和落实。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文件,采取更积极的财税、土地等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关键环节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优先发展。落实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等七大领域改革专项方案,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的督查,加快落实服务业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等扶持政策,为服务业招商引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强化项目服务和考核。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每年的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要全力抓好推进工作,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向上主动对接有关简政放权下放的审批权限,对内不断优化相关审批事项和流程,落实项目会办机制、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和各级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协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在手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早竣工、早见效。更加重视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项目招引的前段,项目建设进度时效的中段和项目投产达效的后段的考核。考核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应针对企业制订考核类的奖惩,特别是在制定产业政策的实施细则时,要对享受政策的企业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2.借工业经济之基,提升生产性服务,推进融合发展。江阴有着超群的制造业实力,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一是加速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为企业专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能力。积极搭建平台型机构和载体,支持服务业企业利用信息、创意、营销渠道等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大鼓励力度,助推工业集团企业、大企业把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检验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开放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推进服务业高位突破、错位发展。高新区依托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等功能,促进信息软件、科技服务等高端新兴服务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临港开发区利用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第三四方物流。专业市场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相对集聚、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整合重组,有重点的把市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三是加力发展产业金融。根据企业融资需求,依托“江阴板块”,引导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探索开展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引进培育各类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商业保理等新兴金融市场主体和互联网金融业。

3.借科技信息之技,培植高端业态,培育新兴业态。要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科技进步大势和产业变革趋势,发挥江阴科技强市优势,在服务业新兴业态上寻求突破。一是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依托江阴制造业发达优势,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和江阴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平台型龙头企业。支持华西村交易所、远景能源智能物联网、大经钢铁、万舜云商等互联网平台示范企业和电商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形成平台经济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二是努力突破科技服务。面向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从技术研发——技术中介——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体系入手,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汇聚科技服务资源、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依托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功能载体,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外包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有技术、有市场、可产业化的创新团队和潜力大、裂变快的高端优势新兴服务业项目,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4.借城乡建设之势,优化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随着江阴城乡建设“1310工程”①“1310工程”:江阴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重点工程。的持续推进,城市骨架有效拉开,服务业发展空间变大。一是完善优化商业布局配套。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商业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全市商业资源。依据《江阴市商业网点规划(2013—2030)》,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主城区商业中心要提档升级,城市综合体、主题商城等高端业态需加快建设;镇街园区商业副中心要加强引导、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同时拓展现代商业服务配套功能,加快构建以大型商场、高档星级酒店、文体会展中心、商务办公楼宇为主的现代商业服务体系。二是打造地方特色文旅产业。深入挖掘江阴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化完善旅游规划,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文旅推介和宣传力度,围绕“春申古邑”“滨江要塞”“中华民乐”“游侠盛宴”等主题,打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把文化创意融合到精致农业、旅游度假、休闲生活等领域,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休闲、现代会展等产业,形成以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制造业为两翼的“1+N+1”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注重打造全域旅游的示范和品牌,以新桥时裳小镇、徐霞客旅游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为抓手,以梦东方、飞马文化园、北门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为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5.借强市富民之实,提升生活性服务,提高服务品质。依托江阴小康之城的雄厚实力,适应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消费需求释放,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强品质供给。一是引进培育特色品牌。重点扶持海澜之家、阳光时尚、大众医药、华宏医药、天水雅居等江阴本土连锁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打造本土高端连锁品牌。引入“一站式购物·消费·生活”商业理念,引进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运动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连锁企业,建设集购物、游览、文化、餐饮、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名店、名品商业街。二是提升民生服务品质。以公共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加快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围绕江阴紧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中高端商业项目,更好地满足江阴市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加大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壮大商贸流通、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家政社区、医疗教育等行业,促进各行业扩张规模体量,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十三五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