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文化产业涉及游戏、动漫、新闻出版、影视、演艺、艺术表演、广播电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等一系列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和产业双重元素的相互融合,文化产业及其高等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在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高清洁、高效益、高产值等诸多优势,同时可以带来高回报的社会效益。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意义重大。
文化产业集群的特点具有知识密集、创新性强、高渗透性、高融合性等产业化特征。文化产业的市场流通模式是以生产者结合人力资源与文化资源和设施,推出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进而推向商业和公共文化消费市场售卖。当今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加速、提升、引导文化产业发生量变、质变飞跃发展的高效、便捷途径。
首先,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层次,如:影视传媒文化产业集群,美国好莱坞影视、中国浙江的横店影视。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不同产业文化的融合,借助于高尖端的电脑计算机处理、影像编辑、数字文化转换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在普通现实生活中难以模拟展现的宏大、壮观、新奇、虚幻、绚丽的影视文化场景,以此满足不同人们的娱乐喜好。其次,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以文化团体的方式宣传正能量、人类的正义、公平与民主、保障的法制社会观念,搭建良好的社会凝聚力平台等。再次,文化产业集群不仅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团队协作,同时推动社会团体之间的良好协作,建立完善的社会风尚,推动友好、协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在新时期被国内外誉为“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人类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更期待能源的节约与长期合理利用。由于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又符合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诉求——存在较少的能源消耗,不存在或存在很低的污染链条,因此文化产业集群又被归结为“无烟工业”“绿色产业”“低碳经济”,资源消耗少,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集群。例如:西安的曲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依托古建筑群、古文化、古陵墓等搭建了了解、认知、学习古文化的旅游产业,依托这一旅游产业相继建立的曲江影视、曲江演出、曲江会展等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曲江文化产业集群,从根本上扭转了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工业发展模式。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从物质层面上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推进了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当今各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西欧(英国、法国等)、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各国都在全力推动本区域内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文化产业集群也在各国经济中发挥出巨大优势。首先,能够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经济效益,快速提升本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近年来文化产业集群每天的创意产值高达220亿美元,而且以5%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其次,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广泛就业。美国仅文化艺术业集群在上个世纪末就可以每年提供130个就业机会,有利地推动了就业,降低了失业率。再次,调整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化与升级。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不同国家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和升级,将增速过缓的经济产业结构转变为增速较快的产业结构,依托新型的文化创新型产业群体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比例。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横向拓展与传播,为全球文化知识信息的传递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集群是主题文化引导下的上下游文化产业链体系。对当今的新型文化、创新型知识、前沿性技术等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人们快速、简单、直接地对当今科技文化发展的前瞻性、高端性内容有一个宏观了解和认知,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知识本身的普及与传播,能够在纵向上有利地推动文化的良好传递。
日照市是山东省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东部和东南方向均面向海洋,西、北部背依山东丘陵,属于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其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时存在自身特定的优势和特色。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实现种类的多“量”化、同类集群的高“量”化发展,进而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茁壮成长。
一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量”与“质”进一步优化。日照市政府对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引导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出台一系列强化发展区域内文化产业集群的政策性会议、指导性文件、引导性文化活动等宣传措施,从扶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量”上进一步增多。在经济政策上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继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宣传“文化惠民、文明育心”的良好社会公德。随着十三五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文化产业集群的产值和增长将同时实现“量”与“质”的飞跃。
二是文化产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建立进行了政策性引导、资金性扶持,其文化产业链条得到了良好的整合、集聚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模式雏形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模式在“量”和“质”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质”上讲,一些文化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一些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做大做强,具备一定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竞争力。从“量”上讲,文化产业集群种类逐步增多;同类文化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与利税增大;全市已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类别可以达到10个,几乎涉及了当前所有国内外发展较为前沿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经济效益均超过2亿元。从本“质”上转变人们的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观念,从本“量”上拉动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消费,由此间接或者直接推动了本市文化产业集群“量”与“质”的发展。
三是各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加大。为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从“质”上给予了政策性的扶持,即直接投入资金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扶持。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推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重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认定等10多个配套财政与管理政策。自2009年至2018年,市级资金共扶持文化产业项目达到149个。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资金投入“量”的增加,以及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持续论证规划、持续投入建设,对发展本市文化产业集群在“质”上的转变,即财政全力助推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四是文化产业集群与各业态融合发展初显成效。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互融互通,文化产业集群中融合的产品种类增多——导致输出产品的“量”变,文化产业集群中融合后的产品形式被转换——产生产品的“质”变。如:在新闻服务的文化产业集群中,日照日报社、日照广播电视台的“直播日照”“掌上日照”“智慧日照”的移动客户端已上线,致使服务产品数量增加,产品服务质量上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领信科技融合文化教育产业集群的授课方式,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了“互联网+”特色的全国首个开放式新型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日照创业大学;加快了文化产业和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采取乡村采摘、农耕体验、古村落保护开发、特色节庆活动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近年来,尽管日照市文化产业集群和本市的横纵相比较,在“量”与“质”取得了良好快速的发展,但是对照国内发达城市、省内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业集群市场不完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与“质”化有待进一步改进提升;现阶段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从“量”上讲相对小,市场尚未打开,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其域内特色文化游览还是相对较少;文化产业集群链接的上下游企业从发展水平的“质”上讲参差不齐,高端数字品牌企业数量少;文化产业集群品牌意识不强烈,文化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结合日照市实际情况而言,其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文化产业具有良好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明确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真正把握好 “一带一路”和航空高铁时代的时代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和旅游富市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日照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加快打造滨海文化名城以及海洋特色新兴文化城市。
实施产业集群和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日照市文化产业逐步走向集约化、高端化、国际化。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在全市重点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出版印刷包装文化产业集聚区,同步建立若干个能够辐射全市的区域性文化产品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结构,打造出一批龙头文化产业集团,实现中小型文化企业交互并融发展的集群发展态势。着力打造百公里蓝色文化长廊,加快推进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二次开发”、钢琴+总部综合体、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园、日照国际海洋影视基地、丁肇中科技馆等一系列重点文化项目。
着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农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路子。将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提升文化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三方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借助开发区软件园区、日照高新园、日照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科技企业,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及产学研战略联盟。加速创建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激励、引导外资和非公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范畴,赋予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更强的针对性。
准确把握日照在全国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和经济后发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错位发展,创新发展。着力建设东方太阳文化圣地、海洋休闲度假名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东方起点的任务中来谋划。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思路,在日照特色上做文章,充分发挥日照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和经济后发优势,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避免同质化竞争。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打造龙头文化产业集团、中小型文化企业交互并融发展的集群发展态势;推进集群内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开发,鼓励上下游文化产业链上的文化企业进驻。
充分挖掘利用好日照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将日照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做精,进一步丰富充实文化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日照文化“走出去”。依托日照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化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文化名牌城市”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品牌的内涵和价值,促进“资源——品牌——产业——效益——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做大做强莒文化,加强莒文化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建好用好莒州文街、莒州博物馆,打造莒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推出一批“滨海休闲游”“山水逍遥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蓝天、碧海、金沙滩”“东方太阳城”品牌;推出“体育休闲乐”等运动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休闲演艺产业,打造“水知日照”品牌;做大做强会展,推出日照文博会、茶博会等知名节会,打造日照会展品牌。
文化产业需要技术与文化高度结合,其对专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因此,要想发展好文化产业,就需要通过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同时,要着重培养文化产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全新人才机制的建立,打破原有的人才流动障碍,重视对人才激励举措的落实,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及任用机制。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健全并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等相关机制,建设日照文化产业人才智库,为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创意拔尖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突出表现在“业界知名、实绩突出”“富有创意、勇于创业” “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等具体方面,在市场营销、设计创意、投融资等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机遇与挑战并存,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多方位吸引培育综合型人才,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大众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发挥好后发优势,推动日照文化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