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民主观及时代价值新探

2019-03-05 13:32孙汉侣
关键词:马克思民主政治

陶 林,孙汉侣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几千年来,民主始终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民主是人类追求的崇高政治理想,是一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条件下的政治思想理念、理论体系、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与机制的有机整体。它作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核心成果,光辉灿烂,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学术界和公众的持续不断的争论。在人类民主思想发展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对民主政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自己关于民主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的概念内涵、制度形态和实现方式,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产生以前,都没有将民主真正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系统研究之前的思想家关于民主政治的理论成果,深入探讨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民主理论,深刻揭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虚伪性的基础上,坚持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才真正创立了科学的民主理论,实现了人类民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马克思民主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及其时代价值,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和丰富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民主观的理论来源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出发进行深入研究,确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实现了人类民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蕴含了丰富的民主思想,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挖掘,阐述其时代价值。马克思民主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与借鉴前人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以往民主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四个理论来源。

(一)古希腊的民主思想

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思想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马克思的民主观也受到古希腊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柏拉图对当时古希腊的城邦制民主进行了论述,其批评的直接民主实际上也属于奴隶制贵族的民主。马克思指出,柏拉图把分工说成是构成国家的原则,“本期望它能在雅典得到完美发展,可结果却不尽人意”[1]405-406。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最高的善”为起点,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代表作是《政治学》。他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他强调法治,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的堕落。

(二)18--19世纪英国、法国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经过中世纪之后,西方民主思想的复兴高潮出现在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当时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新制度的憧憬,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民主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托克维尔等,马克思也受到他们的思想影响。英国政治学家洛克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权力需要分化和制约。1690年他的《政府论》批判了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思想,论证了公民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为西方近代以来的民主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主要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他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律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分权制衡理论是他民主思想的最大贡献。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的思想也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主要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卢梭强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他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人民主权。卢梭强调,第一,人民主权的思想建立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第二,以人民主权代替君主专权。第三,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代表,具有至高无上性。第四,立法权是主权的主要表现形式。“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2]35第五,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推翻政府的革命权。法国思想家、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来源。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他提出了社会制约权力的思想。

(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民主思想

对于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马克思做了客观的评价,马克思一方面强调“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1]24,另一方面他也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进行了批判和修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也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马克思指出:“他(黑格尔)错误地把这种表面当作是事情存在的根本,并只从表面上去解决这种矛盾。”[3]338马克思强调,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

其一,莫尔在《乌托邦》中描绘了理想的民主制,莫尔、温斯坦莱、马布里都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制。其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民主具有虚伪性。温斯坦莱认为,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人民无权的状况,“王权到现在仍然存在”[4]95。其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人民主权的原则。欧文强调,未来社会的全体社员大会掌握劳动公社的最高权力,有总理事会,社员具有监督总理事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主张都具有民主的意蕴。

二、马克思民主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主思想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认知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一)马克思的早期民主思想

早在马克思的青少年时代,就形成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1841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文章题目看,主要谈论的是自然哲学问题,但论文的主旨还是指向了自由、民主问题。1842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批判。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自由观提出了质疑,认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他指出,未来民主制的实质就是人民主权。

(二)马克思的中期民主观

早期的民主思想主要侧重民主基本概念的论述,马克思中期的民主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批判的基础上来分析民主制度;第二,强调考察资本主义的政治现实,思考民主的实现形式。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正是在阐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深入民主背后的物质、经济因素来探讨政治问题。第一,马克思强调民主需要一定的生产力基础;第二,民主的实现形式取决于经济基础;第三,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三)马克思的晚期民主观

1871年,在法国巴黎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巴黎公社,初步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巴黎公社的胜利,以及巴黎公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为马克思考察未来社会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实践为基础,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其民主思想。第一,马克思对民主的本质和主体进行了再考察,马克思论述了公社的民主本质,“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5]58-59第二,在巴黎公社时期,采取的是普选制,公社委员普选产生,可以随时罢免。第三,马克思强化了人民监督制的思想,对民主实现过程中的权力监督制约进行了研究。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提出,巴黎公社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民监督制。建立人民监督制新型民主的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公社采用普选制;二是反对特权,委员和工人拿一样的工资。随着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正是进一步完善《资本论》的需要,也是对于人的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随着考古学的发现,马克思修正了关于家庭、氏族和国家起源的模糊观点。他认为氏族在本质上是民主的,“这(即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6]398。他还对农村公社和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做出了论述。可以说,马克思晚年的民主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三、马克思民主观的主要内容

(一)深刻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民主观是对资本主义及其以前历史上一切民主观的历史性超越和发展。它拨开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在民主问题上的重重迷雾,深刻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本质,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形式,不同阶级的民主具有本质的差别,而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说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民主具有阶级性,抽象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第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是社会动物,人在社会中的自由离不开秩序,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就建立国家,国家的使命应当是保证人的自由,这决定了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认为它不是建构出来的,但是,在国家形式范围内的国家制度,即作为某种具体形式而存在的国家制度,则是人们建构起来的。民主政治的建构逻辑表明,民主制是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因此没有统一的民主模式。

第二,民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又是一个政治的、阶级的范畴,国家是一种政治组织,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资产阶级把他们的民主国家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超历史、超阶级的全民国家,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工具,这些说法都掩盖或歪曲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实际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抽象民主、抽象的全民国家。所谓民主从来都是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压迫,而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对资产阶级的内部民主,是压迫和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构想。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是广大人民的民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社会各项事务。马克思把无产阶级民主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他强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创造的财富由人民共享,最终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揭示了民主的经济根源。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他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民主政治制度,尝试从经济的维度分析理解民主制度。“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32马克思认为民主是国家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所以只有加强社会的经济基础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民主。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敌人专政和人民民主的统一。民主是对统治阶级而言的,专政是对被统治阶级而言的。第二,民主是目的也是手段。马克思认为,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民主是目的,主要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任务来说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8]272。这就是说需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民主也是手段,主要是侧重民主的反作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也需要民主形式,然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种形式和一切政治形式一样,只是一种手段。”[9]443-444第三,人民主权思想。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二,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0]10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构想

马克思生前并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建立起来,没有专门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过系统的论述,但是他对巴黎公社的系统论述,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他关于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设想。其一,强调公社的本质是人民民主。其二,在实现手段上应实行普选制、监督制度和罢免制度。其三,马克思大力倡导反对特权,公职人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的工资,从而保证政府的廉洁。

四、马克思民主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级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性,认为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没有所谓的抽象的民主、超阶级的民主;在阶级社会,民主就是一种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民主的阶级性显示民主需要为维护阶级的统治服务。马克思把民主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人民性。和阶级性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人民性立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1]44。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马克思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需要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将人民权利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事实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12]

第三,真实性。民主不仅是抽象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不仅仅是抽象的价值,在现实意义上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具有真实性,体现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如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等。此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民主的真实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他们正是通过对不同的国家民主制度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国家民主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

第四,历史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主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民主制度作为一种统治形式的历史性。首先,就其本质而言,民主和国家、阶级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同国家、阶级一样到共产主义社会民主最终消亡。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民主是一种上层建筑,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民主具有不同的形式,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按照历史划分,有资本主义的民主,也有社会主义的民主。

五、马克思民主观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对人类民主思想和制度中一切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直接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进行无情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将民主政治奠定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美好蓝图,实现了人类民主理论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第一,马克思的民主观深刻揭示了民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现实经济基础,揭示了民主阶级性的本质,为我们提供了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和主义的科学的理论武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社会上流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种种主义和思潮,迫切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正确认清形势,拨开迷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民主观。启示我们,分析当前的民主思潮,就要深刻揭示各种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揭示各种民主的阶级本质,对各种民主理论思潮进行科学分析和理性评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主观告诉我们,其一,资产阶级的各种民主思潮都未能将自己的理论基础奠定在对现实经济社会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大都是从抽象的人性论或自然权利论出发来解释政治历史现象的,带有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其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其三,评价一种社会民主思潮和民主制度要将其放置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加以考察,科学评价其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或者反动性,以此决定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和行动方案的选择。

第二,马克思民主观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计划草稿》中谈到了11个方面的设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未来方向。马克思民主观,包括很多天才的预见和设想,启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思想、关于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民主的阶级性、关于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关于民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不同的民族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自己的民主国家制度,所有这些丰富和发展民主形式的论述,为人们描绘和展示了“最理想的民主”。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思想,启示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现实价值

马克思民主观最深刻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些都对我们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价值。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反复证明,中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能照抄别国的民主模式,应该走自己的路。同时,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又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政治文明的优点和精华。西方宪政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政权,是为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但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也有一些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如保护个人合法权利、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思想、法治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渐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推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一,中国国情的特殊性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有一个健全的领导核心,不然就会一盘散沙。其二,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属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强有力竞争的外部环境,国内当前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复杂的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任务的内部环境,这些都要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势,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需要坚持走渐进的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中国走渐进的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个重要经验。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辩证统一,正确地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必须坚持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让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其更大的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当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应该牢牢坚持人民性的根本立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落实以人为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努力使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实现,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出发,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方面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权益,彰显马克思民主观的人民性立场。在政治上,推动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新平台。在法治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四项基本政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经济上,推进经济供给侧改革,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正义,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建设上,推动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保障民生建设。在生态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总之,人民性立场是《共产党宣言》最具有生命力的本质内涵,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性的立场,把人民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努力让改革开放的红利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最好的继承和发展,闪耀着马克思民主观真理的光芒。

猜你喜欢
马克思民主政治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