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综述

2019-03-05 20:38刘涛
语言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教授现代化

2019年4月19至22日,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编辑部承办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举行。来自7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出版单位等20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院长杨亦鸣教授主持。教育部语用司郑威副处长、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教授先后致辞。杨亦鸣教授宣布了以靳光瑾教授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副会长为王旭明、黄行、杨亦鸣、彭泽润、杨光荣五位教授,秘书长为郭龙生教授。

大会特邀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原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原副会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教授,国际计算语言学会会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研究员,上海乐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沈李斌博士,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原副会长、武汉大学萧国政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黄行教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副所长靳光瑾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作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分别由武汉大学萧国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行教授、复旦大学马秋武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主持。

李生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进入了基于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阶段,深度学习在感知和识别能力上已有重大突破,但在认知和理解能力方面还收效甚微。人工智能未来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走数据统计与知识推理结合、软件算法与硬件芯片结合、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结合的发展道路。吾守尔·斯拉木院士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需求是构建多语言大数据信息融合处理平台,未来要解决多语种的自然语言理解与智能处理研究、语音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媒体信息智能处理论及技术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应用研究等重大问题。冯志伟教授指出,当前基于大数据和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还不能真正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机器翻译仍不能取代人的翻译。周明教授介绍了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近年来的进展,指出未来应该探索低资源的自然语言处理的学习方法,解决上下文建模、多轮语义理解,建立基于语义分析、知识和常识的可解释的自然语言处理。沈李斌博士介绍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分级阅读体系的研究。萧国政教授探讨了汉语句子信息性质分析的新的程序和方法,尝试为自然语言理解及信息识别提供新的结构化范畴。马庆株教授从推广普通话等角度阐述了推进中国语文现代化发展问题。魏晖研究员提出了语言管理分析框架,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语言管理思想。黄行研究员通过实证性分析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术语外译传播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赵世举教授对语文现代化的内涵、演进及其当代使命做了深入阐述。靳光瑾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所做的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研究工作。杨亦鸣教授指出,为了实现中国人工智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必须开展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语言脑机制研究,并且只有贯通从分子到行为认知的语言机制解释,以此为突破才有可能会带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颠覆性变革,同时要设立“人工智能+语言学”相关专业,培育具有前瞻眼光、贯通语言学及语言脑机制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先进方法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会议的分组报告分为11组,与会者围绕语文现代化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词汇与辞书研究、汉语拼音与语音研究、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语言理论研究、神经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研究、汉字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多个主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教授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刘排教授简介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