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以佳木斯大学保护与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例

2019-03-05 17:02孙彦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赫哲族人口

孙彦峰,谭 杰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人口较少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的,且不断传承演变至今仍发挥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真实见证。”[1]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导向、德育优化、调节约束、团结凝聚等功能。因此,保护、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而地方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与培养社会人才的“文化高地”,具有学科发展、民族特色和人才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责无旁贷担起保护与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在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

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高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建有图书资料中心、研究实验室、设备中心、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资源优势;高校作为人才汇集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的文化阶层形成智力支撑,有着高素质的人才优势;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播者,从多学科维度不断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优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地域文化传播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力量,有着深远影响的传承优势。

佳木斯大学地处赫哲族世居的三江平原腹地,在对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更具有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优势。

1.多学科优势

佳木斯大学现已形成稳定学术研究团队,团队中聚集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宗教民俗、音乐美术、数据库建设等多方面人才,并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语言文学、文化学等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对赫哲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赫哲族传统文化问题研究奠定了人员保障。

2.良好的基地优势

佳木斯大学现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研究基地,并建有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黑金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平台,形成较好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基础。

3.实践应用优势

佳木斯大学依托智库建设,实现了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人员参与了佳木斯郊区赫哲族文博馆筹建论证、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的组织策划、赫哲族音乐艺术节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通过社会服务工作,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保护与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佳木斯大学建立了赫哲族历史文化馆,与佳木斯市博物馆、同江市中国赫哲族馆、饶河四排赫哲族乡联合建立了研究基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实践基地。

二、地方高校在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充分挖掘、探究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深化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特征的解读,不断形成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升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在精神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理念、校园景观设计、学术研究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各方面融入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使师生身处于浓郁的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从而激发师生传承和发扬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具有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征集反映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和民俗物件,从而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

佳木斯大学地处赫哲族世居的三江平原腹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依据地域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逐步开展了以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主要方向的区域特色文化研究、保护工作。赫哲族传统文化作为记载赫哲族历史发展“活化石”[2],因其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内涵而成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类型之一。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等原因,尤其是伴随着清末民初和建国以来三江流域的开发,赫哲族传统文化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甚至是流失”[3]。因此,佳木斯大学依托自身优势,在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积极发挥重要的作用。

1.引领作用

佳木斯大学通过对赫哲族渔猎文化、传统手工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族体育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征、赫哲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演变等问题的理论探讨,不断开辟赫哲族传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既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又为地方政府保护和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提出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建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视下一代的民族教育等建议,促使赫哲族传统文化逐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佳木斯大学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示范作用

佳木斯大学通过开设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赫哲族史诗伊玛堪专题研究、赫哲族传统手工艺、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赫哲民歌演唱与赏析等课程,深化学生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保护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并依托专业培养方向,开展专业知识渗透、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实地考察调研等实践教学活动,为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培养了一批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从业人才。因此,佳木斯大学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3.强化作用

佳木斯大学通过建立赫哲族历史文化馆,对赫哲族传统文化注重学科分类展示,突出“赫哲族历史”“赫哲族民俗”“赫哲族音乐”“赫哲族体育”“赫哲族美术”“赫哲族医学卫生”等多个展区。每个展区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图片展示,同时还在对应的展柜中配有实物为证,展品包括萨满教神帽等祭祀用品;渔船、鱼叉等渔猎劳动用品;赫哲神偶、图腾等工艺品及俄罗斯那乃族的服饰及生活用品等千余件。赫哲族历史文化馆在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佳木斯大学宣传赫哲族族传统文化窗口。因此,佳木斯大学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三、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路径

地方高校作为文化创新、传播与转化基地,应选择科学的文化整合模式与路径保护、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

1.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理论研究层面的人才优势,组建学术研究创新团队,深化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使人们深刻感知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激发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意识。

在从事赫哲族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佳木斯大学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于2008年成立了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2014年成立了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017年11月 28 日,经国家民委正式批复,依托佳木斯大学成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基地和研究所的成立,成为进一步助推赫哲族等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机构。

2.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科研院所之间交流合作的优势,搭建协作平台,交流信息、经验、成果,开阔视野,促进相互间的沟通融合,积极推进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区域性、国际性合作。

佳木斯大学重视对外学术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葛忠兴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决策委员、国家级名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为基地顾问,聘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研究员为兼职研究员,聘请赫哲族民间艺术家刘升为客座教授。研究人员分别兼任人口较少民族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伊玛堪说唱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赫哲族研究分会委员等学术兼职;研究人员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全国区域文化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及参加了“第二十三届洛杉矶艺术博览会”“第四届伦敦手工艺周”“俄罗斯—中国2019艺术与科学对话”等活动;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赫哲族文化项目组、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跨境民族协同创新与交流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等学术团体莅临佳木斯大学与研究人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2015年、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赫哲族发展高峰论坛”。2018年,举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既扩大了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省内的学术影响,又进一步深化了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会的学术联系,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3.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凸显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办校宗旨,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强化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效性。

佳木斯大学研究人员积极参与赫哲族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研讨、赫哲族特色村寨打造、北京超姆营业投资有限公司赫哲族题材电视剧《黑金部落》的剧本研讨及取景地调研活动;音乐学院师生参加大型歌舞剧《乌苏里传歌》的编演,并获得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舞美奖,为抢救、传承赫哲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促进赫哲族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5.多方开展考察调研活动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与实地调研、实地考察相结合模式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来提高接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与相关的操作能力,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进一步凸显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性。

佳木斯大学赫哲族研究项目组分别对同江街津口和八岔、饶河四排、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那乃族聚居区等地针对项目研究有关的赫哲族文化传承、赫哲族社会发展问题、赫哲族学校教育、赫哲族—那乃族文化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专项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到赫哲族聚居区进行观摩、体验、学习,感受赫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播。

6.构造多媒体资源系统

地方高校应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优势,可以利用3DMAXSOL Server 等技术建立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如VR、AR、MR等技术将一些濒危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还原。新兴技术加强了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使得学习者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来共享学习。建立图书资料多媒体网络系统,不仅有效地保存了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还拓展了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广泛性。

佳木斯大学在现有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了赫哲族图书资料网络查询系统,同时依托学科体系齐全的优势,对濒临失传的赫哲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字整理及数字化记录,对濒危的经典曲目、工艺技艺、风俗文化、语言文字等进行实况录制,为濒危的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保留了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信息资料保障。

佳木斯大学凸显综合性大学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不断开创人文学科、医药学科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在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指导学生开展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举办赫哲族传统文化项目培训、应用技术培训20余场,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培养专业人才100余人。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佳木斯大学对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必将对其他地方高校积极发挥保护传承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示范影响。因此,地方高校理应担负重要的责任,主动融入“文化保护”战略布局,把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作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和特色,进一步整合学科交叉研究,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研究队伍,努力提升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水平与层次。强化对外学术交流,深化与国内外学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搭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平台,努力形成协同合作、协同创新、协同提升的良好局面,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开创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赫哲族人口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