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初探

2019-03-05 20:44赵小玲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诚信农民

赵小玲 宁 娜

(四川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我国农村“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和进一步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的核心群体,更是解决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的关键力量。作为有别于传统农民的“职业化”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为社会持续性提供安全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诚信下滑现象突出,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对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道德素质建设,培育一批真正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为形成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是时代之需

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不仅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地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的内在道德需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对于早日达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诚信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其自身的文明程度会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很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要倡导诚信道德规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2]这体现了我国加强农村诚信建设的力度和决心,因此,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增强诚信意识,使其生产技能与道德素质实现同步发展,培养出新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形成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二)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新型职业农民特殊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责任决定了他们在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守诚信生产、诚信经营的宗旨。和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农产品,其服务对象和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同时,现代农业不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食品安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坚持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自觉承担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通过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为其实现长久经营打下基础,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提供重要保障。

(三)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道德需要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的道德需要。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个人道德素养,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坚持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条腿走路”,始终把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使其具备良好的诚信道德素养,以更好扛起发展现代农业这面大旗。诚信是职业之德,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一种身份概念,更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农业生产和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内容和要求,职业道德的缺失,会加剧新型职业农民利益至上、舍德逐利的现象。通过诚信建设有助于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认同感,逐渐养成诚信意识,增强诚信自觉,提升职业道德。

二、新型职业农民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主动选择。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制度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下,新型职业农民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不仅破坏了农村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从长远来看,对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深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便于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对症下药”。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冲击是新型职业农民失信的重要原因。“在乡土社会中,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个人生存立足的重要社会资本,失信行为会给失信者本人甚至于家族的名誉和利益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失信成本高,诚信氛围较好。”[3]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转型,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逐渐被打破,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改变,农民开始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走出农村,社会流动性加强,社会关系扩展,社会交流和交易由熟人交易更多转变为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彼此之间信任感降低,道德约束力相对减弱,加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诚信下滑,失信行为逐渐增多。

(二)身份转型不彻底

身份转型不彻底,道德素质更新滞后于身份转型。从“身份”到“职业”,传统的“农民”更多是表示一种身份概念,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通过接受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产经营技能,传统农民逐步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身份定位上的转变。但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更多的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培训,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育相对弱化,致使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更新滞后于身份定位的转型,诚信意识弱,诚信缺失问题严重。

(三)职业道德不强

职业道德不强,诚信自觉差。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一个职业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和准则,是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许多新型职业农民缺乏职业道德素养, 对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内容不明晰, 导致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行为失范。”[4]在由“世袭”的农民身份向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转换的过程中,虽实现了身份定位上的转变,但在职业身份的认知上存在误读,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不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其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相关销售经营技术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和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其职业道德不强。而职业道德这一软约束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失信行为,加剧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四)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

制度建设不健全,失信成本低,助长失信之风。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不仅需要人自身内在的道德约束,也需要外部的法律和机制作为硬性保障,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失信成本。虽然当前我国在整体的法律设计中有关于诚信建设的内容,在公民诚信建设方面也相继发布了一些失信惩治新规,对社会中的失信行为发挥了一定的惩治作用,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活范围和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档案建设都不是很健全,对失信行为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的谴责,失信成本远低于失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助长失信之风。

三、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5]既明确了新时期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所必须达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指明了道路。

(一)教育引导

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的基本路径。合理利用诚信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引导新型职业农民从各个方面增强对诚信的认识,确保诚信教育入脑入心,通过教育,使新型职业农民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实现诚信教育的一种内化,增强其内在的自我约束。

1.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能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诚信意识,还能使新型职业农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形成一个正确且更加完整的职业认知,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从整体上增强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真正完成由农民这一身份定位向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的转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立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殊性,进一步明确、丰富和完善诚信教育的内容。”[6]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普及信用知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将诚信建设的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3.法治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意识的养成是培育其诚信品质的保障。知法是基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基本法律规范教育。利用好“两微一端”等媒介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推送、宣传;同时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巡回法庭”等活动,让新型职业农民直接感受到失信受处理,守信受保护,增强其学法、守法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逐渐养成法治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让他们在知法的基础上进而守法用法,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

(二)实践养成

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要坚持知行合一,运用生动有效的实践载体,引导人们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诚信教育让新型职业农民完成了对诚信思想、诚信要求的一种内化,但这只是诚信建设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将这些内化了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因此,要善用诚信建设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的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活用“两微一端”、民俗节日、道德模范等诚信建设载体丰富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的实践,让新型职业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自觉遵守诚信规则、践行诚信要求,真正养成讲信、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制度保障

完备健全的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失信行为常态化、习惯化、普遍化的趋势。

1.完善诚信档案建设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诚信档案是其诚信行为的一个总和,是对其进行诚信评价的主要依据,可以对其起到一种约束规范作用。完善新兴职业农民诚信信息采集,形成个人诚信档案,对诚信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参照银行、通讯、交通等相关领域的信用评级进行诚信评级,将严重失信者纳入“黑名单”,并根据其失信的危害性质和程度进行相应惩处。以档案形式进行诚信管理具有警示作用,有利于加强其自我约束,同时可充分利用诚信档案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的失信行为和领域进行分析,找出失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今后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守信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能进一步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守信因子,鼓励其坚持和践行诚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对于信用良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可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在银行业务方面提供“绿色通道”等便利服务,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更要让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享受更多权益,建立和完善诚信激励机制,既是对守信者的一种肯定,也能很好地调动新型职业农民守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健全失信监督和惩戒机制

失信成本低是新型职业农民失信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要完善失信监督机制,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封严堵实逃脱失信惩戒的漏洞,提升失信成本,有力减少失信行为。将政府监管和新型职业农民互相监督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利用诚信档案的共享性进行失信联合惩戒,使失信惩戒贴近生活,能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外部约束,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从根本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自律和他律,规范其诚信行为。

总体来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发展道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诚信建设,增强其诚信意识,提升道德素质,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质量,使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和道德素质上都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把握好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诚信建设工作,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诚信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